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we02i"></strike>
<th id="we02i"><s id="we02i"></s></th>
<samp id="we02i"></samp>
<strike id="we02i"></strike><ul id="we02i"><pre id="we02i"></pre></ul>
<th id="we02i"><menu id="we02i"></menu></th>
  • <ul id="we02i"><pre id="we02i"></pre></ul>
    集團官微
    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文化產業智庫 > 正文

    制造網紅城市的十條原理

    發布時間: 2024-02-29 07:55:00
    來源:
    字號: [小] [大] 【分享正文】

    移動媒介延伸人類感官的當下,任何一座城市都有一舉成名的機會。城市形象傳播,在短短的數年間,呈現出了多種可能路徑。

    回看2016年,歌手趙雷在湖南衛視的綜藝節目上一首《成都》,讓成都紅遍全國的大街小巷。彼時,電視媒介仍有較強的傳播力。2017年以來,短視頻平臺興起,只用15秒,就能捧紅一個素人、一座城。西安、重慶成為“風口”下的第一批“網紅城市”,類似永興坊摔碗酒、輕軌穿樓,在網上被“瘋傳”。

    作為專業的城市形象傳播研究團隊,南方周末城市(區域)研究中心運用多學科理論和大數據分析方法,持續觀察一座座在網絡“走紅”的城市。

    網劇《隱秘的角落》熱播,湛江進入大眾視野;某攝影師不經意的一個鏡頭帶火了丁真,也帶火了理塘;北京通過講述“故宮六百年”的故事,在大眾心中種下了故宮擁有的“工匠精神”。在該年度城市傳播觀察中,我們認為城市形象傳播呈現兩大趨勢——出圈與出新。相對不為人知的“小城”,借勢提高“能見度”;聲名顯赫的“大城”,調整傳播內容和創意,刷新城市形象。

    2021年,我們認為,城市形象傳播邁入了“演變之年”。一是社交網絡繼續推動小眾城市的知名度,山東曹縣成為了“宇宙中心”,漠河舞廳成為年輕人熱衷的打卡地;二是歷史文化名城調整城市故事內容,其中最出圈的莫過于河南衛視。其推出的《唐宮夜宴》《端午奇妙夜》《中秋奇妙游》等節目獲得了口碑和流量的雙重好評,也帶動了龍門石窟、應天門等景點的曝光,展現出文化流量的可能性。三則是在疫情常態化時期,地方政府治理成為焦點,特殊時期城市形象備受關注。

    而2023年至今,可以看到“網紅城市”的進化歷程加快,影響勢能更加強勁,聯動效應更加明顯。爆火劇《狂飆》掀起“江門”熱潮,現代田園劇《去有風的地方》上演大理的治愈之途,天津跳水大爺向全國人民展現了天津的快樂精神,貴州“村超”和“村BA”雙開花,全國網友爭先“進淄趕烤”,《繁花》重現上海黃河路的輝煌。只是沒人能想到,2023年末,還能再出一個“爾濱現象”。

    從2017年的“摔碗酒”到現在熱度依舊的“爾濱現象”,我們期待從更大的視野觀察熱搜榜上的城市。

    據南方周末城市(區域)研究中心不完全統計,自2017年以來,至少已有52座地級以上城市出現過“熱搜級”傳播事件,占據全國近300座城市的近20%,其中西安、重慶、洛陽、長沙、湛江等城市更是出現過反復“走紅”現象;全國34個省(直轄市、自治區、特別行政區)僅有7個省份還未出現過“網紅城市”。

    可以說,每個城市都有“走紅”的可能。文旅資源的比較優勢,地方政府的回應,這些議題也伴隨著“走紅”議題出現。

    如今,我們關注“網紅城市”時,會越來越多思考流量對城市消費的拉動,關注地方文旅的想象空間。例如,淄博作為老工業城市,能不能接住流量并實現產業結構轉型?而哈爾濱的冰雪經濟,能否成為新時代振興東北的切入口?

