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收近13萬億!國家統計局:2023年全國規上文化企業數據及解讀
2023年全國規模以上文化及相關產業企業營業收入增長8.2%
據對全國7.3萬家規模以上文化及相關產業企業(以下簡稱“文化企業”)調查,2023年,文化企業實現營業收入129515億元,按可比口徑計算(詳見附注2),比上年增長8.2%[1]。其中,文化新業態特征較為明顯的16個行業小類[2]實現營業收入52395億元,比上年增長15.3%,快于全部規模以上文化企業7.1個百分點。
分產業類型看,文化制造業實現營業收入40962億元,比上年增長0.6%;文化批發和零售業20814億元,增長6.1%;文化服務業67739億元,增長14.1%。
分領域看,文化核心領域[3]實現營業收入83978億元,比上年增長12.2%;文化相關領域45537億元,增長1.5%。
分行業類別看,新聞信息服務實現營業收入17243億元,比上年增長15.5%;內容創作生產28262億元,增長10.7%;創意設計服務21249億元,增長8.7%;文化傳播渠道14797億元,增長11.9%;文化投資運營669億元,增長24.4%;文化娛樂休閑服務1758億元,增長63.2%;文化輔助生產和中介服務15468億元,增長0.4%;文化裝備生產6282億元,下降2.6%;文化消費終端生產23787億元,增長3.3%。
分區域看,東部地區實現營業收入101223億元,比上年增長8.7%;中部地區15394億元,增長3.6%;西部地區11688億元,增長10.0%;東北地區1210億元,增長5.4%。
2023年,文化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1566億元,比上年增長30.9%;營業收入利潤率為8.93%,比上年提高1.55個百分點。2023年末,文化企業資產總計196200億元,比上年末增長7.6%;每百元資產實現營業收入為68.3元,增加0.8元。
注:
[1]以下如無特殊說明,均為未扣除價格因素的名義增長。
[2]新業態特征明顯的16個行業小類是:廣播電視集成播控,互聯網搜索服務,互聯網其他信息服務,數字出版,其他文化藝術業,動漫、游戲數字內容服務,互聯網游戲服務,多媒體、游戲動漫和數字出版軟件開發,增值電信文化服務,其他文化數字內容服務,互聯網廣告服務,互聯網文化娛樂平臺,版權和文化軟件服務,娛樂用智能無人飛行器制造,可穿戴智能文化設備制造,其他智能文化消費設備制造。
[3]文化核心領域包括新聞信息服務、內容創作生產、創意設計服務、文化傳播渠道、文化投資運營、文化娛樂休閑服務6個行業,文化相關領域包括文化輔助生產和中介服務、文化裝備生產、文化消費終端生產3個行業。
?附注
1.指標解釋
文化及相關產業指為社會公眾提供文化產品和文化相關產品的生產活動的集合。《文化及相關產業分類(2018)》規定文化及相關產業包括新聞信息服務、內容創作生產、創意設計服務、文化傳播渠道、文化投資運營、文化娛樂休閑服務、文化輔助生產和中介服務、文化裝備生產、文化消費終端生產9個大類。
營業收入指報告期內企業從事銷售商品、提供勞務和讓渡資產使用權等生產經營活動形成的經濟利益流入。包括“主營業務收入”和“其他業務收入”。
利潤總額指報告期內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各種收入扣除各種耗費后的盈余,反映企業在報告期內實現的盈虧總額。
資產總計指報告期末企業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由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資源。
營業收入利潤率=利潤總額÷營業收入×100%,單位:%。
每百元資產實現營業收入=營業收入÷平均資產÷累計月數×12×100,單位:元。
2.統計范圍
規模以上文化及相關產業的統計范圍為《文化及相關產業分類(2018)》所規定行業范圍內,年主營業務收入在2000萬元及以上的工業企業;年主營業務收入在2000萬元及以上的批發企業或年主營業務收入在500萬元及以上的零售企業;年營業收入在1000萬元及以上的服務業企業,其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的年營業收入在2000萬元及以上,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的年營業收入在500萬元及以上。
