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顯中華美學:文藝創作的審美追求
“我們要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和弘揚中華美學精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也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堅實根基。2014年10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文藝工作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總書記提出了“中華美學精神”的重大命題,要求廣大文藝工作者: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傳承中華文化基因,展現中華審美風范。古為今用、洋為中用,辯證取舍、推陳出新,“以古人之規矩,開自己之生面”。
賡續中華文脈,才能讓作品擁有亙久的活力;勇于創新創造,才能讓文藝百花綻放出更加絢麗的光彩。10年來,廣大文藝工作者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教誨囑托,堅守中華文化立場,自覺踐行“兩個結合”,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文藝創新的重要源泉,把藝術創造力和中華文化價值融合起來,把中華美學精神和當代審美追求結合起來,以獨具魅力的“中國風”有力彰顯中國人民的文化主體性。2022年北京冬奧會開幕式精彩紛呈的文藝節目多角度展現了中華美學托物言志、寓理于情、言簡意賅、凝練節制、形神兼備的深遠意境,讓全世界領略中華文明的獨特氣韻。中華文明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中國民間文學大系出版工程以及人文歷史紀錄片《中國》等溯源中華文明、縱覽審美流變,彰顯了歷史自信和文化自信。舞蹈詩劇《只此青綠》、越劇《新龍門客棧》、兒童劇《貓神在故宮》、粵劇電影《白蛇傳·情》、電視節目《典籍里的中國》、動畫電影《長安三萬里》、網絡動畫短片合集《中國奇譚》,無不洋溢著既現代又傳統的中華美學精神,頻頻“出圈”、“破圈”傳播,充分表明中華美學精神不愧為創作的制勝密碼,充分表明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是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是當代中國文藝的根基,也是文藝創新的寶藏。
新時代新征程上,中國式現代化必將推動中華文明重煥榮光。廣大文藝工作者既要有禮敬之心,向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富礦深挖;又要有競勝之心,領悟新質生產力的要求,增強技術敏感,正確運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的技術和手段,巧妙地把中華美學精神融入創作之中,讓新時代的思想內涵和中華美學精神的藝術表達更加相得益彰,以強大的藝術生命力和文化活力充分展現中華審美風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