    2023年無疑是“網紅城市”全面綻放的一年。在這個節點,我們系統觀察2017年以來“網紅城市”誕生以及城市熱點事件中城市形象的塑造特征,提出中國城市形象網絡傳播的十大原理。

    一、人人都有攝像機的時代,大城、小城都有走紅的可能。

    20年前,兩位美國學者明確提出“We Media”,私人化、平民化、自主化的傳播者開始為人關注。“自媒體”這一概念隨著2009年微博的上線在國內掀起風潮,此后微信、抖音、快手等“新新媒介”陸續登場。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第52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3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79億人,互聯網普及率達76.4%。

    每個人都有攝像機,每個攝像機都是通往10.79億人的窗口,安迪·沃霍爾的15分鐘成名定律由預言變成現實。折疊的現實世界,被互聯網拉平、被攝像頭聚焦、被所有人看見。每個城市擁有公正而平等的機會,被10億人觀賞其景觀、了解其文化、傳播其形象,點亮網絡世界的“高光時刻”。

    需要注意的是,城市形象傳播的公平性與技術算法的公平性,并不相同。后者是有爭議的倫理話題,信息獲取的便利性與數字鴻溝的隱形性同時存在,信息繭房、工具使用方式造成的效率差和信息差,都某種程度消解著技術本身的無差別性。但是,城市形象傳播的公平性卻一定程度避免了“數字鴻溝”。

    一方面,隨著短視頻深入下沉市場,城市的景觀與風俗不僅沒有認知上的高門檻,反而是具有獨特性的新奇存在,天然具有吸睛基因;另一方面,城市化推動人口流動,使得城市與原住民的關系松綁,散布到全國各地的游子帶著回憶與熱愛關注著家鄉的發展與變化;與此同時,“吃瓜群眾”這一看客群體帶著個體的情感投射與向往,發揮重要的推動作用。這三者共同形成的信息傳播網絡,加速著城市的“瘋傳”。

    2017年以來,太多大城小鎮的網紅之路證明了城市傳播的公平性。山東省西南部、總人口175萬的無名小城曹縣,在“北上廣曹”的造梗聲浪中,一夜之間成為“宇宙中心”;藏族“甜野男孩”丁真讓小城理塘成為熱門旅游地……

    這些案例告訴我們:城市傳播機會均等,無名小城也有春天。

    二、“走紅”是偶然的,“走紅”也是有規律的。

    電視劇《狂飆》與《繁花》爆火時,我們已經能夠預測江門和上海將迎來一波流量浪潮。從更細微處看,淄博和哈爾濱以真情實感接待旅客,也是這兩座城市即將走紅的征兆。

    突如其來的流量難以捕捉,但是我們依舊可以尋找流量流動的規律,為流量的到來做好準備,甚至是創造流量。流量的流動有什么樣的規律?

    一是流量以大眾情緒的“靶心”為轉移。西安“摔碗酒”純粹、熱情,一股俠客氣息撲面而來;潮汕英歌舞奔放、原始,節慶的歡騰熱鬧盡顯其中;天津跳水大爺豁達樂觀,蓬勃的生命氣息浸染屏幕前的觀眾。無論是潮汕英歌舞還是天津跳水大爺,無一例外都是切中大眾情緒的靶心,西安“摔碗酒”更是滿足了人們長久以來對武俠世界的浪漫想象。

    二是流量的螺旋在復古與新潮之間交織。時尚界有這么一句話:“流行是一個輪回”,你永遠也不知道古早的時尚什么時候會成為新的流行。《隱秘的角落》《狂飆》《繁花》三部電視劇,無疑掀起的是一股懷舊的浪潮,《繁花》講的是20世紀90年代初的上海,《狂飆》讓人看見的是同年代江門的城市景觀。復古的浪潮涌動,但是“賽博朋克之都”重慶與“科幻之都”成都,同樣有著無以言表的魅力。流量是青睞復古還是青睞新潮?答案不是固定的,但只要有高質量的內容,流量便會接踵而至。

    三是流量容易指數型增長,但也遵循“守恒定律”。流量爆發的時間極為短暫,而且容易指數型增長,但是可持續性不長。換句話說,流量就是人們的注意力,想要連續創造話題,禁錮流量是不可能的。因此,當獲得流量時,一座城市應盡可能地展示自身特色,以吸引“靈魂契合”的擁躉。為長久計,城市管理者應該避免一直在流量的漩渦中掙扎。

    △南方周末城市(區域)研究中心根據網絡資料,對2017-2024年網紅城市、熱點事件等信息進行不完全統計整理。數據截至時間:2024年1月31日(馮慶超/圖)

