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we02i"></strike>
<th id="we02i"><s id="we02i"></s></th>
<samp id="we02i"></samp>
<strike id="we02i"></strike><ul id="we02i"><pre id="we02i"></pre></ul>
<th id="we02i"><menu id="we02i"></menu></th>
  • <ul id="we02i"><pre id="we02i"></pre></ul>
    集團官微
    您的位置:首頁 > 正文

    只爭朝夕的510天 ——寫在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重慶四川黨政聯席會議第三次會議召開之際

    發布時間: 2021-05-27 18:45:00
    來源:
    字號: [小] [大] 【分享正文】

    川渝高竹新區是川渝兩省市批復設立的首個共建新區,將探索經濟區與行政區適度分離改革、產城景融合發展等新路徑,打造區域協作樣板。圖為川渝高竹新區渝北片區(攝于4月27日)。通訊員 許可 攝/視覺重慶

    從2020年1月3日到今天,不到一年半,共510天。

    在這510天里,248份合作協議簽署,52個合作共建的重大項目開工,兩批共210項“川渝通辦”事項發布,毗鄰地區10個合作共建的區域發展功能平臺方案編制全部啟動……一幕又一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大戲”精彩上演,一系列務實舉措在川渝兩地頻頻推出。

    牢記囑托,只爭朝夕,時不我待!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上強調,要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在西部形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使成渝地區成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重要經濟中心、科技創新中心、改革開放新高地、高品質生活宜居地。

    這既是重大機遇,更是沉甸甸的責任,是兩省市必須完成的歷史使命。

    在過去的510天里,川渝兩地勠力同心,戰疫情、戰復工、戰脫貧、戰洪水,相向而行的步伐一刻也沒有停歇,交出一份“化危為機”新答卷——

    2020年,川渝地區GDP總量占全國比重穩步上升,較2019年提高0.15個百分點。2021年一季度持續延續良好勢頭,重慶、四川地區生產總值分別同比增長18.4%、15.8%,帶動全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新的動力源特征初步顯現。

    迅速行動大膽創新機制體制

    已簽署合作協議248份,平均兩天“握手”一次

    新定位,需要新作為。

    中央作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重大戰略部署,吹響“集結號”,川渝兩地迅速行動。

    2020年1月6日,重慶市委常委會和四川省委常委會在同一天分別召開擴大會議,專題傳達學習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精神,研究貫徹落實意見。兩省市人大、政府、政協以及相關部門、區縣迅速展開部署,研究如何抓好落實。

    要努力更要有智慧。區域合作要真正做到“一盤棋”、“一體化”,必須在體制機制上大膽創新。

    為打破藩籬,雙方分別成立以省市黨委書記為組長、省(市)長為副組長的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領導小組,有關部門、市區縣成立相應組織領導機構,協調推進重點工作。

    同時,按照“統一謀劃、一體部署、相互協作、共同實施”的要求,雙方建立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重慶四川黨政聯席會議機制和常務副省(市)長協調會議機制,組建人員互派、一體運行的聯合辦公室,設立交通互聯、產業協作、協同創新、國土空間、生態環境、體制創新、公共服務等7個聯合專項工作組。

    在體制機制推動下,從2020年1月以來,重慶、四川的黨政聯席會議開了2次,今天召開第三次;常務副省市長協調會議開了3次;聯合辦公室主任調度會議開了8次。

    各級各部門的合作更是全面開花。據統計,自去年1月3日以來,兩地已有101名優秀年輕干部到主要職能部門、重要開放平臺、重點合作市區(縣)互派掛職;兩地有關部門、市區(縣)已簽署合作協議248份,平均兩天就“握手”一次。

    可以說,這一年多來,川渝各個部門、各個市州區縣、各個領域,開展的交流、互動、簽約,數量之多、規模之大、層級之寬、范圍之廣、密度之高、氣氛之熱,前所未有。

    構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重要經濟中心

    已開工重大項目52個,完成投資1271.6億元

    據了解,近日,川渝兩地將共同發布《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汽車產業高質量協同發展實施方案》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電子信息產業高質量協調發展實施方案》。

