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繼達:貢獻青春力量 推動科技進步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與大國間競爭形成疊加態勢,我國發展進入戰略機遇與風險挑戰并存的時期。作為國家戰略人才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青年創新人才的數量、質量直接決定一國能否在國際競爭中占據優勢地位。我們應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促使更多青年創新人才脫穎而出。
培養勇擔科技強國建設重任的青年人才隊伍。教育、科技和人才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教育是科技發展的先導,教育培養人才,人才支撐創新,創新服務于高質量發展和科技強國建設。要堅持黨對新時代青年人才工作的全面領導,完善立德樹人機制,健全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體系。要建立科技發展、國家戰略需求牽引的學科設置調整機制和人才培養模式,圍繞提高創新能力,超常布局急需學科專業,加強基礎學科、新興學科、交叉學科建設和拔尖人才培養,不斷豐富創新人才教育培養模式,實現社會需求與人才教育的無縫銜接。要完善學生實習實踐制度,引導學生在實踐一線中加強磨煉,增長本領,提升青年人才自主培養質量和水平。
為青年人才創新提供機會與舞臺。青年時期是一個人想象力最豐富、精力最旺盛、思維最活躍、視野最開闊、最容易出成果的時期,未來是屬于青年人的。擁有大批創新型青年人才,是國家創新活力之所在,必須實施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讓青年人才的創造活力競相迸發、聰明才智充分涌流。要強化對青年人才職業早期支持,充分發揮基本科研業務費對青年科技人才科研職業生涯的啟動助推作用,對優秀青年人才提供長期穩定的科研支持。要大膽使用青年科技人才,支持青年科技人才在國家重大科技任務、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中當主角、挑大梁,開展原創、前沿、交叉科學問題研究,特別是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科技創新基地應大力培養使用青年人才。要完善優秀青年人才全鏈條培養制度,各類人才培養引進支持計劃向青年人才傾斜,持續激發青年人才的創新潛力、創造活力。要鼓勵青年科技人才堅持“四個面向”,面向經濟社會發展“主戰場”,瞄準國家發展實際需求,破解各類“卡脖子”技術難題。要引導支持青年科技人才開展國際科技交流合作,提升青年科技人才國際活躍度和影響力,增進國際科技界開放、信任、合作,以更多重大原始創新和關鍵核心技術突破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優化青年人才創新評價機制。要建立以創新能力、質量、實效、貢獻為導向的青年人才評價體系,以激發青年人才創新活力為核心,遵循人才成長規律,將“破五唯”進行到底。要改進評價方式,科學設置評價考核周期,減少考核頻次,開展分類評價,不簡單以論文數量和人才稱號“論英雄”。比如,對于從事基礎研究的青年人才實行以原創成果和高質量論文為標志的代表作評價,鼓勵將論文寫在中國大地上。
切實解決青年人才創新的后顧之憂。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把青年人才工作納入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人才隊伍建設總體部署,著力解決青年人才的實際困難。完善競爭性支持和穩定支持相結合的政策舉措,助力青年人才心無旁騖開展創新研究。減輕青年科技人才非科研負擔,打破各種繁文縟節,減少不必要的行政事務性活動,把青年人才從科研管理的各種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束縛中徹底解放出來,為青年人才創新創業營造尊重人才、求賢若渴的社會環境,公正平等、競爭擇優的制度環境,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工作環境,待遇適當、保障有力的生活環境,協助解決青年人才購房、子女入學、看病就醫等急難愁盼問題,讓青年科技人才真正做到安身、安心、安業。
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全社會應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企業家精神、工程師精神、工匠精神,讓廣大青年在推動科技進步、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新征程中更好展現才華,貢獻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