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投新征程|弦月共鳴 詩韻中秋 85號創意公館圓滿舉辦詩歌音樂雅集
中秋,是中國傳統文化中集團圓、感恩、文化傳承、社會和諧和哲學思考于一體的傳統節日,不僅僅是中國人從古至今相思團圓的重要時間節點,更是對傳統文化傳承與寄托的重要載體。中秋節前夕,85號創意公館策劃并舉辦了一場美輪美奐的“弦月共鳴· 詩韻中秋”文化雅集,邀請重慶大學電影學院表演系教授黃晟,重慶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古琴傳承人、著名古琴家、書畫家蘭滇軍,獨立音樂制作人、民族管樂傳承者安與,歌者、詩人湛藍等藝術家聯合演繹?,F場的來賓們在這座百年建筑里體會琴棋書畫詩酒茶的文人風雅,共同度過了一個美好的中秋佳節。
雅集在一縷香韻中緩緩開啟,一瞬間令現場來賓們仿佛置身古代。隨著琴音響起,蘭滇軍老師緩緩出場,一首《玉樹臨風》曲意灑脫而深遠,一鼓三嘆之余,恍有清風從玉樹中來。隨后,黃晟老師帶來飽含深情的詩歌朗誦《赤壁賦》,古琴與詩歌交相輝映,意境悠遠。
中式美學的場景搭配老師們精湛的表演,現場觀眾看得如癡如醉。手碟和洞簫的融合,讓我們感受到華夏禮樂的深厚魅力。詩配樂,樂和詩,仿佛喚起靈魂的力量,在這個百年建筑的夜晚靜靜感受文化帶來的震撼。黃晟老師三首巴渝古詩《峨眉山月歌》、《夜雨寄北》、《早發白帝城》的朗誦吟唱,將此次雅集引入高潮。巴渝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從古至今,歷代文人墨客不計其數的華美詩篇,將重慶的山、水、城廓詩意地勾畫輪廓,散發出迷人的文化氣韻。黃晟老師的朗誦表演詮釋了巴渝文化的魅力,在現場來賓的心間留下深刻的烙印。
當音樂回歸書房,回歸文人的情懷,一首《水調歌頭》將傳統文化的美演繹得淋漓盡致。古琴、洞簫、詩歌、吟唱相融合,帶來一場文化的極致享受。在互動環節,現場觀眾紛紛舉手參與。有的分享自己對中秋詩歌的心得感悟,有的即興吟唱一首《水調歌頭》......大家紛紛沉浸在傳統文化的魅力中,分享自己的收獲與喜悅,并表示希望這樣的文化活動越多越好。
重慶文投集團85號創意公館作為“重慶文化會客廳”的重要載體,未來將繼續致力于弘揚傳統文化和巴渝文化,策劃更多高質量文化活動,豐富廣大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以推動傳播重慶文化為核心、走向國際,結合文態、業態、形態、生態的“四態”相融合的理念,打造以巴渝文化為魂、非遺技藝為體、重慶文創為形的重慶母城文化新名片。繪制“重慶文化大地圖”,講好“重慶故事”,書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慶篇章”,讓更多賓客在這座百年建筑里觸摸歷史,品味生活,閱讀重慶,傳承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