    對川渝兩地而言,這是兩個舉足輕重的產業。

    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成渝地區汽車年產量近300萬輛,全國占比近12%,年產值超過6000億元。2020年,兩地電子信息(含軟件)產業營收規模達2.1萬億元,同比增長18%。

    產業興,則川渝強。

    為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重要經濟中心,避免各自為政、同質競爭,川渝聚焦產業發展做強項、建基地、強鏈條、聚要素,積極構建兩省市分工協作、有序競爭、相互融合的現代產業發展格局。

    制造業領域,兩地聯手打造全國重要的先進制造業基地,積極推動戰略性支柱產業嵌入式、集群化發展,為兩地企業線上線下搭建供需對接平臺,聯合選定20個園區為首批產業合作示范園區。

    金融領域,兩地共同設立了300億元的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發展基金,并協同推進西部金融中心建設,金融科技創新監管、本外幣合一賬戶等創新試點加速落地。

    數字經濟領域,兩地共同創建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已建設5G網絡站點9萬余個。

    農業領域,兩地打造了成渝現代高效特色農業帶,國家優質高產高效糧油保障基地、萬達開現代農業協同發展示范區等加快建設。

    文旅領域,兩地推動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設,培育“文旅+大熊貓”等特色優勢產業集群。兩地“作媒”,推動成都寬窄巷子、重慶洪崖洞等景區“牽手”,開發跨省市旅游線路70余條。

    人暢其行,貨暢其流。

    要暢通經濟血脈,交通必須先行。2020年7月,川渝兩地共同簽署實施《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交通一體化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年)》,“外聯”、“內暢”雙管齊下。

    為加快項目推進,川渝制定兩省市領導聯系重點項目工作機制,按照“一項目一專班一方案”,首批篩選出成渝中線高鐵、成達萬高鐵、長江上游航運中心等8個重大基礎設施項目,由兩省市四大班子主要負責同志和有關副省(市)長分別牽頭聯系。

    開拓進取,天道酬勤。

    出渝出川大通道——川藏鐵路雅安至林芝段、成達萬高鐵、渝萬高鐵已開工;成渝中線高鐵、渝西高鐵等加快推進;渝昆高鐵、鄭萬高鐵、渝湘高鐵重慶至黔江段等加快建設,成渝客專完成提質改造。

    川渝內部交通——瀘州至永川高速公路重慶段、成都至資陽至重慶高速公路四川段、渝廣支線高速公路等建成通車,川渝省際高速公路通道有19條已通或在建;南充至潼南、內江至大足、瀘州至永川、梁平至開江等高速公路開工建設,成渝擴容、遂渝擴容等高速公路項目前期工作加快推進。

    數據顯示,截至今年4月底,川渝合作共建的67個重大項目已開工52個,累計完成投資1271.6億元。

    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

    西部科學城建設快馬加鞭

    5月17日,西部(重慶)科學城正式掛牌,并簽約落地一個重大項目——中國科學院軟件研究所、中國科學院重慶綠色智能技術研究院、西部(重慶)科學城管委會、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將在渝合作共建汽車軟件創新研究平臺。

    實際上,自去年建設大幕拉開以來,西部(重慶)科學城一直在跟時間搶速度。

    科學大道一期完成總工程量的30%、二期已開工;

    科學會堂正在開展PPP項目招標,力爭6月底開工建設;

    科學公園正在完善方案設計,一期下半年即將開工;

    中國科學院重慶科學中心等17個科創平臺落地;

    聯合微電子等135個產業項目簽約;

    ……

    一年多來,一項項標志性工程如火如荼建設,一個個項目加速簽約落地。在重慶中心城區西部槽谷地帶,一方創新高地、一座現代化新城正在崛起。

    作為西部科學城的另一組成部分,西部(成都)科學城的建設也在快馬加鞭。

    截至今年3月,西部(成都)科學城已聚集多態耦合軌道交通動模試驗平臺等重大科技基礎設施11個、華為鯤鵬生態基地等科技創新基地14個、中科院成都科學研究中心等國家級科研院所39個,建成投運成都超算中心。

    使成渝地區成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是中央交辦的任務。中央有部署,川渝有行動。

    除了以“一城多園”模式合作共建西部科學城,兩地在科技合作的多個方面攜手向前——

    在項目上,2020年4月,“川渝聯合實施”首批重點研發項目啟動,雙方各出資1000萬元,聚焦人工智能、大健康兩個領域開展共性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川渝兩地共立項資助項目15項,如今已取得重要進展。

