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第一!我國15個世界“最佳旅游鄉村”,你去過幾個?
11月15日聯合國旅游組織公布了2024年“最佳旅游鄉村”名單,我國云南阿者科村、福建官洋村、湖南十八洞村、四川桃坪村、安徽小崗村、浙江溪頭村、山東煙墩角村7個入選,是本屆入選鄉村數量最多的國家。至此,我國的“最佳旅游鄉村”總數達到15個,居世界第一。這些村落不僅展示了中國豐富的自然風光、深厚的文化底蘊以及多樣的民俗活動,還體現了我國在鄉村振興與可持續發展方面的卓越成就。
11月15日,2024年“最佳旅游鄉村”名單發布,我國申報的云南阿者科村、福建官洋村、湖南十八洞村、四川桃坪村、安徽小崗村、浙江溪頭村、山東煙墩角村7個鄉村入選,成為本屆入選最多的國家。
“最佳旅游鄉村”項目由聯合國旅游組織于2021年起發起,旨在促進旅游在重視和保護鄉村及其相關景觀、知識體系、生態和文化多樣性、本土價值觀和活動(農業、林業、畜牧業和漁業)以及美食方面的作用。參與評選四年以來,我國世界“最佳旅游鄉村”入選總數達到15個,居世界第一。
世界“最佳旅游鄉村”申報條件和評選要求,三川匯文化科技在去年就進行過深度分析,大致可概況為三項硬性要求和九個評價標準。(躍升世界第一!中國旅游鄉村如何獲得世界認可?)
三項硬性要求:1.人口密度低,最多為15000人;2.位于農業、林業、畜牧業或漁業等傳統活動的重要景觀中;3.其社群應當分享共同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
九個評價標準:1.文化和自然資源;2.文化資源的振興與保護;3.經濟可持續性;4.社會可持續發展;5.環境可持續性;6.旅游發展與價值鏈整合;7.旅游業的治理和優先次序;8.基礎設施和連通性;9.健康、安全和保障。
我國15個世界“最佳旅游鄉村”無論是在地域、文化,還是發展模式上,都具有代表性,充分勾勒出中國鄉村旅游發展成就的結構圖。在地域上,跨越東、中、西部,有高原丘陵、平原腹地,也有沿海島嶼;在文化類型上,涉及藏羌、客家、苗族、哈尼族等多元文化表現形式,彰顯中華文明多元一體格局;在發展模式上,有傳承中華文明的優秀實踐、有改革進取的突出成果、有把綠水青山轉化成金山銀山的動人故事。它們以其獨特的自然風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民俗活動,展現了中國鄉村振興的多樣性與活力。
15個世界級“最佳旅游鄉村”盤點
1、阿者科村
地址:云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陽縣
阿者科村是一個典型的的哈尼族傳統村落,坐落在哀牢山脈的梯田之上。村落依山而建,層層疊疊的梯田與哈尼族的蘑菇房相映成趣,構成了獨特的鄉村景觀。
作為紅河哈尼梯田世界文化景觀核心區的重要組成部分,阿者科村擁有獨特的 “林(森林)—村(村寨)—田(梯田)—水(水系)” 四素同構生態系統。近年來,隨著鄉村旅游的發展,阿者科村逐漸成為國內外游客喜愛的目的地。當地政府和村民共同努力,通過發展生態旅游,既保護了當地的自然環境和文化遺產,又提高了村民的生活水平。
2、官洋村
地址:福建省漳州市南靖縣
官洋村是一個充滿客家文化特色的傳統村落,擁有700多年的歷史,是土樓文化、閩南文化、客家文化的“大觀園”,土樓山歌、客家傳統工藝等代代相傳。
官洋村群山環抱,山清水秀,氣候宜人,境內資源豐富。近年來,官洋村聚焦文化傳承與旅游發展,通過改善和活化利用土樓內部環境與公共空間,融入了休閑業態,土樓民宿、土樓農家樂等逐漸興起,為游客提供了豐富的旅游體驗。
