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裝置藝術創意營造在文化體驗與情緒共鳴
城市公共空間的魅力不僅在于它的開放性,還在于它作為城市文化的載體,為公共藝術介入城市日常提供了一種可能性。公共藝術早已成為了熱門話題,也有愈來愈多交互藝術裝置逐漸從室內走出,矗立于城市的各個角落。裝置藝術不僅僅是當代藝術重要的表現形式之一,也應用在公共空間中,成為人們打卡的重要地標。
公共空間使得此類交互作品更注重作品與公眾的互動、交流以及作品與環境的相融。相較于美術館里的傳統藝術,分散于城市空間中的互動裝置藝術則看起來更加“親切”。公眾與傳統藝術的對話形式大多為單相交流——即停留在自己單方面的感悟。而當一類互動裝置走出展館,同城市融合后一方面展現了公眾的審美,另一方面公眾的這種文化需求又反作用于城市的公共空間設計,使得公眾在日常生活中感受藝術的魅力。
一 · 公共裝置藝術
公共互動裝置的存在給城市帶來了無限可能,這些裝置可以出現在任何地點——公園、廣場、街邊等等,正是這些創意讓人們與城市的關系更加緊密,也讓人們感受到了生活的樂趣。
裝置藝術(也稱“環境藝術”)始于60年代,是指藝術家在特定的時空環境里,將人類日常生活中已消費或未消費過的物質文化實體進行選擇、利用、改造及組合,以令其演繹出新的、展示個體或群體精神文化意蘊的藝術形態。簡單來說,裝置藝術就是“場地+材料+情感”的綜合展示。
在“人人都是藝術家”的時代,裝置藝術也不再是只為精英服務,而是轉為為大眾服務,這也讓裝置藝術從室內走向更廣闊的空間。
對于公共性功能藝術裝置來說,美感與實用性的完美結合是設計和創作的理想目標,它意味著在產品、藝術品、建筑或其他創意項目中同時考慮美觀和功能性,以創造出既具有吸引力又具有實際用途的作品,這種結合的重要性在于它可以實現多方面的利益。
維基百科上寫到:“裝置藝術屬于三維作品的一種藝術流派,通常是針對特定地點的,旨在改變空間的感知”。
由此看來,公共裝置作為建筑類的一條分流起到的不僅僅是改變空間的作用,它構筑起人與人、人與環境的情感鏈接,為彼此交流提供一個具體可感的能量場,通過裝置與人的互動喚醒沉睡的多巴胺,使人們在短時間內獲得最強烈的情緒沖擊。因此設計浪潮選擇了一些好玩兒的公共建筑,在盛夏之日帶來一些趣味體驗,讓“玩兒的藝術”活躍起來。
二 · 在海灘劇場尋找丟失的時間
2023年的盛夏,秦皇島的阿那亞在海邊迎來了阿那亞戲劇節,這里不僅聚集了一幫熱愛戲劇的人,還有許多藝術家、建筑師、設計師······他們用雙手鑄造出一個夢幻的烏托邦。
其中備受矚目的還屬持續時間最長的“候鳥300”公共藝術項目,它匯聚了300位背景不同的創作者共同創作300小時,涵蓋131件群展、194件作品,包括展覽、裝置、雕塑、人體藝術、行為藝術、繪畫和錄像。
MAD建筑事務所為此建造了“A City Of Time候鳥沙城”,一個巨大的臨時公共建筑。它也僅僅存在300個小時,見證藝術的發生與消逝。
“A City Of Time候鳥沙城”繞著垂直于大海的軸旋轉,它為創作者提供精神棲息地。MAD建筑事務所在現實的城市里建造一座奇幻的海邊城市,戲劇和藝術為這個空間注入自然生命力。時間、行為、自然,都啟發著我們對世界的思考:人類作為存在于天地之間的微小介質究竟承載著怎樣的使命,又將以何種方式繼續存在?
