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文旅丨“演唱會+”文旅,創意營造城市主客共享沉浸新體驗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對于文化娛樂的需求也在不斷增長。演唱會作為一種極具吸引力的文化娛樂形式,已經成為了人們休閑娛樂的重要選擇。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城市將演唱會與旅游相結合,發揮“演唱會+”聚集效應,開拓城市經濟發展新藍海。
演唱會與文旅產業的結合,正逐漸成為一種新的流量經濟驅動方式,為眾多小城市提供了嶄露頭角、走向大眾視野的寶貴機會。據中國演出行業協會與燈塔專業版聯合發布的《2023年大型營業性演出市場趨勢及特點分析》,2023年大型演唱會跨城觀演比例達68%,同比2019年增長7.4%,創歷史新高。與非跨城觀眾相比,跨城觀眾也傾向于在觀看演出后在當地及周邊城市進行旅游,占比達到26.8%。每當一個城市舉辦演唱會,周邊的酒店、餐飲、交通和購物等消費也隨之升溫。例如去年9月,周杰倫天津四天演唱會,現場觀眾18.5萬人次,累計綜合消費帶動超30億元。
一 · 演唱會+旅游的優勢
揮舞著熒光棒,成千上萬的人共同高歌,追憶青春的熱烈,享受集體的狂歡……在當前的演唱會經濟中,成都正處于一片火熱的氛圍之中。根據當地文化和旅游部門的統計,2023年前9個月,成都已成功舉辦各類商業音樂演出超過4100場,吸引了超過440萬觀眾,帶動了53億元的綜合消費。這些亮眼的“演唱會+”經濟數據并不僅限于成都,許多國內城市也表現不俗。例如,在演唱會和體育賽事的推動下,蘇州在前三季度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7418.5億元,同比增長了5.0%。作為一項“行走的GDP”,演唱會經濟能夠與城市的旅游、商業、交通、餐飲等多個領域深度融合,形成一條完整的產業鏈。成都和蘇州的數據不僅充分展現了城市的活力與魅力,也直接反映了“演唱會+”模式所帶來的顯著經濟效益。實際上,越來越多的城市開始主動利用演唱會來刺激地方消費。
演唱會作為一種文化娛樂形式,具有很強的傳播力和影響力。通過將演唱會與旅游相結合,可以促進不同地區、不同民族之間的文化交流,增進人們的相互了解和友誼,有利于構建和諧的社會氛圍。同時,演唱會現場的人流量大,可以帶動周邊商業的繁榮,為城市帶來經濟效益。例如,某地舉辦了一場世界知名的搖滾樂隊的演唱會,吸引了大量觀眾前來觀看,演唱會現場附近的酒店、餐飲、購物等業態均得到了較好的發展,有力地推動了當地經濟的繁榮。
“演唱會+”之所以成為城市經濟發展的新亮點,部分原因在于其精準地滿足了現代人的情感需求。此外,演唱會還具有顯著的集聚效應,不僅能為城市帶來直接的門票收入,還能拉動餐飲、住宿、交通和購物等相關消費。這種“一場演唱會,城市共享紅利”的模式無疑是城市經濟發展的新藍海。
二 · 演唱會+旅游的實踐案例
(一)太原“文旅+演唱會”旅游生態
今年國慶假期,太原實施的“文旅+”行動結出豐碩成果,憑借“歌迷之城”“體育之城”“跟著悟空游太原”等具有地域標識性的文化IP,宣介得天獨厚的文旅資源,吸引了大量國內外游客前來打卡體驗,深深感受“錦繡太原城”的無窮魅力。
國慶節前夕,鳳凰傳奇“吉祥如意”巡回演唱會——太原站圓滿落幕,吸引歌迷約10萬人次觀演。
10月2日,2024汪峰“燦爛的你”巡回演唱會在山西體育中心體育館舉辦。太原發力演藝經濟,連續舉辦演唱會,為這個國慶長假引來可觀的客流量。為打造國內外重要文化旅游目的地,持有鳳凰傳奇及汪峰演唱會太原站門票者,可以免費參觀晉祠博物館、太山博物館、雙塔博物館、天龍山石窟博物館、龍山石窟博物館、崛圍山博物館(竇大夫祠、多福寺、土堂凈因寺)。國慶假期,太原市共免費接待歌迷1萬余人次。
截至目前,2024年太原市已舉辦32場演唱會,現場觀演近100萬人次,較2023年的20場、50萬人次增長55%和100%。觀演歌迷中,省外觀眾占比近七成,大家一致稱贊太原是一座暖心的“歌迷之城”,這一城市新名片已經火出圈,與之伴隨的是“錦繡太原”的知名度、美譽度和吸引力顯著提升。
而且,演唱會溢出效應在太原不斷釋放,產生了一系列的綜合經濟效益。太原市今年已經舉辦的32場演唱會帶動消費41億元,其中,門票收入10.4億元、住宿7億元、餐飲3.39億元、購物娛樂11.88億元、市內交通1.94億元、其他6.34億元。
同程提供的數據顯示,國慶假期,太原躋身國內10大熱門旅游目的地,通過同程平臺預訂太原旅游產品的游客人數為39.34萬人次,相比2019年增長58.11%;旅游總收入達到4304.20萬元,相比2019年增長38.81%,太原國慶節假期客流量與消費全面超越疫情前水平。