官洋村在發展旅游業的同時,也非常注重生態保護和可持續發展。村內保留了大量的自然植被,空氣質量和水質優良。村民們通過種植茶葉、水果等經濟作物,增加了收入來源,同時也保護了生態環境。
3、十八洞村
地址: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縣
十八洞村是一個典型的少數民族聚居村落,因村內有18個天然溶洞而得名,是“精準扶貧”理念的發源地。這里的民族文化豐富多彩,村民們保留了許多傳統的習俗和技藝,如苗族的銀飾制作、土家族的織錦工藝等。
近年來,十八洞村依托其豐富的自然和文化資源,大力發展旅游業。在國家精準扶貧政策的推動下,十八洞村實現了從貧困到小康的華麗轉身,成為了鄉村振興的典范。村內不僅修建了多條旅游步道,設置了多個觀景臺,方便游客欣賞美景。同時,還開發了農家樂、民宿等旅游項目,為游客提供舒適的住宿和餐飲服務。村民們積極參與旅游服務,通過導游講解、手工藝品銷售等方式,增加了收入。旅游業的發展不僅帶動了當地經濟的增長,也提高了村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4、桃坪村
地址: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理縣
桃坪村地處岷江上游,四周群山環抱,自然風光秀美,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和獨特文化的羌族聚居村落。這里保存著大量的羌族傳統建筑和民俗活動,有“東方古堡”之稱,是國家級羌族文化生態保護區核心區、茶馬古道的重要節點。
近年來,桃坪村大力發展旅游業,以獨特的碉樓和傳統民居建筑聞名,致力于構建一個集農業采摘體驗、民族文化觀光體驗、休閑康養度假等多功能于一體的“農文旅融合”體系。
5、小崗村
地址:安徽省滁州市鳳陽縣
小崗村是中國農村改革的主要發源地。1978年,小崗村的18位農民按下紅手印,實行分田到戶,被譽為“中國農村改革第一村”。
近年來,小崗村不斷激活鄉村歷史文化、推進鄉村產業融合,鳳陽花鼓、鳳畫等10余個非遺項目、傳統技藝被引進景區,向海內外游客展示中國農村改革發生的巨變。小崗村通過發掘本地資源,大力推進“鄉村旅游+”模式,打造了“當年農家”2.0版、小崗鄉村民宿、改造升級大包干紀念館、建設國家級研學基地和發展農業加工產業園等,讓新增業態產品保持鄉村“味道”。
6、溪頭村
地址:浙江省麗水市龍泉市
溪頭村是一座擁有1400余年歷史的古村落,森林覆蓋率達92%,有黑麂、大鯢、紅豆杉等上百種名貴珍稀動植物。溪頭村作為“龍泉青瓷傳統燒制技藝”傳承地,溪頭村有世界上最大的古龍窯建筑群,是近現代青瓷的發源地、龍泉仿古青瓷誕生地和龍泉青瓷理論集結地,有著深厚的青瓷文化底蘊。
近年來,溪頭村聚焦文化傳承、生態保護、旅游發展和民生改善,推進文旅深度融合發展。通過深入挖掘龍泉青瓷文化內涵,創新探索“非遺+旅游”融合發展路徑,建立“不滅窯火”共富工坊,每年還舉辦多場龍泉青瓷傳統龍窯燒制體驗活動,吸引眾多游客前來參觀體驗,古龍窯群及其作坊等都已列入省文物保護單位。
7、煙墩角村
地址:山東省威海市榮成市
煙墩角村以其美麗的自然風光、豐富的海洋資源和獨特的文化傳統而聞名,是一個典型的膠東漁村。這里每年冬季,成千上萬只天鵝飛臨此地棲息,使煙墩角村成為了遠近聞名的“天鵝村”。
煙墩角村還保留了許多傳統的膠東文化習俗,有被稱為“活的中國生態建筑標本”的沿海傳統民居——海草房。海草房是膠東地區特有的傳統民居,用海草和泥土混合建造而成,不僅外形獨特,而且內部布局合理,功能齊全,具有很好的保溫和防潮性能,是膠東漁村的重要標志。
