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在國慶盛景中領略文化中國恢弘氣象
這個國慶假期,紅色景區人流爆棚,傳統文化頂流出圈,讓我們看到文化中國的鮮明底色和厚重成色。演唱會、音樂節人氣高漲,景區、博物館游人如織,公共文化產品的可及性與中華文明的開放包容性得以充分彰顯。今天的中國,文脈傳承成就斐然,這是為奮進新征程固本培元、凝心聚力,也是為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注入源頭活水。從這個意義上說,國慶盛景既是中國人文化自信的充分彰顯,也是對文化中國恢弘氣象的一次重要檢閱。
剛剛過去的這個國慶假期,各地開展豐富多樣、精彩紛呈的文化活動。大街小巷煙火氣升騰,展館景區文化味十足,積聚旺盛人氣。人們在節日氛圍中禮贊偉大祖國,在時代氣韻里堅定文化自信。文化煥發新氣象、神州處處聞弦歌的國慶盛景中,我們盡可領略文化中國的恢弘氣象。
從滿目蔥蘢的延安寶塔山,到波光粼粼的嘉興南湖;從中國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北京中軸線,到國產游戲《黑神話:悟空》取景地之一山西隰縣;從編制扎制、染織刺繡、陶瓷燒造的體驗現場,到大片云集的國慶電影檔……看大好河山,品厚重文明,享多彩生活,人們在享受休閑假期的同時,越來越真切地感受到悠悠文脈的滋養。
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在悠久的歷史長河中,中華文化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提供了豐厚的滋養。中國之所以能夠在人類發展史上長期處于領先地位,離不開中華文化的影響力。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關鍵時期,我們不僅需要高度發達的物質文明,也需要高度繁榮的精神文明。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就是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積蓄精神力量。
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的背景下,西方反華勢力對我國文化滲透日益加劇。為了達到遏制中國的目的,他們不斷包裝所謂西方中心主義、歷史虛無主義,不擇手段歪曲中國歷史、否定中華文化傳統,削弱中國人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他們不斷通過文化產品輸出影響中國年輕一代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甚至炒作文化熱點、制造極端化雜音噪音。鑒于此,用文化凝聚人心,用文明塑造人格,增強社會成員的思想認同、價值共鳴和情感歸屬,已是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當務之急。
2023年10月7日至8日,全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正式提出習近平文化思想。一年后的今天,我們從火熱的國慶盛景中,強烈感受到以高質量文化供給增強人民群眾文化獲得感、幸福感所取得的扎實成效,強烈感受到文化自信正不斷融入全民族的精神氣質與文化品格。在賡續歷史文脈中推進文化創造,在傳承中華文明中推動文化繁榮,文化中國正不斷展現繽紛色彩、無窮魅力。
這個國慶假期,紅色景區人流爆棚,讓我們看到文化中國的鮮明底色。上海中共一大紀念館前人頭攢動、長征數字科技藝術館演出場場爆滿、香山革命紀念地游客紛至沓來,無不折射出人們對堅守理想、追求崇高、勇于拼搏、敢于進取的紅色文化的認同。不斷用紅色文化激發人們投身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創造創新活力,文化強國建設就有了堅實牢固的根基。
這個國慶假期,傳統文化頂流出圈,讓我們看到文化中國的厚重成色。戴上虛擬現實設備,甘肅敦煌莫高窟的壁畫栩栩如生;浣花溪畔,“杜甫”和“李白”率領粉絲團斗詩不止;常德木雕、桃源刺繡、麻質畫等非遺產品成為游客眼中的獨特風景……“活”起來、“火”起來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正煥發著新的生機與魅力。挖掘文物和文化遺產的多重價值,傳播更多承載中華文化、中國精神的價值符號和文化產品,文化中國建設就有了更加充足的底氣。
從演唱會、音樂節人氣高漲,到景區、博物館游人如織,公共文化產品的可及性與中華文明的開放包容性也在這個國慶假期得以彰顯。讓更多國人觸摸文化脈搏,讓更多外國游客感知具有中國特色、蘊藏中國智慧的優秀文化,文化中國建設將動力更足、活力更強。
今天的中國,文脈傳承成就斐然,這是為奮進新征程固本培元、凝心聚力,也是為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注入源頭活水。從這個意義上說,國慶盛景既是中國人文化自信的充分彰顯,也是對文化中國恢弘氣象的一次重要檢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