(二)寧波“演藝+旅游”的高質量發展
2023年,寧波共開展9個大型演唱會項目,共計15場次,到場總人數達14.6萬人次,均實現開票即秒罄,多數演出客流量過萬。演唱會市場火熱為寧波帶來了一大批市外的游客,拉動了文旅消費。數據顯示,演出前后場館附近酒店、餐飲客流呈明顯上升趨勢,充分激活了文旅市場消費勢能,促進城市夜經濟穩步提升。例如,2023年11月張學友寧波演唱會期間,近50%的觀眾來自外地,直接拉動住宿訂單同比增長超110%,較2019年同期增長超70%;本市景區門票訂單同比增長2.8倍,較2019年同期增長16%,每天的游客達到10萬多人次,直接拉動交通、食宿、旅游等綜合收入超5億,彰顯“演唱會+文旅”多元化消費模式的魅力。在演唱會結束后,甚至會有許多餐廳派專車接送游客前往用餐,實現一條龍服務。
2024年上半年,寧波共開展11個大型演唱會項目,共計14場次,到場總人數達14萬人次,其中外地游客占比約72%,在一線城市面前展現出強大競爭力。頭部歌手粉絲效應帶動明顯,吸引外地觀眾眾多,如李宇春演唱會,本地觀眾占比9.4%,外地游客占比90.6%,其中跨省70.7%。預計,2024年寧波演唱會觀眾總數將達32.3萬人次、票房總額達5.8億元,帶動文旅消費30億元,同比2023年,場次增長約129%,觀眾數量增長約115%,票房總額增長約140%,帶動文旅消費增長約114%。
面對大批游客的涌入,寧波市政府通過完善基礎設施、加大政策扶持、放大演藝乘數效應以及做足服務保障工作來提升大型演唱會的舉辦能力和城市形象。具體措施包括加快寧波奧體中心二期建設,提升城市交通通達性,探索建設更多駐車換乘停車場;加大大型演唱會項目招引力度,出臺演唱會利好政策,加強票務市場監管;推出“演唱會+旅游”產品線路,推出演唱會消費優惠舉措,擴大演唱會對城市形象的影響力;簡化大型演唱會審批手續,提升觀眾觀演體驗,發揮行業協會示范作用。旨在解決大型演唱會設施供給不足的問題,增強奧體中心的承載量和成熟度,提高市民及游客的出行便利性,吸引更多的演唱會項目和投資,維護消費者權益,同時通過演唱會帶動旅游和消費,提升城市的文化娛樂產業收益和城市形象。
三 · 演唱會+旅游的發展策略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演唱會+”并非簡單易行,其成功實施需要城市管理者進行精細化的規劃與執行。以蘇州為例,該市出臺了《進一步促進文旅體聯動豐富產品供給的意見》,不僅為大型演唱會和音樂節提供資金支持,也展示了政府對文化產業與旅游、體育等領域融合發展的深刻理解與前瞻性布局。這種政策支持為“演唱會+”的健康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明確城市定位與品牌塑造至關重要。每個城市都有獨特的歷史文化與地方特色,這些都是“演唱會+”模式可以深入挖掘的寶貴資源。通過舉辦富有城市特色的演唱會,不僅能夠提升城市的知名度與美譽度,還能讓游客在享受音樂的同時,感受到城市的獨特魅力。
從演唱會的策劃、組織、執行到后續的旅游產品開發與市場營銷,每一個環節都需要專業團隊和完善機制的支持,以確?;顒拥捻樌M行。注重創新與多元化是提升“演唱會+”模式吸引力的關鍵。城市應不斷探索新的表演形式、互動方式和技術應用,以滿足觀眾日益多樣化的需求。例如,結合虛擬現實(VR)技術,提供沉浸式的觀演體驗,或者通過社交媒體平臺增強觀眾的參與感,這些都能大大提升演唱會的吸引力和觀眾的滿意度。演唱會與旅游的結合不僅為城市經濟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也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豐富的文化體驗。通過精細化的規劃與管理,城市可以在這一新興經濟領域實現可持續發展。
為了滿足演唱會+旅游的發展需求,要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包括交通、住宿、餐飲等方面,要確保游客在參觀演唱會的同時,能夠享受到便捷、舒適的服務。例如,某地在舉辦一場大型音樂節時,提前開通了往返于演出現場與市區的專線公交線路,方便游客前往;同時,還在市區附近設立了臨時停車場供游客停車使用。加強與國內外文化旅游機構的合作,共同推廣演唱會+旅游的模式。可以通過舉辦聯合營銷活動、互推旅游資源等方式,實現共贏發展。例如,某地與一家知名在線旅游平臺合作推出了“音樂節+旅游”套餐,游客在購買該套餐后即可享受到門票優惠和酒店住宿優惠等福利;同時,在線旅游平臺還會在平臺上推廣該地區的旅游資源,吸引更多游客前來觀賞演唱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