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話劇《受到召喚·敦煌》緣何成“爆款”?
國家話劇院又出“爆款”!音樂話劇《受到召喚·敦煌》12 月 7 日至 9 日在北京國家速滑館 “冰絲帶” 首演,三場門票全部秒罄!1000多元的一張票,一搶而光 ;8000座位,座無虛席。實際在線搶票人次累計破1000萬,破大麥話劇、音樂劇類演出10年來單體劇目搶票人次紀錄。 觀眾看后,紛紛評論:“震撼!必看的一部音樂話劇!”“好看哭了,從沒想過敦煌文化能以這樣震撼又新穎的方式呈現,被深深吸引和打動。”
《受到召喚·敦煌》是中國國家話劇院又一部力作,創新性融合話劇、音樂、舞蹈等藝術形式,通過講述兩個時空、兩代青年奇妙交錯的“跨時空”故事,展現一代代敦煌人之間的匠心傳承,映照莫高精神與當代青年的心靈連接,力求打造一部兼具思想深度和藝術高度的優秀作品,讓敦煌文化通過戲劇舞臺再次煥新。
一、“高維思維”引領精品創作
這部音樂話劇從兩年前立項就備受關注,今年9月正式開始排練創作后,從舞臺空間雛形首現到中國國家話劇院演員孫紅雷以表演指導的身份參與排練,再到宋佳、辛柏青等中國國家話劇院演員前來探班……每一階段官方動態的分享都有相應熱搜話題上榜,持續推高大眾的期待值。這也顯示出中國國家話劇院精品劇作的品質保障和超強市場號召力,用中國國家話劇院院長,《受到召喚·敦煌》編劇、導演田沁鑫的話來總結,這離不開中國國家話劇院創作時秉承的“高維思維”。
“我一直在跟我們團隊說,大家能不能再‘高維思維’一點?因為我們如果用俗世意義上的這種平行時空來理解這件事情、對待這次創作的話,我覺得就是可惜了敦煌藝術和我們的這一次鏈接。”在田沁鑫院長看來,這部音樂話劇的創作過程,不僅僅是中國國家話劇院一部作品的創作過程,同時也是整個劇組受到敦煌文化感召,與中國藝術精神進行鏈接,繼而回望、傳承、表達的藝術探索。
田沁鑫帶領團隊秉持“高維思維”,珍視傳統文化,在創作中既堅守文化內涵與藝術品質,又大膽創新表達形式和表現手法,啟示文藝創作者要在守正的基礎上創新,把握時代脈搏,緊跟時代潮流,以滿足觀眾不斷變化的審美需求,創作出兼具思想深度和藝術高度的優秀作品。
主創團隊深入敦煌采風,與當地文化機構和人員交流,了解敦煌文化的內涵與傳承人的精神,為創作積累豐富素材,使作品更具真實感和感染力。
二、科技感音樂話劇打動年輕人
“張藝興好棒!舞臺爆發力特別強,表演、唱功、舞蹈都很厲害,咬字清晰情緒有感染力,伴著音樂遞進情緒,現場幾度落淚,角色反差拿捏得很到位。”年輕觀眾稱贊演員的表演:“全能選手,除了扎實的表演和臺詞功底,唱跳皆優更是令人耳目一新 。”
這部音樂話劇創新性地融合話劇、歌唱、舞蹈、威亞、提線木偶等多種藝術形式,還將古典舞與現代舞融匯,為年輕人帶來了新奇的視覺和感官體驗,展示出青春、時尚、未來的舞臺質感。劇情圍繞巴黎、北京、敦煌三地展開,時間和空間交錯,講述兩個時空兩代青年奇妙交錯的人物故事,還探討了“愛情問題”與“哲學問題”等,貼近當代年輕人的視角和情感,容易引發共鳴。
特別是運用了大量前沿技術,有電影、動畫、二維、3D、AI等影視手段和數字技術,如利用AI制作模擬沙漠行走等難以實現的場景,通過即時拍攝、實時投屏等增強戲劇表演的影視感,打造多維立體舞臺,帶領觀眾步入“戲劇元宇宙”,讓年輕人感受到科技與藝術結合的魅力。選擇在大型體育場館演出,呈現360度全景式舞臺,配合16首原創音樂、13臺電影級鏡頭、1200多平巨幕等,帶來極致視覺體驗,讓年輕人沉浸其中。
