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力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繁榮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明確提出“七個著力”,“著力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繁榮發展”是其中之一。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建設是培根鑄魂、凝心聚力的重要事業。著力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繁榮發展,有助于發展社會主義文化,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對精神文化的需求、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有助于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力量;有助于推動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建設,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
著力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繁榮發展要滿足新時代人民對更美好生活的需要。黨的十九大作出了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的新判斷,“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帶動了人們對更高水平文化生活的需要,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發展途徑與方式不同,但都必須以回應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導向和根本目標。
必須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文化生產導向,創造出無負于時代和人民的具有中國氣派、時代精神、民族風格的文藝精品;在守正創新中繼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中“讓文化遺產活起來”。同時,要高質量推動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尤其是處理好三類不同類型公共文化服務的關系,屬于政府責任的標準化“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要更加注重均衡發展、開放發展、融合發展,始終堅持需求導向、效能導向、品質導向;發展性、提高型“公共文化服務”則可以在優惠或低收費的條件下,調動社會力量積極參與,給不同人群更多的文化選擇,“合作供給”中實現服務群眾需求的目標;對于社會人群自主實現的公共文化服務和文化活動,則要發揮好政府的服務與管理職能,既要尊重鼓勵群眾的創造精神和自主精神,也要在寓管理于服務中發揮好政府職能。
著力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繁榮發展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貫穿始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表明,對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來說,最持久、最深層的力量是全社會共同認可的核心價值觀。”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具有特殊性,負載了文化價值,因此文化服務和文化生產必然會對人的精神產生影響,“文以載道”“文以化人”的作用潤物無聲。
核心價值觀是文化最深層的內核,決定著文化的性質和方向。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繁榮發展,是對新時代文化建設現實要求的準確把握。要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國民素質教育、精神文明建設、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生產全過程,注重發揮核心價值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無形力量,在全社會引導樹立正確的文化價值取向。要牢牢把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一重要源泉,深化研究并厘清傳統文化的時代價值,培育更深厚的社會認同,使之成為當代人共享的精神財富與文化資源,深刻融入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的發展當中。
著力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繁榮發展,要把文旅融合作為階段性重點工作推進。文化和旅游融合歷來是重點關注領域,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p>
促進文旅融合的實質是融通整合文化和旅游相關資源,促進要素資源的自由流動,深化文旅與產業、區域之間的聯動發展,從而打通文旅事業產業,豐富文旅產業形態,持續創新文旅產品,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更高水平發展。
在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繁榮發展、把文旅融合作為階段性重點工作推進過程中,一是要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整體融合方向;二是用好載體拓展文旅融合發展新空間;三是要創新產品與業態助推文旅深度融合。
著力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繁榮發展,為中國式現代化內涵式發展發揮更大作用。高水平文化事業和高質量文化產業是中國式現代化發展的支撐力量和競爭優勢,必然會帶動全民族現代文明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的提高,走高質量發展之路離不開文化事業文化產業對經濟發展質量和高品質生活的價值賦能和支撐。發展文化產業可以提高國家文化競爭力和文化影響力,更好地保障國家文化安全。從國際視野來看,擁有國際影響力的文化企業和文化產業集群是國家綜合國力的象征,也是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體現。有競爭力的文化企業和文化產品是文化產業發展的典型代表,能傳播中華文化、獲得國際話語權、展現大國文化競爭力。在今天大國競爭和制度競爭更趨激烈的國際語境下,文化開放必然伴隨國際文化競爭,而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文化企業是提高國家文化競爭優勢的必備條件?!咀髡吒吆甏?,系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創新工程首席專家、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