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響中國】習近平文化思想的創新思維和改革邏輯
全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指出,習近平文化思想的形成“標志著我們黨對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規律的認識達到了新高度,表明我們黨的歷史自信、文化自信達到了新高度”。作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文化篇,習近平文化思想為新時代新征程推進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創新,是習近平文化思想貫徹始終的理論特質,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聚焦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改革部署,關鍵在學懂弄通做實習近平文化思想。
一、習近平文化思想是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中國化時代化的創新成果
習近平文化思想揭示了中華文明的突出創新性。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民族始終以‘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精神不斷創造自己的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痹谛旅裰髦髁x革命時期,無論是中國共產黨的誕生,還是“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提出,都是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創新產物。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前后,鄧小平同志強調“解放思想,開動腦筋”,創新了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路徑,指明了前進道路。新時代形塑的脫貧攻堅精神、絲路精神、新時代北斗精神、科學家精神等充分體現了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創新性。
習近平文化思想創造性提出了“兩個結合”是黨理論創新的“根本途徑”。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基于“第一個結合”繼續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創造性提出“第二個結合”,即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進一步推動馬克思主義時代化。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有效把馬克思主義思想精髓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華貫通起來,聚變為新的理論優勢?!薄暗诙€結合”,起于“魂脈”與“根脈”內容上高度契合,興于黨領導中國人民建立的文化主體性,與“第一個結合”穿越時空、交相輝映,共同構成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創新智慧。
習近平文化思想基于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創造性提出“以文興業”的觀點。完整闡釋了先進文化與先進生產力質態間的辯證關系。一方面,“‘第二個結合’……讓經由‘結合’而形成的新文化(即指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成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形態”。另一方面,“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機制,加快發展新型文化業態”,“讓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經濟發展增動能增效益”,創造性地提出以文化創新的力量驅動新質生產力的培育和壯大。
二、習近平文化思想彰顯著明體達用、體用貫通的理論品格
全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強調:“習近平文化思想既有文化理論觀點上的創新和突破,又有文化工作布局上的部署要求,明體達用、體用貫通?!笔紫?,習近平文化思想在內容上體系完備,涉及黨的文化領導權、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發展關系、“兩個結合”、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等各方面。其次,習近平文化思想展現了新征程黨的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強大實踐偉力。其所浸透的歷史文化自信為開辟中國式現代化新圖景凝聚了磅礴力量,其所蘊含的深厚人民情懷激勵了實現共同富裕的昂揚斗志,其所強調的“發揚斗爭精神”為應對數字時代的網絡信息風險明晰了安全底線,其所堅持的黨性黨紀原則鞏固了意識形態陣地,其所倡導的文明交流互鑒為傳播中華文化搭建了人文紐帶。第三,習近平文化思想是發揚理論聯系實際的馬克思主義作風的典范。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學習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目的全在于運用”,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以歷史主動精神,緊緊圍繞建設“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頂層設計文化體制機制改革。
三、聚焦踐行習近平文化思想進一步全面深化文化體制改革
第一,鞏固黨的文化領導權,健全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本質是政治工作,必須旗幟鮮明講政治。要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堅決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堅決抵制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和歷史虛無主義,鞏固壯大奮進新時代的“主流價值、主流輿論、主流文化”。
第二,堅持“以文惠民”,深化文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文化改革和發展的初心是以人民為中心,這就意味著廣大文化工作者要“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要注重文化產品供給的高質量和“接地氣”,“堅持出成果和出人才相結合、抓作品和抓環境相貫通”。
第三,適應信息技術迅猛發展新形勢,完善網絡綜治體制機制。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快速迭代和廣闊應用既生動體現了第四次科技革命的方興未艾,也顯示出其“雙刃劍”的負面效應。要聚焦互聯網主陣地主戰場,對飯圈亂象、網絡暴力、流言謠言、電信詐騙、非法結社傳教、極端思潮滲透等違法違規行為嚴厲打擊、加大曝光力度;要“堅持正能量是總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用得好是真本事”,保持網絡空間清朗、干凈、健康、向上。
第四,“講好中國故事”,深化國際傳播機制改革創新。中國式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是和平發展、互利合作、共同繁榮的世界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外交高舉人類命運共同體旗幟,在人文領域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踐行全球文明倡議。要加強黨中央對外宣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改進主流媒體國際傳播工作機制與渠道平臺,廣泛開展全球文明對話和國際學術交流,堅決打好打贏國際輿論戰,講好新時代中國故事,加快構建中國文化符號和敘事體系,向國際社會展示一個真實、立體、可信的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