    三、城市傳播既是流量的博弈,更是一場創意的革命。

    爆火的機會均等,但是如何抓住機會?對于城市管理者來說,要想取得城市傳播的勝利,既需要在流量戰爭中取得勝利,也要在內容創意中拔得頭籌。可以說,令人耳目一新的城市傳播創意是永恒的流量密碼。這就是城市形象傳播中的創意先導原理。

    爆紅的內容一定是“新”的,新近的人物事件、新奇的表達方式、新鮮的切入視角……無論如何,總要有一些超出人想象的內容,才能在繁雜的網絡內容中脫穎而出。

    無論河南衛視水下拍攝26小時的“洛神舞”再現,讓人感受古典文化肅穆美的震撼;還是西安永興坊的“摔碗酒”,讓人領略豪邁摔碗為祝福的暢快,都運用創意創造了獨特而新奇的體驗。

    在這場城市的創意革命中,兩種變量不容忽視:一是在創意的表現形式中,技術的參與越來越強;二是創意的主體與技術同步下沉,從傳統機構泛化為全民共創。

    創意革命的“奇點”,出現在2017年年末到2018年年初,標志性事件是西安永興坊的“摔碗酒”在短視頻平臺的“刷屏”:個性化推薦機制和普通人的共創共傳,打開了城市創意傳播的魔法寶盒。

    自“摔碗酒”造就“網紅西安”后,社交網絡上的普通人已呈現出匹敵專業電視節目大制作的能力。自此,雖然大制作的機構媒體依然掌握流量,但流量已不再為機構媒體獨享。機構媒體的“大制作”和全民的微共創,迅速成為“熱搜級”創意內容的兩大主題:

    一方面,技術賦能了“大制作”。比如,河南衛視節目組運用5G+AR技術再現的《唐宮夜宴》。另一方面,技術的下沉解放了對使用者的限制,催生了創意主體從個別機構向全部網民的下沉與泛化,比如上述提及的西安永興坊“摔碗酒”,短視頻平臺的個性化推薦機制讓普通游客的“隨手拍”引爆全網,又吸引更多普通游客拍攝創作,引爆更大的流量池。

    城市形象傳播在很長時間里由地方政府和新聞機構主導。如今短視頻平臺的用戶下沉,多元主體共享城市形象的定義權,全民微共創漸成熱潮。普通市民關注個體生活體驗的創意疊加,內容供給的多樣性也構建了更加場景式、立體化的城市形象。

    四、流行音樂、短視頻、影視劇、綜藝和節慶節目,是城市走紅的主要渠道。

    無論是隨手拍攝的短視頻,還是精心制作的音樂、影視劇、綜藝和節慶節目,只要能擊中公眾情緒的靶心,都有瞬間爆火的可能,而作為公眾生活載體的城市也會隨之被點亮。

    網友隨手拍攝的短視頻能帶來巨大流量,音樂、影視劇、綜藝和節慶節目帶來的流量更是不可估量。

    2020年播出的網劇《隱秘的角落》,揭開湛江老街區生活的面紗。自此,影視劇和城市互動的熱潮不可遏止,《你好,李煥英》與襄陽,《奇跡·笨小孩》與深圳,《開端》與廈門,《去有風的地方》與大理,《狂飆》與江門,直到剛剛謝幕不久的《繁花》與上海,無不講述著特定時空的城市故事。

    綜藝和節慶活動同樣展現魅力。《丁真的自然筆記》《大灣仔的夜》《送你一個長安》,這些綜藝節目承載著城市文化。在河南,自2021年《唐宮夜宴》開始,河南博物院里的“陶俑美人”變身“唐小妹”舞動全國,《元宵奇妙夜》《清明奇妙游》《中秋奇妙游》不斷續寫著古典文化的流量傳奇。

