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故事學黨史 | 背著金條乞討、首富開出的支票以及“紅色掌柜”的三塊銀元
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要講好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據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用好紅色資源,傳承好紅色基因,把紅色江山世世代代傳下去。在吉林,總書記用楊靖宇將軍的事跡昭示理想信念高于天;在視察第13集團軍時,總書記用“半截皮帶”的故事闡明“鐵心跟黨走”的信仰力量;在寧夏,總書記用“單家集夜話”的故事回顧了黨和軍隊的優良傳統……
集團黨委辦主任、直屬黨支部書記吳畏
5月31日上午,集團黨委辦主任、直屬黨支部書記吳畏以“學習黨史故事,砥礪精神品格,積極擔當作為”為主題講授專題黨課。他選取了三個黨史故事,主人公劉啟耀、王樸、肖林有一個共同點——都跟經費有關,一位是長期為黨保管金條,一位是出生富裕家庭、家境殷實,一位是為黨和革命事業籌集巨額經費。他們還有一個共同點——都忠于黨、忠于革命事業,把這些錢全部貢獻給黨和革命事業。在他們身上,充分反映了共產黨員對黨忠誠、廉潔自律、無私奉獻的高貴品質,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當前,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我們應該認真學習劉啟耀、王樸、肖林三位的崇高精神,堅持嚴于律己、廉潔奉公,積極擔當作為,從做好每一件日常工作做起,兢兢業業、勤勉盡責,以更加昂揚的姿態投入到集團改革發展工作中,努力助推集團各項工作高質量發展。
故事一:背著金條乞討
1935—1936年間,在江西遂川、萬安一帶,人們經常看到一個衣衫襤褸,瘦骨嶙峋的叫花子,渴了就到山澗喝幾口山泉水,餓了就到附近的村民家討些吃的,晚上露宿在橋亭或廟角里。身上背著個發霉的褡褳,從不離身,晚上也緊抱著褡褳入眠。他從不固定在一個地方落腳。這一兩年,他幾乎走遍了遂川、萬安的所有地方。
他是個什么人呢?他叫劉啟耀,興國縣龍口鄉人,江西省蘇維埃政府主席。這時他已與組織失去聯系,正在尋找黨組織和失散的戰友。身上背的布褡褳是江西黨組織的活動經費,十三根金條加一些珠寶首飾。他寧可討米也從不動用一分一毫。
后來,臨時省委要開展工作,沒有錢怎么行?這時,骨瘦如柴滿身傷痛的“叫花子”劉啟耀取下腰間那個臟兮兮的褡褳打開,十三根閃閃發光的金條和珠寶展現在同志們面前,讓同志們欣喜萬分。黨組織交給他保管的東西未曾動用一分一毫。
故事二:用生命踐行信仰
王樸的母親金永華出生于一個頗有名望的封建官宦家庭,父親王蓮舫是四川總督趙爾豐的幕僚。早年,王樸的父母在日本經營生絲企業,賺了大筆錢財。后來王樸父親病故,母親拍賣了在日本的產業回國,落戶重慶江北老家,收購了大量田產,成了當地首富。經過革命的洗禮,1946年冬,王樸成為了一名光榮的共產主義戰士。1947年9月,中共北區工委成立,王樸任宣傳委員兼管統戰工作。
“能不能經得起嚴峻的考驗,我的行動是最好的回答!”1947年秋,川東黨組織決定發動武裝斗爭。開展武裝斗爭需要經費,從1947年秋至1948年夏,金永華、王樸陸續變賣1480多石田產和市區的部分房產,折合黃金近2000兩,全部交給了黨組織。他們還創辦了南華貿易公司,以此作為黨的經濟據點,打通同上海、香港的貿易和組織關系。
1948年4月,重慶發生“挺進報事件”。市工委書記劉國定被捕,敵人從他身上搜出了王樸開出的支票。面對危險,王樸毫不畏懼。他安排好學校工作后決定進城。臨行前,他對妻子說:“要是我被捕了,你要聽組織安排,努力完成黨交給的任務……”進城后,母親勸他暫時離開,他說:“我加入了黨組織,就不是娘一個人的兒子了。”他叮囑母親要掩護學校,保護同志,要聽黨的話。4月27日中午,王樸被捕。面對敵人威逼利誘,嚴刑拷打,他正氣凜然,英勇不屈。10月28日下午,王樸、陳然等10位戰友被槍殺于大坪刑場。
故事三:“紅色掌柜”的三塊銀元
1949年,上海解放后,陳毅擔任上海市第一任市長,在上海市政府辦公廳接見了肖林夫妻。重慶江津籍地下黨員肖林,為黨和革命事業籌集經費,被陳毅稱為黨的“紅色掌柜”。肖林穿著軍裝,來到市長辦公桌前,向陳毅市長敬了一個軍禮。
向市長匯報完工作,肖林緊緊拽著褲袋。忐忑地說:“陳市長,我從事黨的地下經濟工作多年,賺取的所有利潤都是組織的,我都必須上交。軍管會財經小組正在清收我移交的最后一批銀元,我有個請求……”肖林欲言又止。
“說!”陳毅市長很爽快。
“我想留下三塊小銀元,作為那么多年我兩口子從事黨的地下經濟工作的紀念,要不要得?”肖林右手從褲袋里掏出三塊銀元捧到市長面前。
陳毅市長從肖林手中取出那三塊銀元,放在手心。“你肖林為我們黨的地下經濟工作做出了那么大的貢獻,我聽說你移交給組織的資金約合黃金十二萬兩,其他固定資產折價也在一千多萬美元以上。行,這三塊銀元就留給你作個紀念。我們記住這三塊銀元,我們共產黨人的本色就不會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