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經濟促進現代旅游業體系建設:內在邏輯與對策建議
問題提出
現代旅游業體系是我國現代產業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建設現代旅游業體系是踐行新發展理念、推動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丁笆奈濉甭糜螛I發展規劃》提出:“著力完善現代旅游業體系”。近幾年,各地陸續開展了大量行之有效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績,但與完善的現代旅游業體系還有一定差距。部分地區現代旅游業體系建設還存在認知偏差、創新活力不足、過度開發、產業結構不合理、產業鏈不完善等問題。2024年5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對旅游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明確要求:“著力完善現代旅游業體系,加快建設旅游強國,推動旅游業高質量發展行穩致遠”,為完善現代旅游業體系提出了新要求。
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浪潮下,數字經濟憑借其高創新性、強滲透性、廣覆蓋性深刻影響著旅游業發展,逐漸成為促進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以往學者針對數字經濟和旅游產業的研究,鮮少直接聚焦于現代旅游業體系,而主要圍繞數字經濟與旅游產業發展的關系和影響機制進行探討。研究顯示,數字經濟發展從根本上重塑了旅游業發展的底層邏輯。旅游產業傳統合作模式發生改變,更加凸顯旅游者需求,并且數字技術的應用和數字平臺的發展,有效提升旅游產業效率、企業運營效率以及能力,優化旅游產業結構。以數據要素和數字技術為基礎的數字經濟可通過促進經濟發展、提升技術創新水平、降低運行成本、激發市場活力、完善公共服務等途徑,促進旅游產業發展。
綜上,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旅游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需從學理上深刻認識現代旅游業體系的科學內涵和特征,從而為科學把握和完善現代旅游業體系提供理論依據;并進一步探索數字經濟促進現代旅游業體系建設的內在邏輯,為利用數字經濟推動現代旅游業體系建設提供發展方向和應用參考。
現代旅游業體系的內涵和特征
(一)現代旅游業體系的內涵
完善現代旅游業體系,既是建設現代產業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促進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環節?,F代旅游業體系是一個具有時代特色的概念,具有一定的相對性和動態性。一方面,在不同國家和地區現代旅游業體系會因所處時代背景、經濟結構、政策環境、資源稟賦、產業基礎等而有所不同;另一方面,伴隨科學技術的不斷迭代、產業分工的不斷深化以及產業要素、產業結構、產業組織和產業功能等的不斷優化,現代旅游業體系也呈現動態演進狀態。
近年來,一些學者對現代旅游業體系內涵進行了初步研究。李柏文從發達國家現代產業體系發展歷程出發,總結了現代旅游業體系應滿足的基本條件:能夠解決現階段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或矛盾,發展瓶頸實現新突破或者培育出新的增長點;產業結構更加優化或者就業貢獻率提升;旅游增長要素現代化,尤其是科技元素在旅游領域的應用更加廣泛。韋俊峰等提出,現代旅游業體系是以公共服務和旅游要素的提質升級為基礎,以促進旅游全產業鏈融合發展、完善產業生態為重點,以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數據等現代生產要素的賦能為支撐,以現代市場主體為核心,以產業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保障。徐金海和夏杰長從中國式現代化視角出發,認為現代旅游業體系是旅游要素市場化、旅游產品多元化、旅游公共服務均等化和旅游治理現代化為特征的旅游新生態。