    從流行音樂到短視頻,從影視劇到綜藝和節慶事件,城市形象傳播以一種空前高漲的姿態展現在人們面前。

    五、城市形象富有親和力的B面,往往比嚴肅的A面更受歡迎。

    立足于需求和滿足理論,處在互聯網生態下的受眾渴望著平等、共鳴和深度參與。當前的城市形象傳播中,傳統的嚴肅話語已不能完全滿足需求,那些展現親和力的內容更受青睞。

    近年來,素人“出圈”賦能城市文旅的案例,正契合這一趨勢。

    2019年冬天,大唐不夜城的“不倒翁小姐姐”火了,也再次帶火了西安。“不倒翁小姐姐”身著華麗唐裝、妝容精致,她身姿輕盈,搖擺間不時伸出纖纖玉手,演繹著古典與現代的交融。她的表演,讓原本在博物館中隔著玻璃才能欣賞的文化進入現實。大唐文化變得可感、可觸、可互動。

    一年后的冬天,憑借10秒鐘的微笑,理塘縣格聶鎮的20歲男孩丁真走紅。隨后,憑借丁真這個旅游代言人,這座海拔在4000米以上的“世界高城”成了“網紅縣城”。丁真的“出圈”,一方面是因為他是藏區純凈、美好的人格化代表,另一方面他作為普通藏民,區別于高高在上的偶像,給人親切感。

    類似的故事多次上演。2023年夏天,“天津跳水大爺”就和幾乎與他們同齡的獅子橋一起火了,天津這座城市隨之登上熱搜榜。事實上,跳水大爺既展現出了天津普通人的生活常態,又彰顯了這座老工業城市的樂觀底色,反映出天津作為老牌經濟強市的文化底蘊和人文積淀。

    不過,城市的親切感營造,并非僅依賴于素人網紅。如近期,隨著哈爾濱爆紅流行起來的“爾濱”“南方小土豆”“小砂糖橘”等一系列的稱呼,通過擬人化的命名方式,賦予了這座城市區別于以往的,更加生動和親近的形象。事實上,這種形式的宣傳十分吸引年輕一代,也正是當前旅游消費主力群體。

    綜上所述,城市的“出圈”,離不開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城市的傳播策略應深入日常生活的瞬間,讓城市的形象更加真實、生動和貼近人心。

    六、很多城市“走紅”依賴“網紅打卡地”,不過“網紅打卡地”的出現不一定能造就“網紅城市”。

    近年來,網紅打卡式旅游、特種兵式旅游受到年輕人群體青睞。許多不為大眾所知的城市和景點,因短視頻傳播成為“打卡點”。

    新鮮感、分享欲、滿足感三者同時被感知,“網紅打卡式”的行為越發受到當代年輕人的追捧。上述三種情緒價值被歸納為“顧客感知價值”,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壯大旅游業的規模。

    黃穎華、黃福才教授在《旅游者感知價值模型》對內地旅客赴香港游的行為進行了研究,構建了感知價值質量、感知經濟成本、感知非貨幣成本、情感價值和社會價值五維游客感知價值模型,更精準地讓“感知價值”能夠被量化。

    游客感知價值是游客在旅游中消費某一產品或者服務而獲得的感知效用,是代表消費者態度的變量,是消費者做出消費決策的重要動因。

    網紅打卡地的出現可以吸引游客,但要想讓這些游客成為忠實的粉絲并持續關注,城市需要有更深層次的吸引力和魅力。哈爾濱的冰雪經濟、淄博的燒烤,這些相對成功的案例經驗給城市管理者的啟發是,要成為網紅城市,需要綜合考慮城市形象塑造、旅游設施建設、特色文化推廣、服務水平提升等多個維度,而不能僅僅依賴于“網紅打卡地”的單一因素。

    良好的城市形象、底蘊文化、環境氛圍會對網紅效應產生積極影響,打造網紅打卡地更要利用好聚合效應,注重打卡地和城市文化之間的聯動。

    七、平臺算法和共情傳播,干預“網紅城市”的塑造進程。

    平臺算法賦權推動邊緣城市走向“臺前”,個性化推薦內容增加城市曝光度。而和用戶情感聯結的共情傳播,則是城市走紅“扳機”。

    用戶對于一座陌生城市的印象,往往來自社交媒體上用戶生成的內容(UGC)。城市形象的建構,比往常任何時刻都依賴于平臺的建構與傳播。如今,微博、小紅書、抖音等社交和短視頻平臺的個性化算法推薦機制,具有一定的隨機性和“平權”屬性,傳播的內容更具短平快、碎片化和社交屬性。平臺算法的賦權推動了原本“邊緣化”、平時不太受關注的小城市走到“臺前”。