三 · 打造建筑世界的烏托邦
h3o architects在2023年西班牙第二屆Model.巴塞羅那建筑節上搭建起一座規模相當的臨時性裝置,整個裝置由五個部分組成:一對類似于沙發的家具、一個三角形桌子和不規則幾何形的地毯,以及三架形似電纜的互動裝置。建筑公司將它命名為“Nomad Assembly游牧者集會”。
兩個“沙發”裝置擺放在空地上,表面覆蓋著地毯裝飾和主題色粉色材料,它也是臨時書架,供人們閱讀和交談。斜切面的分階設計增加了區域功能,并且劃分了社交領域。
h3o architects表示,建造“Nomad Assembly游牧者集會”是想要通過裝置建筑來刺激社會群體與環境之間的互動,通過構成裝置的物質性來談論群體或個體的身份特征以及文化多樣性。
“Nomad Assembly游牧者集會”將三角形作為標志性結構,這張桌子意味頗深,它與Mercat dels Encants市場的鏡面幾何屋頂形狀呼應,同時它可被拆分為數個小三角形的裝置,可隨意組合搭建并為物品交換提供場地或是表演舞臺。
建筑師在桌腿的部分融入巧思,選擇了風格不同年代不同的零件作為支撐腿。意在解除風格邊框的限制,融入新的設計對話。
三腳架裝置擁有一個獨立的名字:Fiestrípodes,它像“Nomad Assembly游牧者集會”的哨兵。外形突出的它們在功能上也先聲奪人:擁有可以表達自己觀點的喇叭、閃耀的聚光燈和制造氛圍的煙霧機。人們在這里玩耍、交談、嬉戲,通過裝置打破人與人之間的壁壘,這恰恰是現代社會迫切需要的,也是抒發情感的正向出口。
四 · 在博物館玩轉光影色彩
在美國的北卡羅納州,Urban Conga為阿克蘭藝術博物館和北卡羅來納大學設計了pARC開放式可編程空間,它成為鏈接博物館與街道的橋梁,吸引著更多的游客和居民走進博物館一探究竟。
Urban Conga是一個國際多學科設計工作室,由一群多樣化的創意人員組成,他們在全球范圍內與市政機構、社區、機構、私營企業、非政府組織等合作,提供空間干預、臨時裝置、研討會、講座、發展計劃和公共政策的建議。
pARC裝置的互動游戲設計讓藝術擺脫桎梏,使藝術機構變得民主化,大眾也掌握了作品和空間的話語權。它的存在讓博物館嚴謹的氛圍變得輕松活波起來,使玩兒的藝術發揮的淋漓盡致。在當地,pARC已成為一個變革性的公共平臺,為公眾與博物館、學校或是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方式提供多種選擇,帶來前所未有的情緒體驗。
該項目的靈感來源于博物館的格魯吉亞風格的建筑,它將對稱構圖融入其中。從遠望去,一系列有序的弧線躍然于地平線上,高低起伏的大大小小的圓包裹著人們的身體,也匯集著好奇心和快樂,勾勒出各種社交空間。
光影在空間設計中一直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pARC的設計中,不論日間或夜晚光都擔任著重要角色。pARC利用三向色的折射和反射原理疊加出多種交互效果,白天,太陽光與面板接觸時投射到地面的倒影可以改變空間的顏色,而夜晚裝置利用紅、綠、藍三色燈光也可以產生同樣效果。
藝術互動裝置的存在給城市帶來了無限可能,這些裝置可以出現在任何地點——公園、廣場、街邊等等,正是這些創意讓人們與城市的關系更加緊密,也讓人們感受到了生活的樂趣。他們通過一系列互動裝置探討了“互動、可玩的城市”概念:在既有的城市基礎設施中置入一個“可玩”的生態系統,使其完全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
公共藝術裝置將藝術品置于公共場所,成為城市文化景觀的一部分,具有美化環境、凈化心靈、傳遞文化信息等多種功能。城市是人們生活的舞臺,而文化與藝術則為這個舞臺注入了生機與情感。城市空間與公共藝術裝置的結合,正是城市更新的新趨勢,它讓城市更美、更溫馨,更讓人們享受到文化與藝術帶來的愉悅,更有更深層次的情感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