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與旅游融合特色活動十大典型案例
北京世園花燈藝術節
世園花燈藝術節占地面積30萬平方米,以“龍騰盛世”為主題,采用“非遺傳統彩燈工藝”與“現代科技光影互動”融合的方式,重點打造236組大型特色花燈,3000米花燈長廊,20萬盞花燈,營造出“華燈璀璨夜迷人,盛世華章慶佳節”的節日氛圍。除了傳統工藝花燈之外,世園公園特別引進了科技彩燈,通過全景+真人演繹,講述上古時期故事,讓游客沉浸式體驗傳統文化魅力。
吉林省“丹沙落”民俗文化體驗活動
為了讓游客了解傳統文化樂趣,體驗非遺魅力,2021年初,環浪嶼與吉林大學合作建立以非遺、濕地文化、鶴文化為主的主客共生、共榮共享的民俗文化體驗館。推進形成“小產品、大產業”“小工藝、大特色”的發展模式,使特色手工產業、民宿產業成為通榆縣經濟社會發展的新亮點,助力通榆縣實現鄉村振興。
“清新福建·共享非遺嗨一夏”主題活動
圍繞非遺融旅游、非遺+研學、非遺進校園等多個維度,推出一系列精彩紛呈的活動。其中,非遺融旅游將通過舉辦各類活動深化非遺與旅游融合,積極打造沉浸式非遺新場景、新業態,豐富游客旅行體驗;非遺+研學將抓住暑期節點,通過省、市、縣文化機構、教育部門及鄉鎮(街道)、村(居)委會開展非遺夏令營、非遺微培訓、小小傳承人等百余場非遺研學活動;非遺進校園將非遺引入校園、景區、社區,讓青少年領略非遺魅力,培養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和傳承意識,營造“非遺保護人人參與,非遺成果人人共享”的良好氛圍。
吉安市畬鄉二月二廟會民俗體驗活動
“二月二”傳統廟會至今已有200余年的歷史,是江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是江西省內最傳統的廟會之一。俗話說“二月二,龍抬頭”,每逢農歷二月初二,東固畬族鄉都會弘揚中華傳統文化,舉行禱告祝神、送神游行等民俗活動,以祈來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屆時,畬鄉迎親表演、“二月二”舞龍、畬鄉美食品嘗等豐富多彩的民俗特色活動吸引大批游客前去參觀體驗,人們賞民俗、看表演、品美食,大街小巷洋溢著熱騰騰的煙火氣。
三江侗族非遺特色旅游演藝活動
三江侗族自治縣充分整合非遺資源,積極探索“非遺+旅游”發展新模式,將非遺予以“活態”展現。立足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開發特色演藝,打造了《坐妹》《侗聽三江》《侗戀程陽》等非遺特色旅游演藝,2023年《坐妹》入選全國旅游演藝精品名錄。
“千年巴蜀釀·醉美津瀘宜”川渝非遺旅游品牌推廣活動
江津區聯合四川省瀘州市、宜賓市推出了“千年巴蜀釀·醉美津瀘宜”川渝非遺旅游原創品牌,現場發布了巴蜀非遺釀造技藝旅游品牌宣傳口號、品牌故事、品牌IP形象、宣傳推廣MV、品牌特色旅游產品、主題旅游線路等內容。共有品牌廣告語為“千年巴蜀釀·醉美津瀘宜”,將巴蜀釀造技藝的歷史娓娓道來,總結出津瀘宜三地的文旅魅力;共創MV,奏響“同飲一江水,共唱一首歌”的美妙和韻之曲;共創文旅IP“一斤六”,凝結三地千年釀造技藝,聚三地之靈氣,揚巴蜀釀造技藝。
景邁山秘境茶旅體驗活動
景邁山秘境茶旅體驗活動是一次深度體驗景邁山古茶林文化的旅程。通過參觀翁基布朗族傳統村落、大平掌古茶林以及遺產四中心,游客們能夠感受到景邁山古茶林的美麗與神秘,同時體驗中國西南邊陲的秘境風光和普洱茶文化的獨特魅力,為普洱打響“世界的普洱·中國的茶”文化品牌搭建了一座橋梁。
普蘭縣“雪域秘境·神奇普蘭”非遺旅游系列活動
普蘭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傳承保護中結出豐碩成果,果諧(偉大祖國)、風韻藏戲、“嘎爾”舞、“宣”舞、孔雀飲酒舞等10個節目展示著非遺風采,別具一格的“普蘭服飾”綻放著獨特魅力,現在的普蘭擁有國家、自治區、地區、縣各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34項、非遺傳承人30人、非遺傳習基地4處,出版多油村“宣”舞《古韻回響》書籍,完成19首“宣”舞歌曲的錄制和拍攝,成功入選“2021-2023年度西藏自治區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崗廓文化之鄉”,科迦評為“首批自治區非遺旅游(點)”,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充分展示了“非遺”記憶活力,傳承著歷史文化自信。
青海藏毯系列文旅體驗活動
藏毯是與波斯地毯、土耳其地毯齊名的世界三大名毯之一,以其艷麗的色彩、濃厚的民族風格、鮮明的地域特色聞名遐邇。為讓更多人了解藏毯文化,圣源地毯不斷挖掘藏毯文化的內在文化價值,研究藏毯的圖案、色彩所包含的人文精神,將其融入產品設計中,并將工業旅游項目與研學、文旅娛樂體驗深度融合,開展了一系列旅游活動,開發了藏毯文化體驗、文創產品,提高了游客體驗度,在豐富文旅項目的同時,提升了產品質量和品牌影響力。圣源地毯以傳承和發揚藏毯文化和發展地方特色產業為己任,在藏毯故鄉講述青藏文化和旅游故事,通過技術與經營模式的創新,努力讓這項古老的手工藝品走得更遠、流傳更久。
隆德非遺旅游系列活動
隆德縣圍繞打造文化興盛沃土、建設新時代文化強縣目標任務,以推動文旅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在大力保護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基礎上,多元化發展“非遺+旅游”,著力打造“活力非遺、魅力非遺、引力非遺”,將非物質文化植入吃、住、行、游、購、娛等深度體驗環節中,創新營造線上“種草”、線下“打卡”的遺旅融合氛圍,非遺為旅游豐富了文化內涵,旅游為非遺提供更多實踐和應用場景,實現了“一子落而全盤活”的雙向奔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