    此外,在網紅城市的塑造中,平臺會根據用戶的興趣、地理位置、搜索歷史和行為數據,為用戶提供個性化的推薦內容,從而增加這個城市的曝光度和知名度。

    滾雪球式的推薦機制,啟示城市需要充分挖掘當地特色以構建內容,觸發游客自發性分享旅游體驗。畢竟,千篇一律的旅游產品和服務已經不能滿足大眾。像西安的“走紅”,起源于短視頻平臺的“摔碗酒”,而之后官方和平臺展開戰略合作,“毛筆酥”“不倒翁小姐姐”“長安十二時辰”再到“盛唐密盒”表演,源源不斷的文旅內容輸出跟上了網絡傳播的節奏,助推西安“爆發式走紅”。

    平臺上的內容多如牛毛,想要通過內容的冷啟動,到根據如點贊、完播率等評估數據加權,到加大推薦,在這些環節中,共情傳播是城市營銷出圈的關鍵點。

    不要小看情緒價值的力量。數字媒介下的城市,早已不單是物理上的空間,還被重新定位為了“人類情感依附的焦點及意義的中心”。有研究分析指出,“網紅城市”之所以形成,實質是游客通過網絡傳播對旅游目的地產生的情感依賴。

    影視劇《去有風的地方》讓大理變得炙手可熱,想要逃離快節奏城市生活的社會情緒,讓用戶和大理產生了情感聯結。

    新媒體時代,平臺算法讓城市都有機會走到臺前,但地方能否充分挖掘文旅特色,關系到城市內容營銷能否跟上平臺推薦機制的節奏,而其中城市能否和用戶產生情感聯結,則是城市能否火爆出圈的關鍵點。

    八、不管好評差評,城市的“走紅”往往從地方政府回應關切開始。

    城市走紅的前提,是城市文化和城市治理基底。

    哈爾濱作為冬季文旅賽道最耀眼的存在,市民們“見義勇為”自發地抵制68元“天價”鍋包肉、主動組成車隊接送打不到車的“南方小金豆”、貼心在索菲亞大教堂門口分發暖身姜茶……此類種種熱情、坦誠、貼心的行為正是東北市民性格的體現。

    反觀丁真走紅事件,理塘在 2023 年成為熱門旅游目的地。然而,隨后理塘多次出現在熱搜榜的相關事件,卻是當地村民向自駕旅行的游客索取不合理“過路費”的“差評”。這樣的事件對地方文旅的傷害不言而喻。

    哈爾濱走紅由一條惡評開始,卻得到了和理塘截然不同的結果。

    冰雪大世界由于管理與預約機制不完善,導致游客不能入場,集體高喊“退票”。事件爆出,當地政府及冰雪大世界立即回應。道歉整改僅用了一天,該差評逐漸掩埋在諸多好評之中。

    哈爾濱與理塘,兩個城市事件不同的發展態勢,更體現城市的治理能力。

    這是一種需求的回應,給予游客的是一種當地政府、當地市場主體面對需求和建議“隨時在線”的體驗感。這不僅是政府對市民、外地旅客需求的關注和重視,背后更是地方政府的責任感。

    以真誠的態度面對問題,精準快速尋求解決之道,才能獲得各方的信任和支持。過去,城市對于惡評的反應是消極的、逃避的、畏懼的。一些城市“走紅”后因害怕差評而采取了一些不當的措施,例如遮掩問題、限制游客等。

    電視劇《狂飆》熱播,拍攝地江門吸引諸多游客前來打卡。一位菜市場攤主遮住劇中取景的菜市場門牌,宣稱只有花錢才可以取下拍照。這很快引起了執法部門的關注,當天上午即對該攤主進行了批評教育,也收獲了網友們的好評。

    響應效率、對城市文化的運用、卓越的城市治理能力,這是當前地方政府推動城市傳播的“三大抓手”。旅游勝地和宜居之城的內在邏輯有所相通,市民滿意的城市必然吸引游客,而游客滿意的城市必然符合市民對居住的需求。需要地方政府和市民共同努力,攜手提升城市的文化內涵和治理水平。

