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鄧小平同志開創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繼續推向前進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鄧小平同志誕辰120周年座談會上發表的重要講話,深情回顧了鄧小平同志光輝、戰斗、偉大的一生,高度評價鄧小平同志帶領黨和人民成功開創了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創立鄧小平理論的偉大歷史功勛,強調要繼續深入學習運用鄧小平理論,學習鄧小平同志的崇高革命風范,把他開創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繼續推向前進。
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從開啟新時期到跨入新世紀,從站上新起點到進入新時代,我國改革開放面臨的形勢任務與日俱新,但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是連續的,背后的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實踐邏輯是一以貫之的。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前所未有的決心和力度全面深化改革,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全面深化改革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推動改革全面發力、多點突破、蹄疾步穩、縱深推進,許多領域實現歷史性變革、系統性重塑、整體性重構。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劃時代的,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也是劃時代的,開啟了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系統整體設計推進改革新征程,開創了我國改革開放全新局面。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緊緊圍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擘畫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將載入黨和人民的史冊。這次全會提出的“六個堅持”重大原則,是對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寶貴經驗的深刻總結和科學運用,充分彰顯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方法論以及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也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對鄧小平改革思想的堅持、豐富和發展。
把堅持黨的全面領導作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保證。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鄧小平同志反復強調要有正確的集中,全黨要有核心、黨中央要有權威。正是因為始終堅持黨的領導,我們才能實現偉大歷史轉折,開啟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才能成功應對一系列重大風險挑戰、克服無數艱難險阻,才能確保全黨全國在改革開放問題上統一思想、統一意志、統一行動。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須堅決維護習近平總書記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堅決維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把黨的領導貫穿改革各方面全過程,以釘釘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實,切實將黨中央戰略部署轉化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強大力量。
把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作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價值導向。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義;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動力。鄧小平同志指出:“群眾是我們力量的源泉,群眾路線和群眾觀點是我們的傳家寶。”40多年來,我們抓改革、促發展,歸根到底就是為了讓人民過上更好的日子。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須堅持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應,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從人民整體利益、根本利益、長遠利益出發謀劃和推進改革,做到改革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
把堅持守正創新作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原則。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鄧小平同志誕辰120周年座談會上強調:“要堅持守正和創新相統一,該改的堅定不移改,不該改的不改。”改革開放偉大實踐啟示我們,無論怎么改,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黨的領導、堅持馬克思主義等根本的東西絕對不能動搖。要把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統一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過程,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同時要緊跟時代步伐,在新的起點上推進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文化創新和其他各方面創新,讓理論之樹常青、事業之樹常青。
把堅持以制度建設為主線作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要求。制度是關系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長期性問題。鄧小平同志始終強調“制度是決定因素”。新時代以來,我們黨把制度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著力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須錨定繼續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總目標,加強頂層設計、總體謀劃,破立并舉、先立后破,筑牢根本制度,完善基本制度,創新重要制度,把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
把堅持全面依法治國作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有效途徑。改革和法治如鳥之兩翼、車之兩輪。鄧小平同志一貫主張,“一手抓建設,一手抓法制”。堅持改革和法治相統一,重視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進改革,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據、及時把改革成果上升為法律制度,才能增強改革穿透力,為改革提供有力保障。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須積極發揮法治引導、推動、規范、保障改革的作用,始終做到在法治下推進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確保在法治軌道上推進中國式現代化。
把堅持系統觀念作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科學方法。鄧小平同志注重把改革開放作為一個系統工程來設計,體現出深刻的辯證法和縝密的系統思維。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任務之全面、內容之深刻、影響之廣泛前所未有,是全面的系統的改革和改進,是各領域改革和改進的聯動和集成。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須增強改革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以經濟體制改革為牽引,推動各方面改革相互配合、協同高效,處理好經濟和社會、政府和市場、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發展和安全等重大關系。
鄧小平同志生前對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寄予厚望。可以告慰鄧小平同志的是,通過40多年的改革開放,我們黨領導人民不僅創造了世所罕見的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跡,而且成功走出了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改革開放已成為當代中國最顯著的特征、最壯麗的氣象。
鄧小平同志對改革開放看得很遠、想得很深。早在1985年,他就高瞻遠矚地指出:“改革的意義,是為下一個十年和下世紀的前五十年奠定良好的持續發展的基礎。沒有改革就沒有今后的持續發展。所以,改革不只是看三年五年,而是要看二十年,要看下世紀的前五十年。這件事必須堅決干下去。”
今天,改革開放已走過千山萬水,但仍需跋山涉水。中國式現代化越是偉大而艱巨,越要向改革要動力、向開放要活力。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高舉改革開放旗幟不動搖,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把黨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項重大決策部署落到實處,不斷譜寫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壯麗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