結合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旅游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對以往研究文獻的梳理歸納可見,現代旅游業體系建設中既要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也要發揮政府在優化旅游規劃布局、公共服務、營商環境等方面的功能;既要重視科技、人才、金融、數據等創新要素的利用,也要創造良好的創新條件、夯實發展基礎;既要注重旅游業發展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也要從需求側發力,實現產品的有效供給;既要注重產業鏈和創新鏈的長度,更不能忽略融合發展對其寬度的促進作用。因此,本文將現代旅游業體系界定為:在新發展理念指導下,以優化產業結構為基礎、以創新為動力,以旅游治理現代化為保障,以提升旅游產業鏈韌性和安全為方向,以提升旅游產業效率為目標的旅游業體系。該體系具有完整性、先進性、安全性和融合性,能更好適應我國旅游業現階段及未來一段時間的發展趨勢。
(二)現代旅游業體系的特征
《“十四五”旅游業發展規劃》指出:“著力推動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著力完善現代旅游業體系,加快旅游強國建設,努力實現旅游業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2024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對旅游工作的重要指示中強調:“堅持守正創新、提質增效、融合發展”。結合現代化旅游業體系建設要求和旅游業的產業特點與發展實際,本文將現代旅游業體系的主要特征分為基本特征和時代特征加以分析。
1. 基本特征。不論從歷史維度考察,還是橫向國際對比來看,現代化產業體系都意味著處于較高的發展水平,同時對國家經濟穩定運轉和持續發展具有堅實的支撐作用?,F代旅游業體系亦是如此。總體來看,現代旅游業體系具有完整性、協同性和安全性三個基本特征。
首先,產業鏈條具備完整性。旅游業產業鏈的完整性表現為旅游全過程中,提供旅游產品的上中下游不同行業構成一個較為完整的鏈狀結構,能夠為消費者提供滿足需求的旅游產品和服務。促進旅游產業鏈完整性是促進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一方面,旅游活動涉及“吃、住、行、游、購、娛”等諸多環節,需要相關行業相互銜接;另一方面,新技術的發展和外部因素的沖擊,也會對原有產業鏈產生影響,促進旅游業的創新發展,推動其強鏈、補鏈、延鏈。
其次,產業要素具備協同性。構建現代旅游業體系是一項復雜工程,不僅需要旅游各行業不斷進行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而且要持續加強勞動力培養,協調要素市場流動機制,促進要素間協同創新。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在數字經濟時代,數據成為新的生產要素。數據要素的加入有利于促進旅游產業要素的協同。數據及相關技術要素投入使用后,可使既存技術能力得以改進和提升,數據要素對土地、勞動、資本等生產要素具有疊加、倍增作用??萍?、數據等新要素賦能旅游產業發展,可鏈接供需、創造需求、改善供給、提升治理、提升體驗,提高旅游企業生產效率和旅游治理效率。
最后,產業發展具備安全性。旅游涉及行業門類眾多、環節眾多、場景豐富且多變,風險點相對較多?,F代旅游業體系需防范從出行到游覽、從入住到飲食、從產品生產到消費服務等全鏈條各環節安全風險,做好旅游經營者安全生產、旅游消費者信息和權益保護、旅游主管部門安全監督管理、旅游突發事件應對等,實現旅游產業發展行穩致遠。
2. 時代特征。隨著技術的突破式發展和顛覆式創新,尤其是新一輪科技革命的深入推進,數字經濟蓬勃發展。以科技創新為引領的新質生產力推動社會生產不斷向智能化、數字化、高端化邁進。旅游業在不斷的數字化變革中具有獨特的時代特色,表現出產業組織網絡化、產業競爭國際化、產業結構高端化和產業業態多元化等特征。
一是旅游產業組織走向網絡化。科技革命推動了旅游組織的流程再造。旅游產業的組織形態從原來的條狀或線狀鏈式,逐漸走向網狀、圈狀,其形態發生很大變化。伴隨“互聯網+旅游”的發展,旅游產業組織形態逐漸從相互分離的企業組織形態轉化為平臺引領的旅游生態協同組織。
