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中國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指數(2023)
指數研究體系
中國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指數(2023)簡析
總體排名情況
隨著疫情的緩解,全國文化產業步入了快速復蘇階段,整體質量顯著提升;各地在文化產業發展均取得了積極進展,其中部分省市的提升尤為突出,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
相較于去年,各省市在全國總分排名中呈現出“十六升十四降”的趨勢;重慶取代湖北進入全國TOP10,其他TOP10省市排名發生了微小的變化,總體格局較為穩定。
繼2021年之后,北京再次榮登全國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榜首;江蘇與浙江得分幾乎相同,兩省并列TOP2。
江蘇、重慶、安徽、吉林、海南、青海等省市的文化產業發展質量提升效果明顯。
東部地區省份“頭部”優勢明顯;
中部地區省份排名差距略微擴大;
西部地區省份仍具有加大發展空間;
東北地區省份整體質量有所提升。
“投入水平”方面,全國各省市投入水平四大維度均有所提升。
“產出品質”方面,全國相關省市文化產業除了“經濟效益”外,“溢出效益”“創新效益”“社會效益”均提升明顯。
“投入-產出”關系分析
從投入產出角度看,全國各省市文化產業發展出現兩極分化,多數省份分布于“高投入-高產出”和“低投入-低產出”兩象限。
北京、浙江、上海等東部省份的文化產業發展多年來一直保持“高投入-高產出”的態勢,展現出強大的發展實力。
四川、湖北等部分省市的文化產業發展表現呈現出一定的“高投入-低產出”特征。
地區發展均衡性分析
從總體發展情況看,2023年全國得分穩中有升,地區間差距(變異系數)較2022年明顯下降;東部地區、中部地區、西部地區與東北地區2023年得分均高于2022年。
從“投入-產出”關系看,各地區省市均呈現“投入水平>產出品質”特征;東部地區省市投入產出差距較小,東北地區投入產出差距較大。
從發展協同性來看,各地區發展異質性較2022年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東部、西部、東北地區變異系數下降幅度較大,協同性提升明顯。
2019-2023中國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指數變化分析
五年排名對比分析top10省市變化情況
2019-2023年,中國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全國排名TOP10榜單整體保持穩定:北京、浙江、江蘇、廣東、上海等東部地區省市始終穩居中國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全國排名TOP10;2023年,中部地區的山西、西部地區的四川依舊位列TOP10。
地區差異依舊存在:東部地區的省市在TOP10排名中依然占據數量上的優勢;中部地區和西部地區的山西和四川的文化產業發展表現出較高的穩定性,連續多年躋身TOP10。
一級級指標top10省市變化情況
投入水平維度:2019-2023年,東部各省市一直占據投資水平TOP0的多數位置;2023年,浙江省憑借其強勁的發展勢頭和快速的經濟復蘇能力,躍居投資水平排行榜首位,為支持本地文化產業的發展和提升提供了大量的資助。
中部和西部地區文化產業投入水平呈現波動變化:2019-2020年,中部和西部地區各有兩個省市進入TOP10;2021-2022年,這兩個地區的上榜省市均減少至一個;至2023年,中部地區的山西和湖北兩省進入TOP10,而西部地區僅有四川連續兩年進入TOP10。
產出品質維度:東部地區省市始終保持著優勢,東部地區省市基本包攬產出品質TOP5。
中部地區文化產業產出仍有待提升,2019-2023年,中部地區僅山西連續3年位列TOP10,其余東部地區省市少有進入TOP10序列。
西部地區文化產業產出品質也開始緩慢上升,2019-2021年,西部地區進入TOP10省份變化較大;2022-2023年,四川、重慶連續兩年穩定在TOP10。
東北地區文化產業產出需進一步發展,2019-2023年,始終未有東北地區省份進入TOP10。
二級指標“投入水平”top10省市變化情況
“主體結構”維度,東部地區省市在文化產業在主體結構排名較為靠前,持續保持優勢;西部地區文化產業主體結構優化趨勢明顯,在2023年主體結構排名中,四川、山西進入主體結構TOP10中;中部地區湖南等進入主體結構TOP10序列,東北地區2023年暫無省份進入主體結構TOP10序列,說明不同地區之間文化產業主體結構存在差異,中部、西部、東北地區文化產業主體結構需進一步優化。
圖片
“資源環境”維度,東部地區在文化產業的發展資源上擁有顯著的優勢,2019-2023年的資源優勢排名中,東部地區省市經常占據前列。相比之下,中部和西部地區在文化產業發展資源上則顯得不足;東北地區文化產業發展資源波動較大,僅在2021年至2022年期間,吉林連續兩年成功躋身資源優勢的TOP10行列。
二級指標“投入水平”top10省市變化情況
人才供給”維度,東部地區始終是文化產業人才供給的主要地區,在文化產業人才供給方面占據絕對優勢,2019-2023年,北京、上海、廣東、山東等東部省份始終位列人才供給TOP10。在國家人才政策和西部發展戰略等一系列政策引導下,西部地區文化產業人才優勢逐漸顯現,2023年,西部地區的四川、湖北江西、重慶躋身人才供給TOP10。
“資本規模”維度,東部地區為文化產業發展提供了豐富的資本支持。在2019年至2022年的資本規模排名中,大部分TOP10省份都來自東部地區。相較之下,中部和西部地區為文化產業提供的資本支持則不夠穩定,每年進入TOP10的省份變化較大。到了2023年,中部地區在為文化產業提供資本支持方面取得了顯著的發展,包括安徽在內的3個省份成功躋身TOP10。
二級指標“產出品質”top10省市變化情況
“創新效益”維度,2019-2023年,東部地區在文化產業創新領域具有明顯優勢;2023年,東部地區的江蘇、廣東等7個省市位列TOP10。中部和西部地區在文化產業創新發展方面表現穩定,其中中部地區的湖北和西部地區的四川連續5年進入TOP10;2023年中部地區文化產業創新狀況得到進一步改善,河南也成功進入TOP10行列。
圖片
“溢出效益“維度,2019-至2023年,東部地區文化產業溢出效應明顯,且其影響持續且穩定。相比之下,中西部地區各省市的文化產業溢出效應每年都有所變化,每年進入TOP10的中、西部地區省份變動較大,很少有省市能夠連續多年躋身TOP10。
二級指標“產出品質”top10省市變化情況
“經濟效益”維度:2019-2023年,文化產業的經濟效益逐漸從東部、中部和西部地區延伸。從2019年至2022年,經濟效益TOP10的主要省份基本來自東部和西部地區。2023年,中部地區僅有安徽,西部地區僅有四川進入TOP10。這表明,中部和西部地區在文化產業方面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而文化產業的輻射帶動效應尚未完全顯現。
"社會效益”維度:東部地區的省市在文化產業社會效益方面得分較高。2019-2023年,全國文化產業社會效益得分TOP10中,東部地區省市數量基本保持穩定。同時,中部和西部地區進入社會效益TOP10的省市數量逐漸增加。至2023年,中部和西部地區各有兩個省市躋身TOP10。這表明,中部和西部地區文化產業的社會效益正在逐步顯現。
《中國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指數(2023)》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