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重慶文化產業增加值、旅游業增加值雙雙突破1200億元,分別同比增長7.5%、13.5%——文旅市場火爆 激發消費活力
這兩天,從吉林來旅游的張悅欣有點累,每天計步超3萬步,雙腳走得發軟,但她樂在其中。翻開她的行程單,上面寫著:明早8點起床,坐長江索道,到南濱路喝完茶,沿江岸City Walk(城市漫步),打卡精典書店、杜莎夫人蠟像館、彈子石老街、鐘樓廣場……她計劃用4天時間,玩轉重慶中心城區。
“我早知道重慶旅游‘熱辣滾燙’,特地選擇元宵節后錯峰出游。”她說。
張悅欣所言不虛,在剛過去的春節假期,重慶130個重點旅游景區接待游客1068.5萬人次,增長104.3%;納入統計的過夜游客接待量達238.29萬人次,同比增長66.9%。攜程、飛豬、同程等多個平臺數據均顯示,重慶是“全國十強熱門旅游目的地”之一。
巴山渝水,風景獨好,處處迸發著澎湃的文旅消費活力。
今年,文旅經濟即將步入繁榮發展的新階段。重慶文旅如何抓住機遇,加快打造國際知名文旅消費高地?
激發文化力量
加速產業“出圈”發展
城市競爭,文化是核心,是最大的“不動產”。當文化與經濟關聯,文化便不再只是精神需求,更成為推動城市生長與進步的深層次力量。
翻開張悅欣的行程單,除了游山玩水、品鑒美食外,到洪崖洞淘文創產品、去磁器口看劇、參觀三峽博物館、打卡網紅書店等,也在她的計劃之列。
2月28日夜,江北九街燈火通明,時尚餐咖、主題酒吧、烘焙飲品、書吧畫廊、文藝表演、劇本娛樂……吸引大量市民游客前來游玩。
這里是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的首批國家級旅游休閑街區,占地面積70萬平方米,主街長1公里,涵蓋不夜九街、北倉文創街區、鯉魚池42號、重慶院子等9個特色重點項目,其中文化娛樂類商戶數占比58%,營業面積占比達到68%,年消費規模達80億元。
“我們這里日均人流量約4萬人次,節假日高峰超過6萬人次,其中60%以上為游客。由外籍人士經營的商鋪就有十余家,九街已開始成為來渝外國友人的聚集地。”九街文化產業集團總經理邱月朗說。
“打造文旅融合新場景,營造主客共享新生活,是文旅產業發展的趨勢。”市文化旅游委相關負責人稱,去年,我市大力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繁榮發展,舞劇《絕對考驗》獲十三屆中國舞蹈“荷花獎”,民族管弦樂音樂會《朝天揚帆》等9部重點扶持作品成功首演;原創藝術品牌“江畔音樂會”線上線下觀眾超過1000萬人次;9家市屬院團開展演出約1700場,同比增加81.4%,吸引觀眾85萬余人次。
去年,全市新增市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區6個、基地16個,文化市場主體新增1.88萬家。市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區總營收665.28億元,市級文化產業示范基地總營收83.1億元,產業集聚效應明顯。
“今年,我們將實施新時代現實題材創作工程,努力推出更多‘渝字號’文藝精品;實施文化企業梯度培育計劃,大力培育‘專精特新’和‘獨角獸’企業,并推動創建一批國家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文化和旅游消費試點城市、文化產業園區(基地)等。”該負責人表示。
培育新質生產力
釋放文旅消費新潛力
發展新質生產力,創新是核心。以“內容創造多些、多些、再多些”為追求的文旅產業,無疑需擔起這一重點任務。
2月24日,為紀念梅蘭芳先生130周年誕辰,以“新國風東方美”為主題的“承華靈境”元宇宙國風秀在重慶市人民大禮堂舉行。
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梅蘭芳,在AI(人工智能)、AR(增強現實技術)和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的“幫助”下,“重登”舞臺,給觀眾帶來了精彩的跨時空表演,引起業內外廣泛關注。
