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雪紅梅怒放山城 原創音樂劇《江姐》在重慶大劇院首演
9月14日晚,2023年度國家藝術基金資助舞臺藝術作品原創音樂劇《江姐》在重慶大劇院首演,《紅梅贊》《繡紅旗》等經典唱段再現江姐芳華,精彩的演出博得現場觀眾陣陣掌聲。9月14日—16日,該劇將在重慶大劇院連演三天。
主創團隊分享創作心得講述幕后故事
為了讓觀眾更加了解音樂劇《江姐》創作背后的故事,在9月14日下午舉行的原創音樂劇《江姐》重慶站演出見面會上,主創團隊現場分享創作排演的心路歷程。
既傳承經典,又駐足當下,這是音樂劇《江姐》創作排演的初衷。作為本劇的發起人、藝術總監,擁有逾16年歌劇《江姐》表演經驗的王莉認為,傳承和發揚紅巖精神不僅需要磨煉演技、唱功,更要在延續經典的同時進行創新的藝術表達,要用更多年輕人愛聽、能唱、會動情的藝術表現形式來再續江姐的故事。
“音樂劇是當下廣受觀眾喜愛的舞臺戲劇形式,此次推出原創音樂劇《江姐》旨在推動人才培養、藝術實踐與市場的深度對接,與音樂劇行業緊密聯動,為中國的音樂劇發展事業貢獻更多的劇目作品,輸送更多優秀的音樂劇表演人才。”北京電影學院表演學院黨總支書記、音樂劇《江姐》制作人高敬瑜說。
“北碚不僅是重慶都市花園,也是一座英雄之城,江姐在北碚留下了足跡和故事。作為出品方之一,一直以來北碚都非常注重紅色文化的傳承和保護,這也是我們支持《江姐》這部音樂劇的初衷。我們希望通過音樂劇,向革命先輩致以崇高的敬意,將紅色基因薪火相傳。”重慶市北碚文化旅游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廖攀說。
創新表達永鑄紅巖魂演繹血色青春
音樂劇《江姐》講述了重慶解放前夕,地下黨人江竹筠為代表的革命英烈群像在國民政府軍統渣滓洞集中營中慘遭酷刑卻仍堅守信念的不朽事跡。作品聚焦江姐最后在獄中的512天,展現她慘遭酷刑仍堅守信念的不朽事跡,通過描寫一系列革命人物群像的堅守與希望,把觀眾拉回那個天之將明、其黑尤烈的劇中時空,令人動容。
在編排上,音樂劇《江姐》集音樂、戲劇、舞蹈、舞美、多媒體藝術為一體,讓戲劇層次更加分明,細節更加豐滿。在音樂上,作品唱段旋律、調式、配器、唱法、結構根植于現代流行文化,又巧妙植入了《紅梅贊》等過往歌劇《江姐》的旋律線索,尤其注重唱詞推動情節與抒情達意的辯證關系,回味無窮。
歌劇《江姐》經過了時間和觀眾的考驗,劇中的《紅梅贊》《繡紅旗》等著名唱段至今仍廣為傳唱,成為了幾代人心中的不朽經典。“我們排演音樂劇《江姐》時在傳承紅色經典的基礎上大膽創新,希望用緊扣時代的藝術表達,讓革命故事在新時代煥發新生機,為觀眾帶來一個新穎的、充滿創造力的、與傳統紅色題材舞臺劇截然不同的作品。”北京電影學院表演學院教授、音樂劇《江姐》臺詞指導、主演王勁松說。
采風紅色文化基地感悟紅巖精神
為了更好地感受紅巖精神,重慶首演前夕,北京電影學院主創團隊及參演師生前往渣滓洞集中營、白公館、北碚區天府鎮紅色遺址、西南大學校史館等地參觀采風。當歌詞中“皮開,肉綻,傷口在潰爛”的嗜血如命的“洞”真實地出現在演員眼前,大家更能切身體會革命先烈不屈的意志。
北京電影學院表演學院音樂劇教師、音樂劇《江姐》的導演、主演王藝塤表示:“此次參觀渣滓洞、白公館、北碚區天府鎮紅色遺址、西南大學校史館等紅色文化基地,我們更直觀地感受革命故事的沖擊力,有利于演員們更真實地刻畫人物,也更能激發他們的創造力。”北京電影學院表演學院音樂劇教師、音樂劇《江姐》音樂統籌李美佳表示:“通過參觀,我們對江姐本人和她的事跡有了更立體的、全方位的了解,這樣的行程帶給我們的感悟會融入今后的創作和演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