    九、地方政府系統的行動,在一定情況下能放大城市傳播的流量。

    地方政府系統的行動,包括前期因地制宜設計“城市IP”,流量來臨后的情感治理,讓市民參與進來的“醋味敘事”,以及市場監督管理的托底,這些是城市傳播的流量放大鏡。

    隨著“爾濱”在網絡的爆火,各地文旅部門已經坐不住了,一反往日的“嚴肅”形象,變得“接地氣”起來。如河北文旅在2024年1月13日更新75條視頻,河南則用上了“美男計”,江西文旅請來了讓隔壁福建“破防”的“媽祖”扮演者劉濤。

    趁著網絡熱度,各地能借機宣傳一把是好事。只不過,能否有效果恐怕并不在于暫時的吸睛,而更在于地方的文旅底蘊,以及當地政府的長期耕耘。

    越來越多的地方政府將城市當做品牌來運作,為城市傳播的流量提供更多的話題和內容,如衍生產品的設計制造還能拉動文化產業發展,吸引投資和商業活動。

    “城市IP”有效增加地域旅游的參與度。以形象作為依托的“城市IP”打造較為常見,日本熊本縣的熊本熊IP形象是經典案例。而在國內,甘孜“丁真IP”的走紅,則走出了一條人物IP的路徑。

    第二條路徑是以民俗和節慶賽事為依托,比如貴州臺江縣“村BA”和榕江縣“村超”。這要歸功于貴州政府創新地將球賽和貴州民族文化風情融合,打造出“體育運動+民族文化+地方美食”的全民大狂歡。

    而哈爾濱的冰雪旅游IP,則是以自然或人文特色景觀為依托。冰雪大世界始創于1999年,長期的積累終于打造出冰雪旅游IP。

    誠然,每個城市的資源稟賦不同,地方政府對IP的打造也需依據自身的特點。如今已經步入城市IP時代,當流量來臨,這將是對城市治理和服務水平的大考。

    傳統的城市治理常被詬病人情味不足,缺少溫度,有研究分析認為,“淄博燒烤”映射了城市治理的新風向,即情感治理。學子“報恩”也好,淄博政府的反應也罷,這種情感敘述是互聯網傳播的故事范本。

    有意思的是,如果說淄博的爆火是游客和政府的雙向奔赴,哈爾濱破圈事件中,則形成了“游客-政府-市民”的奇妙張力。

    沈陽建筑大學建筑與規劃學院博士許麗君認為,哈爾濱的這次城市形象營銷里,有高于淄博的一招——讓民眾們構建第三方“醋味敘事”,來講述一個“掏空家底厚待游客,倒冷落了自己人”的故事。敘事母題即是大家所熟知的:“爾濱,你讓我有點陌生了”。

    此外,政府行動中還有一項雖然屢被提及,但卻很難做好的事,即市場監督管理。哈爾濱“走紅”之初,68元鍋包肉事件也曾掀起差評。回看淄博,在落實相關監管舉措方面更為反應迅速,在五一假期前便發布通知要對賓館酒店客房價格實行漲價幅度控制措施。

    建立口碑難,毀掉城市的形象卻很簡單。商家做錯事,整個城市背鍋,監管和處理不到位,負面輿情的“長尾效應”能影響當地好些年。

    如今,各地文旅局卷在“臺面”,但要放大城市傳播的流量,突破文旅經濟的可能性,還依賴于地方政府系統性的規劃和行動,因地制宜打造城市IP,轉變城市治理思路。在“潑天”的流量眷顧之前,還是先好好耕耘,靜待花開。

    十、流量是把雙刃劍,“長尾”比“長紅”更有價值。

    對于城市而言,流量可以帶來實際收益,但熱度攀登頂峰后往往難以持續。

    以淄博為例,2023年3月其憑借燒烤出圈,熱度不斷增加。公開數據顯示,2023年“五一”假期淄博站客運發送連創新高,假期累計發送旅客24萬人次,較2019年同期增長55%。大量客流涌入也讓淄博市酒店爆滿,住宿預訂量較2019年上漲865%。

    線上線下雙重大流量吸引了眾多入局者前來淄博。公開數據顯示,2023年3月至2023年7月,淄博市新注冊的燒烤相關企業超700家,是往年同期的兩倍。其中,僅4月注冊的企業就有近400家。