二是旅游產業結構不斷優化。數字經濟是產業結構轉型和新舊動能轉換的核心動力。數字經濟從根本上重塑了旅游業發展的底層邏輯,旅游產業傳統合作模式發生改變,從而促使產業結構不斷向高級化和合理化發展。旅游產業結構不斷優化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首先,推動“吃、住、行、游、購、娛”各要素結構的優化,即“游、購、娛”等彈性消費比例在旅游消費中的比例不斷提高;其次,旅游六要素比例更加協調;再次,旅游六要素與現代科技和文化產業融合發展,各要素高附加值特征更加顯著;最后,旅游產業中實體企業與虛擬企業,生產性企業與服務性的比例都更加科學合理。
三是產業業態趨向融合化?!丁笆奈濉甭糜螛I發展規劃》指出:“立足健全現代旅游業體系,加快旅游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大優質旅游產品供給力度,激發各類旅游市場主體活力,推動‘旅游+’和‘+旅游’,形成多產業融合發展新局面”。旅游業融合發展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文化和旅游在業態、產品、市場、服務等方面相互融合,促進優勢互補、形成發展合力;另一方面,旅游與科技、體育等領域融合發展,拓展旅游產業鏈寬度,延長產業鏈長度,豐富旅游業態。
四是國際競爭力不斷提升。在國際地位方面,中國旅游從全球舞臺邊緣走向中央,對世界旅游的貢獻日漸凸顯,成為推動全球旅游發展的重要力量。中國擁有全球最大的國內旅游市場,成為國際旅游最大客源國和主要目的地,發起成立的多個國際旅游組織在創新理念、促進交流、服務行業、推動研究等方面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數字經濟促進現代旅游業體系建設的內在邏輯
(一)現代旅游業體系構成
現代旅游業體系是由一系列相互聯系和相互支撐的行業部門、主導力量、要素條件等構成的有機系統。構建現代旅游業體系需要不斷調整部門之間、主體之間、要素之間的關系,更好地促進旅游業高質量發展。具體而言,可從以下五個維度來分析現代旅游業體系:一是產業結構體系,即以科技創新為驅動力,推動產業結構向合理化、高級化轉型,提升旅游產業創新性;二是產業組織體系,即協調產業內各部門間大中小企業關系,推動旅游產業集群化發展;三是產業要素體系,即加強旅游、科技創新、人力、現代金融等要素協同發展,推動產業融合化發展;四是產業治理體系,即不斷動態完善和創新產業政策和治理體系,保障旅游產業發展的可持續性和安全性;五是產業供給體系,即從供給和需求兩端發力,實現旅游產品有效供給、優質供給、彈性供給??傊晟片F代旅游業體系的關鍵在于使之更加完整、創新、融合和先進。
(二)數字經濟促進現代旅游業
體系建設的內在邏輯
1. 技術創新效應。數字經濟通過促進技術創新,優化旅游產業結構。數字經濟作為一種新的經濟形態,可為旅游業發展提供技術創新驅動。具體到旅游業而言,數字經濟的影響主要體現在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兩個方面:一方面,通過對傳統旅游產業的數字化改造,可實現產業數字化升級。為了更好地適應市場競爭,滿足日益變化的消費需求,旅游企業將傳統的產品和服務模式、管理方式等進行數字化改造,利用各類數字技術提升產品和服務質量,降低成本、提高管理效率等,從而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另一方面,隨著數字經濟的滲透,會不斷催生各種旅游消費新業態、新場景,從而激發旅游產業創新活力和市場競爭力,加速產業結構優化。
2. 資源配置效應。數字經濟通過發揮資源配置效應對旅游產業組織體系產生影響。旅游資源配置是旅游產業發展的基礎。市場經濟條件下,市場需求的變化會對旅游資源要素的流動產生影響,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數字經濟的發展弱化了時空因素對旅游要素流動的影響,從而降低信息不對稱并提高要素流動效率。另外,數字技術使旅游企業組織結構日趨扁平化、網絡化,推進旅游產業鏈由傳統的“鏈式”結構逐漸演變為“網狀”結構,這有利于產業鏈上下游協作配套、推動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從而助力完善現代旅游業體系。
3. 要素融合效應。數字經濟通過發揮要素融合效應促進旅游產業要素體系建設。數字經濟的一個顯著特點是,數字技術和數據要素均可作為生產要素加入生產函數之中,而且數據要素和數字技術與勞動力、資本等傳統要素之間均有較強的融合性。一方面,數字經濟以大數據、區塊鏈和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為核心,有利于增強生產要素的透明化和開放化程度,促進人力資本積累;另一方面,生產、分配、流通和消費等各個環節中有價值的旅游數據資源,可以轉化成勞動力、資本等要素跨系統、跨地域流動的條件,從而提升要素流動效率。
