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文旅丨“支柱產業”視域下文旅行業戰略定位與融合發展態勢
一 · 戰略定位:旅游業是民生產業、幸福產業
隨著中國居民經濟實力的持續增強與生活品質的顯著提升,旅游已不再局限于往昔的奢侈享受,而是自然而然地融入了大眾的日常消費圖譜之中。
文化和旅游部10月8日公布2024年國慶節假期文化和旅游市場情況。經文化和旅游部數據中心測算,全國國內出游7.65億人次,按可比口徑同比增長5.9%,較2019年同期增長10.2%;國內游客出游總花費7008.17億元,按可比口徑同比增長6.3%,較2019年同期增長7.9%。
在今年的全國旅游發展盛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深刻闡述了旅游業的非凡蛻變,指出其從萌芽初長到蔚然成林,由弱轉強,現已躍升為戰略性支柱產業,不僅承載著時代的鮮明印記,更是關乎民生的幸福產業,彰顯了獨具中國特色的旅游發展路徑。這條路徑不僅鋪就了旅游業的輝煌之路,更將其定位為推動生態文明建設與文化傳承的鮮活載體,讓每一次旅行都成為對自然之美與文化之深的深刻體驗與尊重。
說旅游業是關乎民生的幸福產業,不止是對旅行者來說,對旅游目的地來說也同樣適用。旅游業在服務精準扶貧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2012年以來,全國鄉村旅游人次從近8億躍升至30億,年均增速超過20%,2.26萬個貧困村通過發展鄉村旅游實現脫貧,1597個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鎮在鄉村旅游發展中發揮了龍頭帶動作用。比如,湖南省湘西州十八洞村大力實施鄉村旅游脫貧工程。
十八洞村總面積9.44平方公里,總人口249戶990人,人均耕地面積僅0.83畝。2013年,十八洞村有貧困戶136戶533人,貧困發生率曾一度高達57%,村民人均年純收入僅1668元,不及當時全國平均水平的1/5,村集體經濟一片空白;村內交通閉塞,道路狹窄破敗,民房破破爛爛,年輕人大多外出打工,村里主要是留守的老人和孩子,一派凋敝景象。
然而在精準扶貧政策落實的10年間,全村人均年純收入從2013年的1668元增加到2022年的23505元,成為鄉村旅游脫貧的典型代表。
河北省保定市阜平縣駱駝灣村通過發展多種旅游業態,村民人均年純收入從2012年的950元增長到了2023年的21784元,旅游業真正成為繁榮鄉村的民生產業。旅游業帶動了鄉村經濟、社會、生態、文化的全面振興,以及鄉村基礎設施、公共服務、人居環境的改善和相關產業的發展,讓農民更多分享產業增值收益。
展望未來,中國旅游業將持續探索與創新,不斷豐富旅游產品與服務的內涵與外延,精準對接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向往的多元化需求,確保旅游成為增進社會福祉、提升民眾幸福感不可或缺的關鍵力量。
二 · 農旅融合:鄉村振興與旅游業的深度融合
近年來,中國政府對鄉村振興戰略給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視,而旅游業憑借其強大的輻射效應,在該戰略中占據了舉足輕重的地位。鄉村旅游作為一股新興力量,不僅激活了農村經濟的內生動力,促進了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更顯著提升了農村居民的生活質量,成為鄉村文化傳承與創新的重要推手。展望未來三年,旅游業與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度融合將邁入新階段。通過深耕鄉村旅游、拓展休閑農業、繁榮民宿經濟等創新模式,旅游業將引領農村經濟向多元化、特色化方向發展,為農民開辟增收新渠道,助力實現共同富裕目標。同時,鄉村旅游的蓬勃發展也將搭建起城鄉文化交流的橋梁,促進城鄉文化的互鑒共融,加速城鄉一體化進程,讓城鄉發展更加協調、更加和諧。
2016年,湖南瀏陽古港鎮迎來了第一位民宿投資人,經過3年的精心打造,古港第一家精品民宿——夢俚民宿讓人眼前一亮、令業界為之一振。古港鎮的民宿產業也由此從無到有、從散落到集聚、從圈粉本地到吸粉長株潭,成為瀏陽全域旅游的金字招牌、帶動鄉村經濟發展的新動力。
依托得天獨厚的生態優勢、人文優勢,再加上政策優勢,古港鎮乘勢而上,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把民宿作為推動鄉村旅游發展的重要抓手和有效載體,全力將資源優勢、綠色優勢、文化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培育了一批民宿聚集地、露營集聚區,打造“民宿+鄉村”“民宿+康養”的多業聯動、多業融合鄉村旅游新模式,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能。
文旅融合,民宿開路。經過多年實踐探索,古港鎮民宿產業已初步實現從“點上萌芽”向“遍地開花”、從“單一吃住”向“多元經營”、從“各自為政”向“抱團發展”的轉變。如今,每到寒暑假、周末、節假日,古港鎮域內的民宿總是一房難求。今年以來,全鎮民宿經營收入超4000萬元,蹚出了一條宿美業興人歡暢的共同富裕新路徑。