    在人才上,目前,川渝已實現近3萬名科技專家資源共享,其中高級職稱占比90%以上,院士、省(市)學術技術帶頭人等高層次人才約2000余名,涉及信息技術、智能制造、新材料、人口健康、農業等多個領域。

    在平臺上,今年4月,川渝科技資源共享服務平臺上線運行,可以為各類創新主體提供科技創新和檢驗檢測、研究開發、技術咨詢等服務。目前,平臺已整合開放川渝兩地大型儀器設備14090臺/套,成為推動川渝兩地協同創新的重要科技資源。

    5月27日召開的2021重慶四川技術轉移轉化大會,將集中發布川渝兩地的創新成果,通過搭建開放的交流合作平臺,進一步推動川渝兩地實現產學研合作和成果落地轉化。

    打造改革開放新高地

    進行了一批在全國具有開創意義的探索

    5月21日,第三屆西洽會在渝開幕。在這場開放盛會上,主賓省四川當仁不讓——

    不僅展示裝備制造、電子信息、新技術、文化旅游等多領域最新成就;還與重慶、廣西、貴州等兄弟省區市,以及印度尼西亞、越南、老撾等國家聯合發出“陸海新通道國際合作(重慶)倡議”。

    西洽會剛閉幕,重慶就出臺了《2021年重慶市推進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工作要點》,明確將把西部陸海新通道與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結合起來,持續推進川渝地區合作建設,推動重慶江津、永川、榮昌等與四川自貢、瀘州、內江、宜賓等共同打造西部陸海新通道和長江經濟帶物流樞紐。

    這只是川渝攜手開放的一個縮影。

    川渝深知,要不負中央囑托,必須向改革要動力,向開放要活力。共建改革開放新高地,既是責任,也是方向。

    在開放領域,川渝緊密攜手推動的,還有中歐班列(成渝)號。

    2021年元旦,中歐班列(成渝)號在重慶團結村中心站和成都青白江國際鐵路港同時發車。這是中歐班列首次兩地聯合開行。

    目前,川渝雙方已制定近、中、遠“三步走”發展戰略規劃,瞄準“把中歐班列(成渝)號打造成中歐班列第一品牌,助推成渝地區成為面向歐洲的橋頭堡和歐洲投資中國西部的首選地”的目標共同奮進。

    在改革方面,川渝兩地也大膽創新,進行了一批在全國具有開創意義的探索——

    創新開行“滬渝直達快線”,水運物流上海至重慶12天、至成都14天左右;

    組建川渝河長制聯合推進辦公室,成為全國首個跨省市設立的聯合河長辦,共同整改跨界流域問題;

    建立全國首個跨行政區域外商投資企業投訴處理協作機制,建立市場準入異地同標、市場監管案件線索移送等機制,開設“兩江天府合作辦事窗口”,實現異地申辦營業執照;

    共同探索經濟區與行政區適度分離改革,推進城鄉融合發展改革示范等重大改革,研究建立跨區域合作財政協同投入機制和財稅利益分享機制;

    共同出臺《關于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若干重大改革舉措》和兩省市《協同推進“放管服”改革的指導意見》。兩省市《優化營商環境條例》作為川渝首個協同立法項目,將于2021年7月1日起施行;

    2020年7月,川渝將毗鄰地區融合發展作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重頭戲”,聯合印發《川渝毗鄰地區合作共建區域發展功能平臺推進方案》,加上《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提出的川南渝西融合發展試驗區,兩省市共建10個區域合作功能平臺。

    截至目前,10個功能平臺已全部啟動方案編制。其中,川渝高竹新區和遂潼川渝毗鄰地區一體化發展先行區已獲兩省市政府批復設立,新區開發建設按下了“快進鍵”。

    “相信,隨著各個功能平臺的逐步推進,川渝毗鄰地區融合發展將成為川渝區域協作的高水平樣板、聯動成渝的重要門戶樞紐,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探索更多可行路徑。”市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說。

    邁向高品質生活宜居地

    已聯合發布兩批共210項“川渝通辦”事項

    “羅婆婆,看鏡頭,眨眨眼睛,轉一轉頭……”

