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年”走廊 | 文化心過非遺年 重慶文旅集團旗下大劇院《雷雨》演出圓滿落幕
1月25日,重慶文旅集團所屬重慶大劇院2025年新年大戲《雷雨》在大劇場演出圓滿落幕,演出開始的前兩日,大劇院前廳舉行了主演見面會。主演胡軍、盧芳、李紅、苗馳、李小萌出席見面會,并與現場近200名觀眾以及媒體朋友,分享了他們對角色的理解以及從排練到國家大劇院首演的點點滴滴與歡樂時光。精彩的介紹、歡樂的互動提問讓見面會現場掌聲不斷,笑聲連連,最后的全場大合影更是將重慶劇迷們對于《雷雨》話劇的熱情與期待推至高潮。
《雷雨》問世于1934年,在巴金任編委的《文學季刊》發表。時年二十三歲的曹禺,將大時代激烈的社會矛盾聚焦在一個大家庭的荒誕關系當中,寫出一代中國人的命運,引起千萬觀眾的共鳴。《雷雨》成為了中國現代文學的經典,成為了中國現實主義戲劇的基石,進入了我們的教科書。九十年來,一直被公認為中國現代話劇的里程碑。2024年,為紀念《雷雨》發表九十周年,北京人藝中國大師級戲劇導演李六乙攜香港金像獎美術指導張叔平(舞臺美術、服裝造型設計),從重慶走出去的舞美才子鄧文擔任燈光設計,胡軍、盧芳、李紅、苗馳、李小萌等一眾實力派演員,向曹禺和中國戲劇致敬——讓戲劇回歸戲劇,人回到人,呈現曹禺筆下“郁熱”與“哀靜”的精神疆域。這版演出依據曹禺1936年的單行本排演,回到曹禺的文學,戲劇的文學,是最基本而終極的目標,也是曹禺《雷雨》劇本發表90年后中國的最新一版演出。
粉絲見面會上,“巳巳如意,生生不息。”飾演魯侍萍的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教授李紅首先用現學的重慶話向重慶的觀眾問好。她說,來到重慶真的感受不同,感受到了粉絲們的熱情,也看到了不同年齡段的觀眾熱愛這部劇,由此可見重慶的觀眾包容性非常高。
談起飾演的周樸園,胡軍說:“曹禺老先生原版劇本,能夠從字里行間感受到老先生對周樸園的悲憫情感,在排練角色的時候能感受到他的孤獨,他的掙扎,他的精神世界和情感世界都很貧窮。”胡軍也談道,“這是一部不一樣的《雷雨》,每個角色都不一樣。”胡軍表示,在最開始知道新排《雷雨》時,他其實不太想參演。“我其實是對舞臺特別挑剔的演員,我想之前很多版本的《雷雨》都已經是天花板了,還有什么可演的。”直到胡軍看到《雷雨》的完整劇本,這是曹禺1936年發表的單行本,“比起我們耳熟能詳的版本,它有序幕和尾聲,有很多我第一次看到的臺詞,原來曹禺完整的《雷雨》是這樣的。”
來到重慶,美食也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主演們還表達了他們對山城的期待和喜愛。“我喜歡麻,每次都會從重慶帶麻油(花椒油)回去”“特別喜歡重慶,我最好的朋友和親人都在這座城市,非常激動把這部戲呈現給山城的觀眾”“重慶的火鍋非常有特色,很好吃,就是太辣了”“聽說要來重慶演出,我就一直在期待!”
目前,話劇《雷雨》已于2025年1月8日在國家大劇院開啟世界首演。2025年1月-3月在成都、重慶、西安、上海、香港、新加坡等地巡演,并已于1月24日至25日,已于重慶大劇院精彩上演。
這次巡演,舞臺上,胡軍飾演的周樸園以其純熟的演技將角色的陰鷙、殘酷與善良表現得淋漓盡致;盧芳飾演的蘩漪,則如一團燃燒的冷火,熾熱而又陰暗,讓觀眾深刻感受到了角色的復雜與矛盾;李紅、苗馳、李小萌等演員也以其出色的表演,為觀眾呈現了一場視覺與心靈的盛宴。在演員們的精湛演繹下,每一個角色都不同以往地鮮活地呈現在觀眾面前。
話劇作為文化的直接載體,以其獨特的藝術語言,穿越時空的界限,讓每一個靈魂得以在舞臺上相遇、對話、共鳴。未來,重慶文旅集團將致力于引進更多如《雷雨》般富有文化底蘊和藝術價值的劇目在重慶乃至全國范圍內演出,讓話劇這一藝術形式成為連接歷史與未來、現實與夢想的橋梁,讓文化在傳承與創新中不斷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