三 · 城旅融合:縣域市場的滲透與旅游消費的下沉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日新月異與交通網絡的全面升級,三、四線城市乃至廣袤鄉鎮地區正迅速崛起為特色旅游的新熱土,吸引了國內外游客紛至沓來。這些區域蘊藏著龐大的消費潛力,預示著未來旅游業增長的新藍海。面對這一趨勢,旅游業界需敏銳洞察市場變化,將目光投向這些充滿活力的低線市場。企業應致力于研發貼合當地居民及游客偏好的旅游產品和服務,從文化體驗、自然探索到休閑度假等多維度出發,精準對接需求,創造獨特旅行體驗。展望未來,隨著旅游基礎設施的持續完善和服務品質的不斷提升,低線市場的無限潛力將被進一步激發。這不僅是旅游業增長的重要引擎,更是推動區域經濟發展、促進文化交流、提升民眾幸福指數的關鍵力量。旅游企業和從業者應緊抓機遇,積極布局,共同開創旅游業繁榮發展的新篇章。
四 · “+旅游”:旅游業與其他產業的深度融合
科技進步與消費者需求的日益多元化,正引領旅游業步入一個跨界融合的新紀元。如今的旅游業,已不再局限于自我循環的傳統框架,而是與文化、教育、體育、娛樂、康養等多元領域深度融合,相互激發活力,共同繪制出一幅幅豐富多彩的旅游新圖景。研學游、科普游、體育游等新興旅游產品的涌現,正是這一融合趨勢的生動注腳。它們不僅滿足了人們對新奇體驗的追求,更在寓教于樂中促進了知識的傳播、身體的鍛煉與心靈的滋養,展現了旅游業無限的創新潛力。隨著旅游供應鏈的深度整合與跨界合作的日益加強,旅游業正構建起一個更加緊密、高效的生態系統。各行業間的壁壘被打破,資源得以優化配置,共同推動著旅游產品的創新升級與服務質量的全面提升。在這一進程中,旅游業不僅成為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更成為推動社會文化進步、提升民眾生活品質的關鍵力量。
中國網球公開賽和北京馬拉松比賽是在北京舉辦的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體育賽事,每年吸引了來自不同國家、地區和全國各地的體育愛好者。特別是中國網球公開賽舉辦期間正值國慶長假,增加了北京假日吸引力。這兩項賽事是北京市著力打造的“跟著賽事去旅行”品牌,是旅游與體育融合的標志性項目。
中國網球公開賽在北京國家網球中心舉辦。國家網球中心位于奧林匹克森林公園內,近期,周邊的奧林匹克中心區作為2024年北京朝陽國際燈光節主會場,以璀璨燈光點亮“雙奧之城”。15項光影藝術場景,近50余項文娛消費活動,為市民游客送上一場追光之旅。
五 · 文旅融合:旅游業在傳承優秀傳統文化中的重要作用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中華民族的精神根脈與璀璨瑰寶,其傳承與弘揚之路上,旅游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旅游活動如同一座橋梁,讓游客得以跨越時空的界限,親身體驗并深刻感受中華文化的深邃廣博與獨特韻味,從而在心靈深處根植文化自信,激發強烈的民族自豪感。面對旅游市場的不斷演進,旅游產品的創新與升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進。在這一進程中,旅游業愈發聚焦于文化內涵的深度挖掘與精心傳承,致力于將地方特色與文化底蘊巧妙融合,打造出一系列既具時代感又不失傳統韻味的旅游產品和服務。這些努力不僅豐富了旅游體驗的內涵,更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開辟了新的廣闊天地。
六 · 科旅融合:“5G+智慧旅游”賦能旅游業轉型升級
在當今時代,數字化轉型的浪潮正席卷各個行業,旅游業亦緊跟潮流,邁向智能化升級的新階段。文旅部攜手工信部共同發布的《關于組織開展“5G+智慧旅游”應用試點項目申報工作的通知》,標志著旅游業在數字化轉型上邁出了堅實步伐。該通知明確了依托5G網絡的強大支撐,深度融合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等前沿科技,聚焦于旅游景區、度假區及休閑街區等多元文化和旅游場景,致力于在關鍵環節與產品供給層面實現“5G+智慧旅游”的創新應用,深度探索并構建一系列具有前瞻性的應用場景。
在雄安新區白洋淀智慧景區內,游客可以通過電子顯示屏直觀地了解景區全貌,這項技術是基于物聯網等數據構建起的數字孿生系統。該景區的“白洋淀智慧景區5G+北斗智慧旅游試點項目”依托5G技術,融合了北斗高精度定位、電子航道圖、數字孿生等先進技術。通過在游船上安裝北斗高精度定位終端、無人機搭載高清攝像頭,實現了無人機自動化智能巡檢、船舶運營管理等功能。2023年,該項目入選第一批“5G+智慧旅游”應用試點項目名單,這體現了雄安新區在打造全域智慧旅游方面的積極行動和有效成果。
展望未來,旅游企業將在這一浪潮中不斷探索前行,推出更多貼近市場需求、富含文化韻味的旅游產品與服務。游客們將不僅能夠沉浸在擁有深厚文化底蘊的景區之中,還能親身體驗到智慧景區所帶來的科技便捷與獨特魅力。這不僅將極大地豐富和提升旅游體驗,更為旅游業的持續發展開辟了無限可能,預示著一個更加繁榮、廣闊的未來前景正緩緩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