由于規模以上文化及相關產業企業范圍每年發生變化,為保證本年數據與上年可比,計算規模以上文化及相關產業企業營業收入等指標同比增長速度所采用的同期數與本期的企業統計范圍相一致,和上年公布的數據存在口徑差異。主要原因是每年有部分企業達到規模以上標準納入調查范圍,同時也有部分企業因規模變小而退出調查范圍,還有新建投產、破產、注(吊)銷企業的影響。
3.調查方法
每季度進行規模以上文化及相關產業法人單位認定,根據國家統計聯網直報平臺上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企業、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全面調查取得的數據進行匯總。
4.東、中、西部和東北地區
東部地區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山東、廣東、海南10個省(直轄市);中部地區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6個省;西部地區包括內蒙古、廣西、重慶、四川、貴州、云南、西藏、陜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12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東北地區包括遼寧、吉林、黑龍江3個省。
2023年文化企業發展持續回升向好——國家統計局社科文司高級統計師張鵬解讀2023年全國規模以上文化及相關產業企業數據
2023年,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各地區各部門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加快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和市場體系,積極推進文化企業發展持續回升向好,文化服務業支撐作用增強,文娛休閑行業快速恢復,文化新業態行業帶動效應明顯,文化企業經營效益持續提升。
規模以上文化企業實現營業收入近13萬億元。2023年,全國規模以上文化及相關產業企業(以下簡稱“文化企業”)實現營業收入129515億元,比上年增長8.2%。分領域看,文化核心領域實現營業收入83978億元,比上年增長12.2%,對全部規模以上文化企業營業收入增長的貢獻率為93.3%。文化相關領域實現營業收入45537億元,比上年增長1.5%。
文化服務業支撐作用穩步增強,文娛休閑行業快速恢復。2023年,文化服務業實現營業收入67739億元,比上年增長14.1%,增速明顯快于全國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整體水平;文化服務業營業收入占全部規模以上文化企業的比重為52.3%,占比高于上年2.7個百分點;對全部規模以上文化企業營業收入增長的貢獻率為85.4%。隨著擴內需、促消費政策落地顯效,居民文化消費需求得到持續釋放,有力推動文娛休閑行業恢復發展。2023年,文化娛樂休閑服務行業實現營業收入1758億元,由上年下降14.7%轉為增長63.2%,兩年平均[1]增長18.0%。
新動能不斷釋放,文化新業態行業帶動效應明顯。2023年,文化新業態特征較為明顯的16個行業小類實現營業收入52395億元,比上年增長15.3%,快于全部規模以上文化企業7.1個百分點。文化新業態行業對全部規模以上文化企業營業收入增長的貢獻率為70.9%。其中,可穿戴智能文化設備制造、數字出版、多媒體游戲動漫和數字出版軟件開發、互聯網搜索服務、娛樂用智能無人飛行器制造、互聯網其他信息服務6個行業小類營業收入增速較快,分別為24.0%、21.6%、19.4%、19.3%、17.9%和16.5%。
經營效益持續提升,文化企業實現利潤超萬億元。2023年,規模以上文化企業實現利潤11566億元,比上年增長30.9%,兩年平均增長14.5%;營業收入利潤率為8.93%,比上年提高1.55個百分點。43個行業中類中,有32個行業中類利潤實現增長、由虧轉盈或減虧,占比為74.4%。其中,互聯網信息服務、數字內容服務、互聯網文化娛樂平臺3個行業中類實現利潤帶動作用明顯。2023年末,規模以上文化企業資產總計196200億元,比上年末增長7.6%;每百元資產實現營業收入為68.3元,增加0.8元。
注:
[1]2023年兩年平均增速為采用幾何平均方法計算的2022年與2023年兩年平均增速,以下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