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區域文化產業發展報告發布
8月19日,云南大學文化發展研究院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發布了文化藍皮書《中國區域文化產業發展報告(2021~2022)》。報告指出,隨著我國區域重大發展戰略深入推進,為文化產業發展帶來重要機遇和廣闊空間。
《文化藍皮書:中國區域文化產業發展報告(2021~2022)》顯示,“十三五”期間,區域文化產業發展總體規模增長差距較大,其中長三角地區、東南地區、西南地區、中部地區增長較大。2020年全國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為44945億元,占GDP的比重為4.43%。從增長情況來看,2015~2020年東南地區、中部地區、長三角地區文化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的增幅較大。其中,東南地區、中部地區、西南地區、長三角地區呈現快速增長態勢,年均增速超過10%。
“十四五”時期,文化產業發展應該立足區域實際,融入國家戰略,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增強區域聯動,持續優化合作體制和機制,在中心節點城市的持續輻射和示范作用下,整合和匯集人才、資金、技術等優質要素資源,推動文化產業的集聚和專業化集群發展。
報告認為,隨著“一帶一路”倡議、區域協調發展、鄉村振興、京津冀協同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等國家戰略的深入推進,我國七大區域文化產業的發展呈現總體趨好但存在復雜差異的態勢。環渤海地區文化產業發展相對放緩;長三角地區文化產業成為支柱產業,在產業增速、人均產出、產業集聚、固定資產投資方面穩步上升;東北地區文化產業發展呈負增長態勢,區域產業發展持續下滑態勢明顯;東南地區文化產業發展勢頭強勁,新興產業快速增長、文化科技進一步融合、文化現代市場體系逐步建構、區域高度協同創新發展;中部五省文化產業整體穩步增加,“云平臺”“文化金融”“非遺+”“品牌化”成為發展的熱點;西南地區文化產業總體平穩發展,產業規模穩步擴大、產業集約化程度逐漸提升;西北地區著力將后發優勢、資源優勢轉變為產業優勢,推進文化產業快速發展。七大區域文化產業發展差異性越來越突出,在不均衡的格局中探索創新并發展,同時全國文化消費呈現活躍上升、結構優化態勢,中國區域文化產業將迎來全面創新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