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一步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在文化領域聚焦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提出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的戰略部署,這是基于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取得歷史性成就和面臨歷史性變革作出的科學研判和整體謀劃,為新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提供了基本遵循,指明了前進方向。
貫徹落實到全過程各方面
深入理解當前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的重大意義,我們要以習近平文化思想提供的科學理論為總的方法論,融通大歷史觀、大文化觀和大時代觀,將習近平文化思想貫徹落實到文化改革全過程各方面。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不同于西方現代化的根源就在于獨特而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只有不斷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才能持續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繁榮發展,夯實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根基,更好擔負起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
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與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必須以服務中國式現代化為中心,彰顯中國式現代化不同于西方現代化的獨特價值。從當前文化發展的最新態勢來看,我們面臨復雜多變的新形勢、新挑戰和新問題,以新的發展理念指引推動文化高質量發展依然面臨不少體制機制障礙和卡點堵點,也只有通過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才能推動宣傳思想文化領域工作理念、內容、形式、方法、手段的全方位創新,構建與中國式現代化相適應的文化治理體系。
增強有效性、針對性和精確度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在黨的二十大提出整體文化發展戰略的基礎上,突出鮮明的問題導向,著力破除深層次制約性體制機制障礙,把完善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優化文化服務和文化產品供給機制、健全網絡綜合治理體系和構建更有效力的國際傳播體系等四個方面作為深化改革的突破口。具體來講,就是要解決黨的文化領導權的首要問題、意識形態的安全問題、阻礙文化高質量發展的堵點問題、文化惠民均衡高效實施的難點問題、國際傳播的影響力問題等,以這些問題的解決作為突破口,精準施策,著力破除深層次的體制機制障礙和結構性矛盾,增強文化體制機制改革舉措的有效性、針對性和精確度。
在文化體制機制改革的戰略部署上,把激發全民族創新創造活力作為中心環節,遵循文化發展的自身規律,充分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道路的制度優越性,體現了以下四個方面的鮮明特點:一是堅定文化自信,在堅持“兩個結合”中不斷確立和鞏固文化主體性,確保意識形態領導權、管理權、話語權落實到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各個領域。二是高度重視信息技術迅猛發展的新形勢,強調構建與新的技術環境相適應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既增強文化發展活力,同時又切實保障文化安全。在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的同時,構建更有效力的國際傳播體系,推動國際傳播能力提升和國際傳播格局重構。三是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取向貫穿在改革的各環節各領域,把高質量的文化服務和文化產品供給作為改革成效的主要評價標準,積極營造健康的文化生態和活躍的文化環境。四是充分運用科學方法論,突出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和協同性,以大文化觀推動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一體化推進。在主流媒體改革、道德領域突出問題治理、文娛領域綜合治理、文化遺產保護、網絡綜合治理等重點改革任務中,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和協同性都有非常明確的要求,將文化體制機制改革內嵌于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之中。
打造文化自信自強的上海樣本
黨的十八大以來,上海始終把做好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作為重大政治責任,全力打響上海文化品牌,國際文化大都市建設不斷展現新氣象新格局。
當前,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在新時代新征程上不斷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是上海建設習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實踐地的核心任務。上海要大力度推進文化領域首創性改革,以打造具有世界影響力的上海文化品牌為主攻方向,充分發揮上海文化資源高度集聚和高效配置的整體優勢,加速全球文化要素在上海的集聚融合,在創新驅動、產業賦能中煥發新生,以做大做強影視創制、藝術品交易、演藝、電競、旅游、體育、網絡文化和創意設計等重點優勢產業為牽引突破,大力發展文化新質生產力,持續打造文化自信自強的上海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