新文投新征程|聚力打造重慶城市IP 版權轉化運用促進高質量發展研討會召開
“重慶在版權事業的發展上有探索,也有成績,比如‘IP·創未來’重慶藝術版權季,還有正在進行的‘IP·創未來’藝術時尚版權市集,等等,但突破口在哪里?打造成功的城市IP,顯得非常重要。試想一下,鵝嶺兩江亭、南山大金鷹兩大重慶地標,本身具有出圈潛力,它們能通過包裝,做成重慶的城市IP嗎?”
4月26日是第24個“世界知識產權日”。當天,在市版權局指導下,由市版權保護中心主辦,市版權代理有限公司承辦的“版權轉化運用促進高質量發展”研討會在重慶市版權服務大廳召開。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新聞出版局(市版權局)局長馬然希在聽取版權相關專家學者的交流碰撞后,提出了上面這個有趣的問題。
“如何成功打造重慶城市IP,在座的版權單位可以集思廣益,甚至形成一個聯合機制、眾籌機制來共同推進。”他補充建議道。
打造城市IP,提升城市文化影響力
以“聚智慧、增質效”為主題,本次會議旨在探討如何通過加強版權保護、轉化和運用,加快構建新質生產力,從而以版權之力切實助力現代化新重慶建設,助推重慶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
作為一座歷史文化名城,三千年厚重的人文積淀,為重慶的版權事業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新時代的新重慶,也是一座充滿文藝氣息的城市。尤其是隨著藝術版權的不斷賦能,更讓重慶的城市文化構建起別具一格的氣質。
城市文化是一座城市的氣質和靈魂之所系,也是城市發展的內在動力。對一座城市而言,原創文化IP具有重要意義。它是對城市精神、城市意象、城市內容的個性化提煉,是具有高辨識度、自帶流量、變現能力強等特征的城市文化符號。城市IP既是藝術的,也是大眾的,它充分體現出一座城市的審美趣味和生活美學。
與會專家認為,在城市文化IP的打造中,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是必須思考的課題。在新版權發展風口下,輔以數字技術手段,加之新穎的藝術設計,傳統文化也可以秒變新形象,數字賦能和多元化開發正在成為眾多版權示范城市打造城市IP的新密碼。
在這一全新領域,重慶版權行業展現出的勇于開拓精神備受全國矚目。借助版權合作新模式、新生態,重慶打造了與時代特征相結合的城市文化IP,促進城市文化影響力的提升。
一個典型的例子來自2023年第九屆版博會。會上,重慶展團用聲、光、電及多媒體等科技藝術手段,充分展示了近年來重慶在版權領域的特色亮點,呈現出了“新時代新征程新重慶”的城市形象。比如,著眼于城市主題開發的IP產品,不但將解放碑、來福士、洪崖洞等地標元素融入立體畫、鏤空書簽等文創產品中,還結合最新的文化娛樂業態,推出了首款重慶城市主題桌游《貳食焗》,等等。
找準切入點,以版權促高質量發展
作為重要的生產要素和財富資源,版權既是創新成果的保護網,也是新質生產力的催化劑。數據顯示,2021年版權產業增加值達到8.48萬億元,占全國GDP的7.41%。2022年全國著作權登記量突破了630萬件,是2012年的近8倍,版權轉化運用成果豐碩。在此大背景下,重慶如何找準“版權+產業”的切入點、突破口,通過有效推進版權創造、保護和運用,有力推動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重慶文投集團黨委委員、副總經理高嶺指出,從文化產業與版權的內在聯系來看,在很大程度上講,文化產業就是版權產業。重慶文投集團穩步推進“文化+”產業平臺體系建設,擬定了《“對標全國文化企業30強”戰略規劃》,重點任務之一就是“推動打造藝術版權產業鏈”。
按照“搭架構、裝內容、拓項目、建生態”四步走規劃,一是探索發展版權產業,構建完善的版權產業鏈;二是籌建版權多功能服務平臺,聯通版權鏈條各個環節,實現作品登記、區塊鏈存證、可信時間戳存證等功能“三合一”;三是建設版權維保中心,提供侵權監測、侵權存證、法律咨詢、代理公證取證、調解糾紛等專業高效維保服務;四是探索版權集體管理,重點加強數字文化平臺建設,根據集團《數字文化產業轉型實施方案》,將重點加強數字文化平臺建設。加快推動“版權多功能服務平臺”建設,切實提升版權數字化水平,為文化強市建設作出文投貢獻。
市版權代理公司總經理馬雪吟指出,目前公司深入一線,通過作品登記、法律咨詢、教育培訓、版權交易“四個上門”服務切實實現雙效統一。重點推進重慶市版權服務大廳、數字版權云端服務平臺建設工作,同時聯合運營“北倉藝術版權空間”,開展版權展銷以及互動交流活動。下一步,公司將持續圍繞“提供版權綜合服務,促進事業產業發展”宗旨,聚焦文化主責主業,持續推動提質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