近年來,煙墩角村依托其獨特的自然風光和豐富的文化資源,大力發展旅游業。當地政府和村民共同努力,改善了村內的基礎設施,提升了旅游服務質量。游客們可以在這里觀賞天鵝,體驗漁村生活,品嘗海鮮美食,參與民俗活動。村內還設有多個民宿和農家樂,為游客提供舒適的住宿和餐飲服務。每年的冬季,特別是12月至次年2月,是觀賞天鵝的最佳時節,吸引了大量攝影愛好者和游客前來。
8、篁嶺村
地址:江西省上饒市婺源縣
篁嶺村是一個典型的徽派古村落,以其獨特的曬秋文化和優美的自然風光而聞名。該村坐落在石耳山北面的山坡上,海拔400至500米,因地形限制,房屋依山而建,高低錯落,形成了獨特的階梯狀村落格局,被形容為形似“布達拉宮”。
篁嶺村的曬秋文化是其最大的特色。每年秋季,當地村民會將收獲的農作物如玉米、辣椒、南瓜等擺放在房屋的曬架上,形成一幅幅色彩斑斕的曬秋圖,成為了一道獨特的風景線。這種傳統的曬秋習俗不僅體現了農耕文化的精髓,也成為了攝影愛好者和畫家創作的靈感來源。
近年來,篁嶺村通過保護性開發,不僅保留了古村文化的“原真性”,還開創了獨有的“篁嶺模式”。如今,篁嶺村已成為一個集觀光、游覽、休閑、度假為一體的綜合性旅游景區。
9、下姜村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淳安縣
下姜村自然環境優美,青山綠水環繞,村容干凈規整,村舍鱗次櫛比,是一個典型的江南水鄉村落。根據宗譜記載,下姜村的名字由來自于乾隆年間的雅水下姜村,村落古建筑保存完好,多為明清時期的徽派建筑,白墻黑瓦,馬頭墻高聳,體現了徽州古村落的特點。
下姜村借助楓林港流域的綠水青山,楓樹嶺、大墅鎮建成既有觀賞性又實惠高效的生態農業,成片規模種植白茶、油菜、菊花、桃樹等農作物。彩色生態高效農業基地形成了四季有花、四季有果的農業大景觀。
近年來,下姜村以嚴守生態保護和促進綠色經濟為共生機制,以“原山”“原水”“原村落”為基礎,深入推進農旅融合新模式,建成下姜林下中藥材、楓林港精品水果基地、源塘獼猴桃園等多個創意農業園區,形成了以鄉村旅游為支柱,規模效益農業為補充的生態產業集群。
10、扎尕那村
地址: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縣
扎尕那村處青藏高原東部邊緣,是一個藏式古村落,以其壯麗的自然風光和豐富的藏族文化而聞名,被譽為“西北香格里拉”,是探險旅游和攝影愛好者的天堂。扎尕那村自然環境優美,自然山體、水系、農田、林地、村落共同組成 “山、水、田、村”的格局,展現出“遠山蒼翠、近村煙火、河水清幽、農田頃頃”的美好田園生活風貌。
扎尕那藏語意為“石匣子”,是一座完整的天然“石城”,俗有“閻王殿”之稱。近年來,扎尕那村憑借其獨特的自然風光和藏族文化,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游客前來探訪。為了促進鄉村旅游的發展,當地政府不斷完善基礎設施,提升旅游品質。村民們也積極參與旅游服務業,開辦了民宿、餐廳和農家樂等,為游客提供優質的旅游服務。
11、朱家灣村
地址:陜西省商洛市柞水縣
朱家灣村是一個秦嶺南麓的美麗鄉村,坐落在牛背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村域內有著茂密的原始森林、清幽的潭溪瀑布以及獨特的峽谷風光,被譽為“秦嶺深處的田園詩篇”。
近年來,朱家灣村憑借其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和地理優勢,圍繞“牛背梁”發展鄉村旅游,成為了一片充滿活力與魅力的旅游勝地。柞水縣在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康養產業園、文化產業園等戰略布局下,積極推動民宿項目的發展,致力于打造適應市場需求的差異化、個性化民宿體驗產品。通過完善規范標準、加強分類指導、塑造品牌形象,柞水縣成功推動了民宿集群化、產業化、品牌化的發展,形成了以牛背梁、柞水溶洞、西川、鳳凰古鎮等為中心的終南民宿產業集群。
