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書繼世長——重慶85號創意公館舉辦臘八迎新傳統文化活動
歲末溫粥,熙暖如年。臘八已至,年味愈濃。重慶85號創意公館聯合能嬰書院、重慶國學學會詩詞專委會舉辦“詩書繼世長”臘八迎新傳統文化活動。
寫春聯、寫福字
活動當天雖然下著小雨,但現場卻熱鬧非凡——能嬰書院的書法家們正在給市民朋友寫春聯。
春聯,又稱“春貼”、“門對”,是過年時所貼的喜慶元素中一個種類。它以對仗工整、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美好形象,抒發美好愿望,是中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是中國人過年的重要習俗。
活動現場,共送出了100幅春聯、100張福字,有的小朋友在書法家的指導下,寫出了自己第一幅春聯或福字。
“大治九州龍鳳舞,小康萬戶瑞祥臨”、“雨送春歸家厚福,詩吟韻繞士多才”、“春日怡人千戶暖,東風梳柳百花開”……一副副寓意吉祥的春聯、一張張遒勁有力的福字,伴著濃濃墨香躍然紙上。作為春節添福添彩的迎春裝飾,不少獲得墨寶的市民將春聯在室內攤晾開來,在現場形成一道紅色的風景。
公館貼心地為現場的市民送上了八寶粥。八寶粥又稱臘八粥,而臘八節吃臘八粥的習俗始于宋朝,在《東京夢華錄》中有這樣的記載:“十二月初八日……都人是日各家亦以果子雜料煮粥而食也”。用一碗熱氣騰騰的臘八粥,歡慶臘八節的到來并祈求來年平安。
“特別高興能參加這樣的活動,不僅可以免費領春聯,還能喝到臘八粥,跟書法家交流的過程中也學到不少關于自撰聯的知識。”市民陳女士拿著自己的春聯高興地說:“回家就貼上!”
小型書法展
公館三樓舉辦了小型書法展,其中不乏跟臘八節有關的詩詞書法作品,吸引了市民朋友圍觀學習。
來自能嬰書院的陳威寫了首臘八自撰詩:“臘八寒光凝萬里,暗香載雪接霜天。粥溫飲罷心頭足,炭暖添來榻畔眠。摯愛良人期白首,紛繁苦歲憶經年。一杯聊作紅塵醉,且讓浮名散入煙。” 這幅草書扇面作品,得到了大家一致贊譽。
“詩書繼世長”分享會邀請了中國書法家協會楷書委員會委員、重慶市書法家協會顧問李文崗和重慶國學學會詩詞專委會秘書長于宗濤,在現場與市民一起分享了 “書法應該繼承什么樣的傳統以及時代表達”、“從臘八詩詞談古詩詞審美及創作”、“詩詞書法融合創作”等。
李文崗認為,當下是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最好的時代,隨著文化的繁榮和技術的更新,我們有超乎前人的學習書法的名帖、名師和書寫工具。對書法經典的重溫和傳承,最有效的方式就是不斷地精臨,他說:“中國書法不應該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它應該具有更為鮮活的生命力,存續在中國人的生活里”。
于宗濤分析了中國的詩詞之美,他表示,唐詩宋詞是中國人的精神家園,我們在研習過程中要多讀多寫,要以其凝練的語言和精妙的構思展現出獨特的美感,“每一個字詞都經過精心挑選”,要通過詞句的組合與意境的塑造表達深邃細膩的情感,“成為生活的詩人,也要成為生命的詩人”。
現場進行了熱烈的討論交流,市民們紛紛表示,在臘八節聽了這樣一堂關于書法和詩詞鑒賞和創作的傳統文化大課,感到受益匪淺,他們愿意從自己開始、從身邊人開始,認真傳承這一份獨屬于中國人的美學與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