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斷提高思政課的針對性和吸引力
2024年5月11日,新時代學校思政課建設推進會在北京召開,會議傳達了習近平總書記對學校思政課建設作出的重要指示:守正創新推動思政課建設內涵式發展,不斷提高思政課的針對性和吸引力。這為加強思政課建設提供了基本遵循,為辦好思政課指明了方向。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思政課教學要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聚焦黨的創新理論,貼近學生思想動態、學習狀況和生活實際,著力在提高課程的針對性和吸引力上下功夫,進而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一、堅持思政課建設與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同步推進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它科學回答了中國之問、世界之間、人民之問和時代之問。為此,要堅持思政課建設與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同步推進,加快構建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核心內容的課程教材體系,做好教材內容的科學銜接,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
首先,要重點講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課,在教材教輔、課件講義和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要及時跟進,特別要注意在重大理論問題上下功夫。其次,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思政課體系的核心課程,打造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課”為核心的思政“金課”體系。再次,要重點圍繞習近平經濟思想、習近平法治思想、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習近平強軍思想、習近平外交思想和習近平文化思想以及“五史”、憲法法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等設定課程模塊,辦好選擇性必修課。最后,要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的主線,準確把握大中小學生在不同成長階段的認知水平和接受知識的特點,深刻理解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的差異性、銜接性和一體性。思政課的魅力源于深厚的學理支撐,要推動思政課建設內涵式發展,應聚焦黨的創新理論,不斷夯實思政課把道理講深、講透、講活的理論基礎。
二、思政課教學要貼近學生的思想、學習和生活實際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持主導性和主體性相統一,思政課教學離不開教師的主導,同時要加大對學生的認知規律和接受特點的研究,充分發揮學生主體性作用”。思政課教學要做好學情分析,教學活動要貼近學生的思想學習和生活實際,這是發揮學生主體性作用的內在要求,也是提高思政課針對性和吸引力的重要基礎。當今世界正面臨著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意識形態領域的斗爭較量仍在繼續。從國內環境來看,各種社會思潮的交流交鋒更加頻繁,學生的思想、學習和
生活也不可避免地受到這種環境的影響。從當前情況來看,學生的思想日益呈現出易變化、多元化和圈層化等特點。認真開展學情分析,有助于準確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這是提高思政課針對性和吸引力的
重要前提。思政課只有貼近學生的思想、學習和生活實際,才能使學生愛聽愛學和聽懂學會。思政課教師要善于通過利用學情調查,全面掌握學生的思想困惑、認知規律和接受知識的特點。要通過利用多種方式走進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和內心世界,精準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和實際需要,回應學生的現實關切,堅持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推動教學雙方的同頻共振,讓學生真正學有所信、學有所得。
三、善用“大思政課”和數字技術推動思政課改革創新
2021年3月6日,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的醫藥衛生界、教育界委員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大思政課’我們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現實結合起來”。“思政課不僅應該在課堂上講,也應該在社會生活中來講。”我們要把思政小課堂同社會大課堂緊密結合起來,善用“大思政課”推動課程改革創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取得的舉世矚目的成就是思政課建設最深厚的底氣、最堅實的基礎。一方面,要以生動豐富的社會實踐為課堂,把思政課搬到廣闊的社會實踐中。推動思政課教學與學生志愿服務、理論宣講以及社會調研相結合,引導學生走進社會、了解國情、感悟擔當,在社會大課堂中踐行所學的理論知識。要打造“行走的思政課”,通過“走一走、看一看、講一講、悟一悟”的方式,引導學生通過“無字之書”深化對“有字之書”的理解,提升思想認識水平,堅定理想信念。另一方面,要把生動鮮活的社會實踐引入課堂,聚焦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新時代十年的偉大變革,以生動的故事、偉大的成就讓思政課“燃”起來,提升思政課的針對性和吸引力。
隨著大數據、云計算等數字技術的快速發展,數字空間已逐漸成為觀念的集散地和價值的激蕩區。將數字技術有效融入思政課教學,探索新的教學模式已成為思政課改革創新的一個重點。要結合青年學生的思維方式、興趣愛好等“數字畫像”,將VR、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引入思政課堂,營造沉浸式、體驗式和互動式的智慧學習環境,推動思政課教學從數字技術運用向數字技術賦能升級轉變。要積極采用案例式教學、探究式教學、沉浸式教學、互動式教學和精準式教學等,讓理論“活”起來,讓學生“走”進來,切實提升學生的獲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