    近日,江北區大石壩街道工作人員,上門幫73歲的羅國祿老人完成了養老待遇領取人員資格線上認證。

    羅國祿是中石油西南油氣田公司退休職工,養老保險關系在四川。原本要兩地郵寄材料,花10多天的認證,現在家里幾分鐘就完成了。

    羅國祿享受的便利,源于“川渝通辦”。

    截至去年底,“川渝通辦”事項已達95個。其中,不僅對國家要求2020年底實現“跨省通辦”的58個事項進行了全覆蓋,還拓展新增了32個川渝特色“跨省通辦”事項,并把5個國家要求2021年底實現“跨省通辦”的事項,實現時間提前了1年。

    “川渝通辦”的范圍還在不斷拓展。

    今年3月,川渝兩地聯合發布川渝通辦事項第二批清單,有115項政務服務,將統一在今年10月底前全部實現通辦。其中包括國家確定的65項,將比國家要求時間提前兩個月。

    為打造高品質生活宜居地,雙方的通力合作還有很多。

    如攜手抗洪——

    2020年8月,三峽庫區建庫以來最大入庫洪水“長江5號洪水”過境重慶。在長江5號洪水進入重慶前,川渝通過多次水庫聯合調度,對洪水踩“剎車”。

    市水利局水文與防御處負責人介紹,此次川渝“攜手”,在水利部、長江委統籌下進行水庫聯合調度,為長江上游寸灘站削減了13500立方米每秒的洪峰流量,為重慶降低洪峰水位2米以上,重慶沿江區縣超過10萬人因此避免因災轉移。

    如生態共建環境共保——

    啟動川渝聯合執法行動,落實危險廢物跨省市轉移“白名單”制度;加快推進長江、嘉陵江、烏江等生態廊道建設;全面實施長江禁漁十年行動;開展5輪打贏藍天保衛戰聯動幫扶。

    截至2020年底,長江干流重慶段水質為優,長江支流全面消除劣Ⅴ類水質斷面,42個國考斷面水質優良比例為100%,優于國家考核目標4.8個百分點,較2015年上升14.3個百分點。

    再如交通互聯互通——

    4月20日,城口雙河至達州萬源堰塘省際公交線路正式開通。這是川渝兩地間開通的第9條省際公交線路。此外,重慶中心城區、成都主城公共交通已實現“一卡通”和“一碼通乘”。

    據了解,按川渝兩地交通主管部門簽訂的合作方案,到2022年,兩地將開通13條以上川渝毗鄰地區跨省際公交線路。

    ……

    民生暖色,折射發展成色。

    我們有理由相信,乘風破浪、開拓進取的川渝人民,定會讓一個更美好的雙城經濟圈,崛起在祖國西部的大地上。

    (本報記者陳國棟、申曉佳、張亦筑、王翔、 張莎對此文亦有貢獻)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品高潮呻吟99av无码视频| 久久国产加勒比精品无码| 无码av免费网站| 18精品久久久无码午夜福利| 无码日韩人妻精品久久蜜桃| 少妇久久久久久人妻无码| 亚洲区日韩区无码区| 无码国产精成人午夜视频一区二区 | 亚洲gv猛男gv无码男同短文| 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免费蜜桃| 麻豆亚洲AV成人无码久久精品|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男同| 无码精品前田一区二区| 人妻无码第一区二区三区| 麻豆人妻少妇精品无码专区|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亚洲桃色|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观看素人| 中文字幕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国产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少妇性饥渴无码A区免费 | 日韩免费a级毛片无码a∨| 国产精品va无码一区二区| 日韩精品无码Av一区二区| 无码少妇丰满熟妇一区二区| 精品深夜AV无码一区二区| 无码av免费一区二区三区试看| 中文字幕无码一区二区免费| 无码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日韩毛片免费无码无毒视频观看 | 国产在线无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久99久无码精品视频免费播放|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大桥未久 | 在线看无码的免费网站| 免费无码VA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a级理论片无码老男人|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蜜芽| 亚洲精品无码永久在线观看你懂的| 中文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曰韩无码AV片免费播放不卡| 久久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中文字幕| 精品人妻无码专区在中文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