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大劇院新春演出迎來開門紅 多舉措讓更多市民走進劇場
1月26日晚,重慶大劇院開啟兔年第一場演出,演員們在這里上演了爆笑喜劇《飛謊騰達》,收獲如雷掌聲,劇場迎來開門紅。
在剛剛過去的2022年,這樣的情形在重慶大劇院頻頻上演。數據顯示,去年重慶大劇院演出290場,服務觀眾20萬人次。該劇院是如何吸引觀眾走進劇場的?重慶日報記者就此進行了采訪。
優秀劇目吸引市民走進劇場
1月26日晚,《飛謊騰達》在重慶大劇院上演,這是該劇在重慶的首場演出,劇場內座無虛席。
面對這部燃點與笑點并存的舞臺劇,散場后市民李晨晨和朋友熱烈地討論著劇情,顯然意猶未盡。還有不少觀眾在大劇院微信公眾號下留言,詢問《飛謊騰達》下一次來渝演出的時間。
事實上,在重慶大劇院,這樣火爆的場景不斷上演。該劇院總經理賀文告訴記者:“去年10月,由楊麗萍擔任藝術總監的舞劇《孔雀》來渝演出前,我的電話響個不停,不少朋友買不到票,都來電詢問怎樣買到票。”
除了推出優質外地劇目,重慶大劇院還力推我市各大文藝院團的優秀作品。去年6月29日,由重慶歌舞團創排的舞劇《絕對考驗》上演,這是該劇院為“七一·紅色經典演出周”定制的重磅劇目,演出后好評如潮。
市民的觀劇熱情,也讓重慶大劇院的人氣一路飆升。數據顯示,雖然受到疫情影響,但去年重慶大劇院依然成功上演290場演出,服務觀眾20萬人次,高于往年。其中,舞臺劇《武則天》,陳佩斯執導并主演的話劇《驚夢》,舞劇《孔雀》等20場重磅演出上座率爆棚。
公益活動拉近劇院與觀眾距離
除了推出優秀劇目,近年來重慶大劇院還開展了一系列公益活動,拉近劇院與觀眾的距離。
1月8日,劇院迎來一批市民,家住巴南區的陳卓就是其中一位。他們此次來劇院,并非看演出,而是參加劇院舉行的“公眾開放日”活動。
當天,在工作人員帶領下,陳卓與同行的好友參觀了中央舞臺、化妝間等,感受劇場的藝術氛圍;還探秘劇場的“舞臺山頂”及地下樂池,體驗自己的聲音經過調控后如何變得更有質感。
“公眾開放日”只是重慶大劇院舉行的眾多公益活動的一個縮影。為拉近專業劇院和觀眾的距離,該劇院還邀請在鄉村振興一線的工作者及困難學生等群體走進劇場免費觀演,舉辦青苗少兒戲劇藝術節等公益活動,讓沒有習慣走進劇場的觀眾,慢慢了解甚至喜歡走進劇場。
也是在去年,重慶大劇院迎來多位演員見面會,陳佩斯的“每一部作品都有自己的獨立生命”,楊麗萍的“只要你熱愛,跳舞就是一件快樂的事情”等金句已烙在觀眾的心中。同時,該劇院還推出了“古典會客廳”高清放映系列演出季,以40元惠民票價放映《卡拉揚與柏林愛樂樂團音樂會》、芭蕾舞劇《天鵝湖》、歌劇《卡門》等18場享譽世界的佳作,為戲劇愛好者提供更加豐富多元的視野。
今年已定檔多部好劇
新的一年,重慶大劇院將如何助力演出市場的發展?
“今年,我們將為觀眾提供廣泛覆蓋、綜合門類、階梯價格的產品,爭取為重慶文化市場提供800至1000場演出服務。”重慶大劇院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已定檔多部大劇好劇。2月10日,鄭州歌舞劇院的《水月洛神》將首度登上該劇院舞臺,青春版《牡丹亭》全本將于3月20日來渝。
該負責人還介紹,今年重慶大劇院還將加大與本地院團合作力度。接下來,他們將繼續打造“民樂四季”“青年藝術家藝術展演季”等演出系列活動,為重慶本地藝術院團提供展示的平臺。
要讓觀眾走進劇場,劇院還需要在觀劇體驗上下功夫。賀文告訴記者,今年重慶大劇院還將進一步調整劇場內容結構,打造以大、中、小劇場為核心,戶外演出、旅游劇場等為特色的文化商業綜合體。“比如我們之前在戶外推出的江畔音樂會,相當于劇場舞臺的延伸,這對于增強觀眾黏性具有一定價值。”他說,該模式保留現場表演藝術身臨其境的感染力,同時借助地理環境打破劇場與城市的隔閡,這樣的戶外文化藝術活動更能催生觀眾對劇場演出的期待。
賀文表示,相信隨著一場場演出的輪番上演,會有更多觀眾走進劇院,體味舞臺藝術的獨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