“當莫高窟的菩薩、金剛以15米高的‘數字之身’望向眾生,壁畫中的飛天在7路威亞的懸吊下緩緩落于舞臺,跨越百年的時空對話形成閉環,戲劇場域的無限延展正在發生,直接看呆。”觀眾們驚嘆舞臺的呈現:“多方位屏幕拍攝主演及演員,融合最前沿的數字藝術,采用60米高色階大屏、700余盞舞臺燈光,打造了一個未來質感十足的空間,仿佛置身于沉浸式的紀實電影中。”
三、讓古老文化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作家余秋雨在《莫高窟》一文中寫道:“看莫高窟,不是看死了一千年的標本,而是看活了一千年的生命。”這句話很精妙地傳達出了莫高窟的獨特魅力,它不只是承載著千年前靜態歷史的遺跡,而是有著跨越千年依然鮮活、仿佛有著生命律動的文化內涵與藝術感染力。從《受到召喚·敦煌》這部劇正讓人從中感受到那千年傳承下來的蓬勃生機與深厚底蘊。
演員章子怡發表長篇觀后感:昨夜受到召喚!在廣袤無垠的歷史長河中,有一方神圣的土地,她以千年的沉靜,召喚著每一顆年輕而躍動的心——《受到召喚·敦煌》舞臺,如同一片絢爛的夢境,洋溢著青春的動感與不懈的探尋,開啟了一場跨越時空的心靈對話。
田沁鑫導演,通過“科技+藝術”的深度融合,以心為筆,以情為墨,繪制出一幅連通古今的絢爛畫卷。在那光影交錯間,敦煌的千年歷史如靈動的精靈翩然起舞,古老的壁畫掙脫了墻壁的束縛,化作鮮活的人物訴說著往昔的輝煌與滄桑。每一幕場景的切換,每一段音樂的奏響,都像是打開了一扇通往神秘敦煌世界的大門,讓觀眾仿若置身于那風沙彌漫卻又充滿魅力的大漠之中,與那些堅守信仰、傳承文化的先輩們進行著一場無聲卻深刻的靈魂交流,沉浸其中,久久難以忘懷。田沁鑫導演懷揣著對中華文明的深厚情感,發出了振聾發聵的呼喚:“希望用青年的力量讓敦煌文化年輕起來,讓更多年輕人看到中華文明的悠久傳承和生命能量。”
在這片熱忱與期望中,張藝興這位青年才俊,猶如初升的太陽,以其獨有的光芒照亮了舞臺的每一個角落。他與舞臺上的伙伴們,不負眾望,用汗水澆灌夢想。每一次的跳躍、每一次的旋轉、每一次的歌唱,都是對敦煌文化的深情致敬,都是對中華文明的熱烈頌揚。他們用自己的方式,讓古老的敦煌文化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讓現場觀眾心潮澎湃,體會感受著我們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和源遠流長!
古老的優秀傳統文化與現代的表現形式和現代人的欣賞習慣相結合,更好的呈現出來,變成大家喜聞樂見的作品,要不拘泥于傳統的呈現方式,敢于把現代舞臺表演、影視技術、數字科技等與傳統文化元素融合,像運用多媒體、特效、互動裝置等,打造出兼具文化底蘊和現代感的新穎形式,增強吸引力。
要深入了解文化與受眾。對古老優秀傳統文化進行深度鉆研,明晰其核心價值,同時洞察現代人的欣賞習慣、興趣點及審美訴求,找到二者的契合之處,作為創作的出發點。以現代人易于接受的敘事邏輯,圍繞傳統文化去編織故事,讓故事有情感、有沖突、有共鳴,把傳統文化蘊含的精神和理念巧妙融入情節中,使觀眾在聽故事時自然領略文化魅力。
這是“文化+旅游”,也是“文化+科技”,創意無限、空間無限,未來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