“這是‘文旅+科技’的全新嘗試,接下來,我市還將推動‘元宇宙XR+AI+IP’賦能新文旅創新融合,力促元宇宙文旅項目在重慶落地。”市文化旅游委相關負責人稱。
事實上,去年我市數字文旅建設亮點頻現,“巴渝文物”“惠游重慶”“公共文化服務優享”納入數字重慶建設應用“一本賬”,并積極推進“上云用數賦智”,加快了元宇宙、虛擬現實等新技術應用開發。
今年,我市更將以數字技術運用為重點,推動數字文旅建設取得實戰實效,包括加快推進人工智能、5G、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等新技術在文化旅游領域的應用,依托全市一體化智能化公共數據平臺,建成上線“巴渝文物”“惠游重慶”“文化優享”等應用;推進川渝智慧旅游聯盟建設,開展市級智慧旅游典型案例評選和市級智慧旅游景區評定,建設一批數字文旅場館和展示平臺;持續開發文物保護數字技術裝備應用場景,優先實現文物安全監管巡查子系統建設上線等。
深化開放共享
接住入境游“第一波流量”
“太漂亮了,真是人間仙境!”近日,世紀傳奇號游輪剛入夔門,船上游人便躁動起來,紛紛舉起相機定格滿目美景。
“這里景美,人也美,而且交通便利、語言環境友好、旅游成本相對較低。”來自新加坡的張翠月說。
重慶出入境邊防檢查總站數據顯示,去年,重慶航空口岸出入境航班數達8600余架次,出入境旅客達80.6萬余人次,出入境人數上升趨勢明顯。
中國與新加坡、泰國等國先后互免簽證,進一步提振了入境游市場。中國旅游研究院預測,今年,中國出入境旅游人次和國際旅游收入將分別超過2.64億人次、1070億美元。
“重慶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加快打造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壯大入境游市場是關鍵。”重慶中旅集團總經理廖偉稱,簽證便利化后,因重慶與東南亞國家之間,有便捷的交通、友好的語言環境、豐富的旅游資源、相對較低的旅游成本等優勢,將成為我國入境游市場的贏家,較快迎來入境游的“第一波流量”。
攜程數據顯示,重慶是境外游客熱衷的中國十強熱門目的地之一,今年春節期間,我國入境游訂單同比增長超10倍。
去年11月,楷新國際文化旅游開發(重慶)有限公司還成為了我市第一家獲批設立的外商投資旅行社。這也是國務院批準重慶可以設立外商投資旅行社從事除臺灣地區以外的出境旅游業務的試點。
重慶冠達世紀游輪有限公司市場營銷中心副總經理李慶稱,入境游一直是他們公司主攻方向,去年7月以來,世紀游輪接待入境游游客的數量快速增長,并創下一次性接待東南亞400多人組團赴渝旅游的紀錄。
市文化旅游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我市將加快建設巴蜀文化旅游走廊、世界山水都市、壯美長江三峽和世界遺產勝地,精心打造彰顯國際范、中國味、巴渝韻的世界級旅游景區和度假區、紅色旅游高地、內河游輪集群、溫泉之都等精品,深化開放共享的文旅國際合作,加快推動瀾湄旅游城市合作聯盟總部落戶重慶,精心籌辦國際旅行商大會、世界大河歌會等,持續深化打造“渝見不同”品牌IP等,提升重慶的國際形象,打造國際水準的文旅市場體系,建設國際知名的文旅消費高地。
數讀重慶文旅活力>>>
2023年
重點監測的130家A級旅游景區接待游客1.53億人次,同比增長98.9%;接待過夜游客突破1億人次,同比增長88.1%
新增國家工業旅游示范基地2個、全國鄉村旅游精品線路8條、中國20世紀建筑遺產項目4處
9家市屬院團開展演出約1700場,同比增加81.4%,吸引觀眾85萬余人次
新增圖書館分館115個、文化館分館51個、新型公共文化空間40個,每萬人擁有公共文化設施面積增至760平方米
市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區入駐企業達2.37萬家、總營收665.28億元,市級文化產業示范基地總營收83.1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