4. 制度變革效應。數字經濟的制度變革效應有助于完善旅游業治理體系。根據制度變遷理論,制度是一系列被制定出來的用于界定社會尤其是經濟行為的制度框架,其主要由規則、服從程序和道德、倫理的行為規范構成。制度安排本質上是對經濟主體之間可能的合作和競爭方式進行的安排。制度變遷或變革是原有制度框架的創新。隨著技術變遷和社會分工的變化,舊的制度環境不再適應經濟發展要求,需要進行制度變革。數字經濟的發展為旅游業制度提出了多種變革需求。一方面,數字經濟發展加速了旅游業變遷,旅游產業呈現主體多元化、業態豐富化、要素融合化等發展態勢,更加復雜交錯的產業組織和結構關系對旅游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促使旅游產業制度進行必要調整以適應產業發展需要,以提高旅游業體系自主可控能力和安全性;另一方面,數據等新型生產要素加入以及技術創新引致的制度變革需求。在數字經濟影響下,這些制度變革需求均是制度變革的驅動力,以健全旅游業治理體系,提升旅游業治理能力。
5. 消費需求效應。數字經濟通過發揮消費需求效應完善旅游產業供給體系。消費是國民經濟增長的重要依托,也是人民美好生活的直接體現。消費需求不僅對拉動我國旅游經濟增長具有強大作用,而且把握消費需求的核心訴求和基本規律,有利于深化我國旅游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供給可創造需求,需求能牽引供給。數字化平臺為供給和需求雙方搭建了有效溝通渠道,有利于實現旅游業供需之間的動態平衡。
從需求側看,數字技術的發展,有效減少了地理距離對供需雙方造成的信息不對稱,數字媒介降低了消費者的信息搜索成本,保障其根據消費約束條件做出合理購買決策,從而刺激旅游有效需求的增加。從供給側看,借助數字化平臺,分散的旅游資源、生產者、服務者、消費者得以有效互動,從而實現供給和需求間更加精準的匹配。并且,隨著技術不斷進步和創新環境不斷優化,旅游消費需求從景點觀光轉變為休閑度假和深度體驗,滿足人民群眾高品質的精神文化需求,需要進一步豐富優質旅游產品供給。值得一提的是:數字化平臺的應用還為消費者提供了反饋旅游體驗、表達消費意愿的途徑,能夠使生產者更好地了解消費者需求,提供有效供給、品質供給和多元化供給。
綜上,數字經濟對現代旅游業體系的促進作用如圖1所示。
進一步發揮數字經濟對現代旅游業體系建設的促進作用
過去四十多年里,我國旅游業進入快車道,目前正處于從數量增長型向高質量發展的轉型階段。形成具有完整性、先進性、安全性和融合性的現代旅游業體系,仍需政府、企業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
(一)面向完整性:加快推進旅游產業數字化
一方面,要加快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夯實旅游產業發展基礎。一是完善數字經濟基礎設施體系。要加快旅游目的地5G基站、大數據中心、云平臺等基礎設施建設,借助數字技術,進行資源分布、消費行為、社會輿情等方面的分析。二是優化旅游場景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要通過數字化閘機、攝像頭網絡、停車場管理等數字系統,提高旅游統計準確性、景區管理安全性和游客服務便捷性。三是強化數字化管理與數據資產沉淀能力,實現市場主體管理數字化,提升內部決策效率。
另一方面,要以數字化轉型提升產業鏈韌性。一是鼓勵企業明確數字化轉型目標,制定詳細的轉型方案,夯實企業數字化管理基礎,提升企業運營和管理效率。二是發揮龍頭企業帶動作用,科學布局配套研發體系,提升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三是圍繞產業鏈供應鏈關鍵技術、弱勢技術,精準部署創新鏈,借助相關數字化平臺,形成互聯互通、資源共享的協同創新體系。
(二)面向先進性:以技術創新形成旅游發展新動能
首先,要營造良好創新環境,推動旅游產業創新。一是要完善旅游產業領域創新體系和制度安排,為旅游業創新提供制度保障和行為準則;二是發揮政府推動科技創新的主體地位,加強科技創新扶持政策,激發旅游企業技術創新活力;三是促進產學研用聯合創新,集合優勢資源,推動科技成果在旅游領域廣泛應用,提升旅游創新成果轉化效率。