    但流量來得快也去得快。2023年國慶后,淄博熱度驟降,客流斷崖式滑落。不少隱藏問題暴露出來,如由于市場的盲目性、自發性和滯后性,大批商家選擇入局燒烤,導致燒烤市場趨于飽和,同質化現象嚴重,也讓不少商家沒能熬過這個冬天。

    隨著“網紅效應”遞減,流量必然會“過期”,這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所以,如何承接住“高流量”,放大其“長尾效應”,并變現為城市文旅產業長期發展的“高留量”,一直是討論的焦點。

    江門提供了一個較好的借鑒。2023年爆劇《狂飆》所帶來的長尾效應在這里持續許久,據江門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2023年1-11月,江門全市共接待游客2218.25萬人次,旅游收入215.66億元,同比分別增長90.28%和140.57%。

    歸根到底,這是江門結合自身資源稟賦,在挖掘、彰顯自身文化獨特性方面下功夫的結果,也極大地避免江門落入文旅產品同質化窠臼。江門長期以來注重對傳統建筑的保護,大批頗具年代感的碉樓、騎樓、洋樓在城中林立,形成了獨特的城市印記與文化韻味。在此基礎上,江門對于文化資源的持續包裝和推廣也沒有落下,借助電視劇《狂飆》的熱度,不僅推出了一系列稿件和推文宣傳,還制作了系列宣傳短視頻,讓江門的文化特質得到激活,給游客留下深刻記憶。

    文化軟實力之外,天然的資源稟賦和基礎設施是為游客服務的基礎,這也將影響流量長尾效應的持續釋放。

    近期走紅的哈爾濱和淄博兩座頂流城市,關鍵都在成功發掘各自的特色。城市管理者通過高效治理和人性化的服務,將這些內在的城市魅力轉化為了實實在在的吸引力。然而,哈爾濱連續多年深耕冰雪經濟,不僅擁有豐富的冰雪旅游資源,也有著更完善的旅游基礎設施配套。

    淄博市文化和旅游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嚴旭在近期接受媒體采訪時就復盤了淄博文旅事業發展的不足。

    “就拿哈爾濱來比,我們還存在很大的差距,比如說旅游基礎設施的建設,我們作為一般的工業城市,定位的游客大多是商旅客人,所以酒店數量就跟不上,和很多省會城市、旅游城市比,這是明顯的短板。”嚴旭進一步分析,淄博不僅缺乏核心景區,還缺乏充足的休閑度假設施和完善的城市服務街區。

    也正是因為如此,課題組也預計,只要服務的“濱格”繼續,即使流量都有衰退期,但哈爾濱這次熱度很可能要比淄博持久,擁有更長的長尾效應。

    說到底,城市需要將線上流量轉化為線下的競爭力,最終吸引人潮涌入并形成產業集聚效應。這就需要在文化底蘊、創新思維、社會治理和公共服務等多方面努力。只有這樣,城市才能在流量起伏的浪潮中穩健前行,實現可持續發展。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精品无码永久中文字幕| 亚洲人成无码久久电影网站| 国产成人无码av| 日韩精品无码免费专区午夜不卡 | 中文字幕无码久久久|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漫画|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久久2020| 免费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蜜桃大| 精品一区二区无码AV| 日韩午夜福利无码专区a| 国产精品亚洲αv天堂无码| 免费无码VA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激情做a爰片毛片AV片| 无码丰满熟妇juliaann与黑人| gogo少妇无码肉肉视频| 性生交片免费无码看人| 国产精品无码无卡在线播放| 无码熟妇αⅴ人妻又粗又大|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式芒果 | 蜜桃成人无码区免费视频网站| 国产精品成人无码免费| 中文字幕av无码一二三区电影|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精品无人区无码乱码大片国产| 中字无码av电影在线观看网站 | 亚洲AV成人无码网天堂| 久久亚洲精品成人av无码网站| 一本大道东京热无码一区| 真人无码作爱免费视频| 亚洲私人无码综合久久网| 日木av无码专区亚洲av毛片|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系列| 中文无码人妻有码人妻中文字幕 | 亚洲?V无码乱码国产精品 | 国产精品无码一本二本三本色| 亚洲av永久中文无码精品综合 | 久久青青草原亚洲av无码| 无码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免费无码精品黄AV电影|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无码中文在线二区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