12、大寨村
地址:廣西壯族自治區龍勝各族自治縣
大寨村是一個以梯田景觀和紅瑤文化為特色的村莊,以其壯麗的梯田景觀而聞名,擁有“千層天梯”、“金佛頂”等雄奇的梯田特色景觀。自2003年修通公路并對外開放以來,大寨村的梯田景觀吸引了大批中外游客。
大寨村的旅游發展遵循“水稻就是風景線,梯田就是金飯碗”的理念,在發展旅游業的同時,嚴格遵守稻田耕種、收割等生產時令,加強梯田保護,確保農業生產與旅游開發的同步可持續發展。此外,大寨村還通過展示曬紅衣、紅瑤織布技藝、舉行集體婚禮等方式,將紅瑤傳統文化融入旅游業態,促進了紅瑤傳統文化的傳播。
13、荊竹村
地址:重慶市武隆區仙女山鎮
重慶市武隆區仙女山鎮荊竹村,緊鄰世界自然遺產地天生三橋景區,距離國家級旅游度假區仙女山約5公里,地理位置優越,屬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
荊竹村人文資源厚重,不僅有皮影戲表演、手工蠟染展示、手工竹編體驗等民俗文化,還有文化氣息濃厚的“無有圖書館”“歸原茶館”,更有保留塘路(驛站)文化的荊竹古道。
近年來,荊竹村著力發展鄉村旅游,依托豐富的文化和旅游資源,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通過引進新型田園藝術農業、打造歸原小鎮文旅項目等措施,荊竹村逐步走出了一條“以現代創意活化傳統鄉愁”的鄉村旅游發展之路。如今的荊竹村,長廊曲徑通幽、民居古樸端莊,呈現出一幅“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優美畫卷。
14、余村
地址: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
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余村是中國首個以“兩山”實踐為主題的生態旅游鄉村,因境內是天目山余嶺及余村塢而得名。
余村坐落在群山環抱之中,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風光和良好的生態環境,擁有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和人文景觀,如千年古剎隆慶禪院、千年古樹和百歲娃娃魚等,為游客提供了豐富的文化和自然景觀體驗。村莊以農家樂休閑旅游產業為主導,吸引了大量游客,年接待游客數量穩步增長。
15、西遞村
地址:安徽省黟縣西遞鎮
西遞村始建于北宋皇佑年間,發展于明朝景泰中葉,鼎盛于清代初期,是中國傳統村落的典型代表。
西遞村地處黃山南麓、黟縣盆地南側,旅游資源豐富,包括人文景觀如凌云閣、胡文光刺史牌坊等,以及自然景觀如鴛鴦谷、燕山自然森林公園等。村落空間變化韻味有致,建筑色調樸素淡雅,體現了皖南古村落人居環境營造方面的杰出才能和成就,具有很高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
西遞村還以其獨特的古村落資源,形成了集楹聯文化、遺產展示、徽派園林等為主要內容的“特色文化”游。依托“拋繡球”等活動,開發了古家具、古農具等民間作品展示,發展“特色民俗”游。隨著旅游業的發展,西遞村的知名度不斷提升,旅游業成為了推動當地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