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4月1日重慶文投集團成立五周年到來之際,為進一步總結集團在“努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方面的成果,為科學把握新發展階段、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而鼓足干勁,現推出成立五周年系列宣傳報道。上一期介紹了集團將于近期整體搬遷入駐重慶創意公園,今日發布第四期《魯迅文學獎獲得者李元勝做客重慶文投集團藝創空間首次分享新書<曠野的詩意>》。

3月17日下午,重慶文投集團在新辦公樓暨市級文化金融服務中心二樓,舉辦了WM藝創空間首場文化藝術活動“觀于自然閱美無界——李元勝新書《曠野的詩意》文化藝術分享會”。分享會以集團員工朗誦李元勝現象級詩作《我想和你虛度時光》開場,隨后魯迅文學獎獲得者、重慶市作協副主席李元勝先生首次向公眾分享自己新書《曠野的詩意》的寫作經歷,并與集團副總裁程鋒對談文化與藝術,幽默風趣,金句頻出,博得了現場陣陣掌聲。
程鋒副總裁表示,此次文化藝術分享會將為集團藝創空間系列活動拉開帷幕,這是集團為市級文化金融服務中心配套做出的一次全新嘗試,希望通過與文化、金融方向的名家、大家合作的一系列活動與分享,創造出更具創新價值的、具備思想產品和腦力激蕩的共享空間。

上篇:李元勝分享精華
在詩歌創作的第40年,我出了本野外隨筆

1981年我在重慶大學讀大二時開始寫詩,所以今年是我詩歌創作40年。但今年沒出詩集,卻出了一本寫得特別野的野外隨筆《曠野的詩意》。2000年我開始自然考察,在野外走得比較多。這是我是在文學創作的愛好之外的又一個愛好,這兩個愛好在此后的十年都是平行線。但從《青龍湖的黃昏》,從那首詩開始,野外的題材和野外的啟發,成了我詩歌寫作一個非常重要的資源,我才認為這兩條平行線是有關系的,這兩條平行線通過我這個個體,形成一個新的線索,給了我一個和中國詩壇別的詩人完全不一樣的氣質。有時候你寫的不是自然,但是它的結構、它的寫作動機是來自自然,所以我現在已經很難把它們分開。
比如,在瑪曲縣黃河第一灣我就被轉彎的線條深深打動了,我覺得這應該是一首詩的一個結構,所以我就產生了一個沖動,我說我要寫兩首詩,是我前所未有的嘗試,我會根據它的漏斗寫一首詩,根據它轉的彎寫一首詩。那天晚上在瑪曲的招待所里,我高反嚴重,但兩首詩是幾乎同時來到我的大腦里,兩首詩同時寫完,一首《黃河邊》,一首就是《瑪曲》。

野外行走對我的改變是空前的大,改變了我的寫作習慣和生活習性。我有一個寫作怪僻,很多詩都是靠在自己書房的書架上寫出來的,一想到背后有一個人類的文化階梯,有這么多大師在你身后,就覺得自己特別能寫。但是在青龍湖剛掛好燈準備拍昆蟲時突然起霧了,我坐在露臺上喝茶突然就寫出了《青龍湖的黃昏》。這首詩改變了我的寫作慣性,讓我在野外可以完整地寫詩。此外,我原本是一個怕黑夜的、怕蛇的人,但后來我最喜歡的事情是深夜在無人區,在熱帶雨林深處去尋找蛇,去拍攝記錄它們,而且覺得無限美好。

下篇:文化藝術對談
只要你愿意,萬物都是你奔涌的河床
程 鋒:李元勝好像是當代的徐霞客,寫詩寫游記,同時也進行科考和旅行。剛剛看到黃河詩里面有一句“只要你愿意,萬物都是你奔涌的河床”,觸動很大。文投集團推動文化產業、藝術產業發展,萬物也是我們事業的河床。當前,集團負責運營市級重點文化產業項目“重慶藝術大市場”,不知道你對藝術這方面有什么看法?
李元勝:中國當代藝術有一個曾經非常輝煌的時代,消費成為爆點,但現在看來那一輪是超前的,中國的當代藝術還沒有進入到世界級的收藏階段。我在國外很少看到中國當代藝術的東西,詩人的東西更少,藝術話語權還是以西方為主。但是我堅信一點,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和它匹配的同時代的文化產品、藝術品也會體現出更為重要的價值。
程 鋒:集團非常重視重慶藝術市場生態的建設。這三年來我們初步構建起線上線下結合的交易體系:前端有重慶藝術大市場·四川美院藝術服務中心、重慶藝術產業研究院、重慶藝術版權孵化中心等資源整合平臺,中端有重慶藝術大市場網絡交易平臺,后端有金山意庫線下中心、北倉藝術空間等。
李元勝:重慶文投集團有遠見、高站位來規劃重慶藝術大市場,我覺得很驕傲,重慶走在全國同行的前面。現在國家提出“雙循環”,我們應該更加重視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文化消費。不管是藝術大市場入駐的金山意庫、北倉,還是今天我們所在的市級文化金融服務中心藝創空間,搭建起一個很好的藝術生態,是讓我很振奮的。我覺得重慶需要有這么一個有責任的地方,為有上升通道、有上升可能性的文創人士提供孵化成長的機會,給重慶文化藝術產業規劃出“奔涌的河床”。
程 鋒:李元勝好像是當代的徐霞客,寫詩寫游記,同時也進行科考和旅行。剛剛看到黃河詩里面有一句“只要你愿意,萬物都是你奔涌的河床”,觸動很大。文投集團推動文化產業、藝術產業發展,萬物也是我們事業的河床。當前,集團負責運營市級重點文化產業項目“重慶藝術大市場”,不知道你對藝術這方面有什么看法?
李元勝:中國當代藝術有一個曾經非常輝煌的時代,消費成為爆點,但現在看來那一輪是超前的,中國的當代藝術還沒有進入到世界級的收藏階段。我在國外很少看到中國當代藝術的東西,詩人的東西更少,藝術話語權還是以西方為主。但是我堅信一點,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和它匹配的同時代的文化產品、藝術品也會體現出更為重要的價值。
程 鋒:集團非常重視重慶藝術市場生態的建設。這三年來我們初步構建起線上線下結合的交易體系:前端有重慶藝術大市場·四川美院藝術服務中心、重慶藝術產業研究院、重慶藝術版權孵化中心等資源整合平臺,中端有重慶藝術大市場網絡交易平臺,后端有金山意庫線下中心、北倉藝術空間等。
李元勝:重慶文投集團有遠見、高站位來規劃重慶藝術大市場,我覺得很驕傲,重慶走在全國同行的前面。現在國家提出“雙循環”,我們應該更加重視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文化消費。不管是藝術大市場入駐的金山意庫、北倉,還是今天我們所在的市級文化金融服務中心藝創空間,搭建起一個很好的藝術生態,是讓我很振奮的。我覺得重慶需要有這么一個有責任的地方,為有上升通道、有上升可能性的文創人士提供孵化成長的機會,給重慶文化藝術產業規劃出“奔涌的河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