其次,要堅持創新驅動發展,促進旅游產業升級。一是充分利用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等科技創新成果,促進傳統旅游產業轉型升級,加快旅游產業結構向合理化、高級化發展。二是打造旅游數字經濟平臺,持續擴寬數字應用場景。三是深入挖掘文化和旅游資源,借助數字經濟平臺進行數字化改造,滿足消費者多樣化消費需求;四是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等數字技術,發展旅游新興業態,提升旅游產品品質,優化旅游產品結構,不斷提升旅游產業附加值,推動旅游產業結構向合理化、高級化發展。
再次,要加大人才培養力度,發揮數字賦能作用。一是以旅游產業發展需求為前提,制定具有針對性的數字化人才培育方案,促進數字化人才、旅游人才與產業需求之間的有效銜接。二是鼓勵企業積極與高校、科研機構等探索創新數字化人才的聯合培養機制,聚焦培養數字文旅人才和旅游關鍵技術攻關人才。
最后,要深化開放合作,提升旅游業國際競爭力。完善旅游業現代化體系,推動旅游業高質量發展,要統籌謀劃數據領域國際合作。一是采用不同技術手段,根據景點各自特點,提供各具特色的虛擬游覽項目,并利用網絡平臺進行國際化展示,提升旅游業國際知名度和影響力。二是積極利用世界旅游聯盟、世界旅游城市聯合會等世界旅游組織科研成果進行轉型升級,提升國際競爭力。三是利用數字經濟的網絡化、智能化和平臺化特性,搜集國際旅游業數據,創新旅游服務貿易產品,提供差異化、個性化和高質量的旅游服務。
(三)面向安全性:提升旅游數字治理能力
首先,要建立多元協同治理機制。要建立起政府相關部門與非政府部門組織之間協同治理的制度框架,發揮社會大眾、旅游者等非政府組織旅游治理的主觀能動性,充分利用數字化平臺形成相互合作、交流的多元協同治理體系。加速形成發揮市場能動性的基礎上,構建以各級政府相關部門市場監督為主導,旅游產品供給方、消費者、社會組織等多方利益主體共同參與的監管模式,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助力現代旅游業安全性建設。
其次,要加強數字治理和監管體系建設。一是推動數字政府、旅游大數據中心建設、旅游大數據分析決策系統建設,提升政府數字化治理和監管能力,強化事中、事后監管和過程性數據分析研判能力。二是鼓勵企業依托數字化平臺,提升服務效能,完善特殊游客照顧、分時段預約游覽、流量監控、智能停車場等服務。三是健全線上旅游反饋及處理機制,打通消費者、景區及政府之間的溝通渠道,通過信息化手段提升政府和企業問題處理能力。
最后,要推動旅游領域公共性數字平臺建設。要圍繞關鍵行業、關鍵領域和關鍵問題,整合數據資源,建立多維度、跨領域共融共通的旅游大數據平臺,利用大數據獨特優勢,推動旅游大數據、云計算、云存儲等數字技術在旅游領域的應用,以技術創新提升關鍵技術自主可控能力。
(四)面向融合性:發揮“數字要素x”效能
首先,要探索公共數據應用場景。以數據安全為前提,加快推進旅游領域數字資源和數據開放共享。在數據整合方面,建議以政府部門為牽頭單位組建旅游大數據使用協調機構,制定數據整合基本要求和原則,引導旅游產業不同部門、不同主體、不同地區旅游相關大數據的銜接使用。在數據開放方面,建立旅游大數據開放協調機制,以旅游主管部門、政府公共數據開放為試點,提升大旅游大數據開放力度;建立公共數據開發利用激勵機制,鼓勵企業積極進行公共大數據開發利用和共享,推動數據要素在旅游資源開發和完善公共服務方面的應用,豐富公共數據應用場景,最大程度發揮數據的社會價值。
其次,要推動“+旅游”融合發展。深入推動數字要素與旅游深度融合,打造旅游產業發展新動能。一是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與旅游業融合,加速數字技術在旅游業生產、消費各環節融合創新。二是以數字技術為依托,鼓勵傳統旅游企業根據資源基礎和發展條件進行數字化改造,推動“非遺+旅游”“博物館+旅游”“動漫+旅游”等旅游新業態創新發展,加強5G、超高清、增強現實、虛擬現實、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的運用,打造新一代沉浸式體驗型文旅融合業態產品。
最后,要推動“旅游+”融合發展。要以數據要素為紐帶,不斷突破旅游與體育、農業、工業、交通、科技等產業的邊界,推動旅游業與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等有機融合,發揮體育旅游、工業旅游、鄉村旅游等新模式對經濟的拉動作用,豐富旅游產品種類、提升旅游服務品質,推動旅游產業各領域、多方位、全鏈條深度融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