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士尼600億美元投資背后的文旅啟示錄:中國第三座迪士尼夢碎?
導語
近日,迪士尼公司(NYSE:DIS)發布了2024財年第三財季財報,盡管整體營收和凈利潤表現亮眼,但樂園和消費者體驗業務的增長乏力卻讓人大跌眼鏡。面對這一局面,迪士尼決定豪擲600億美元加碼主題樂園,特別是對上海和香港迪士尼進行大規模擴建。然而,這同時也意味著,中國第三座迪士尼樂園的計劃徹底泡湯。本文將深入探討迪士尼的投資計劃及其背后的文旅邏輯,并分析中國文旅市場的現狀與未來。
迪士尼的財務表現與投資計劃
根據迪士尼發布的財報,公司在2024財年第三財季實現了營收231.55億美元,同比增長4%;歸母凈利潤26.21億美元,同比大幅扭虧為盈。盡管整體表現不錯,但樂園和消費者體驗業務的表現卻遠低于預期,收入僅增長2%,經營利潤同比下降3%。這一結果直接導致迪士尼股價在財報發布后的兩個交易日內大幅下跌。
盡管如此,迪士尼依然宣布了一項雄心勃勃的投資計劃:在未來十年內對包括主題樂園、游輪在內的業務投資600億美元。其中,上海迪士尼將推出首個大型漫威主題景點——蜘蛛俠主題過山車;香港迪士尼將打造全新漫威主題延伸區域及游樂設施。
迪士尼樂園的“三三制”理念與挑戰
迪士尼樂園的成功離不開其獨特的“三三制”理念,即每年淘汰約1/3的硬件設備,新建約1/3的新項目,并及時補充更新娛樂內容和設施。這一理念確保了迪士尼樂園能夠持續吸引游客,保持較高的重游率。
然而,隨著全球經濟增速放緩和消費預期下降,迪士尼也面臨著更大的挑戰。根據世界銀行的預測,2022-2030年全球潛在GDP增長率均值將降至每年2.2%。這意味著迪士尼的600億美元投資計劃大概率將主要用于現有單體項目的擴建,而不會擴大主題樂園的整體規模。
上海迪士尼的“喜”與“憂”
上海迪士尼樂園自2016年開園以來,為迪士尼創造了巨大的收益。截至2023年4月,上海迪士尼累計接待游客逾1.13億人次,實現旅游收入超615億元,年均收入高達88億元。2023年游客接待量再創歷史新高,達到1300萬人次。
然而,上海迪士尼的成功也帶來了香港迪士尼的經營困境。由于內地游客接待量的逐年下滑,香港迪士尼開始由盈轉虧,并走上了持續虧損的道路。為了提振業績,迪士尼對香港迪士尼進行了多輪擴建,但依舊難逃虧損泥潭。
迪士尼樂園的高昂固定成本與市場競爭
迪士尼主題樂園的管理成本是國內大型游樂園的五倍,這意味著在經營杠桿效應的作用下,迪士尼對于客流量以及游客消費能力的要求極高。此外,項目的選址不僅要兼顧經濟發展、人口密度、交通、氣候以及其它旅游配套設施,還需要重點考慮市場競爭。
近年來,環球影城、樂高樂園等主題樂園的快速崛起對迪士尼也造成了一定影響。因此,除非未來中國經濟以及消費能力能夠取得超預期的大幅增長,否則中國很難產生第三座迪士尼樂園。
迪士尼樂園的經濟與社會效益
盡管迪士尼樂園面臨著諸多挑戰,但其所創造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卻是巨大的。例如,華特迪士尼世界度假區在2022年為佛羅里達州帶來了400億美元的經濟效益,創造了超過25萬個就業崗位。在中國香港,香港迪士尼在2022年平均聘用約4700名全職及1400名兼職員工,累計為香港經濟帶來約1161億港元增加值,相等于本地生產總值的0.27%,累計創造27.72萬個就業崗位。
上海迪士尼的文化融合與創新
上海迪士尼樂園在建造伊始,便將經典的迪士尼故事與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相融合,提出了“原汁原味迪士尼,別具一格中國風”的美好愿景。例如,“十二朋友園”將迪士尼的經典卡通形象與中國十二生肖相融合;“漫月軒”餐廳以中國建筑風格為基調,并以中國具有代表性的山川、江河、森林、沙漠、大海為主題,劃分為五個不同的就餐區,菜品也以本土特色美食為主。
上海迪士尼樂園開幕八年來,一直沒有停止過文化、藝術、科技創新的步伐。從瘋狂動物城到70多個全新的娛樂演出項目,每一位全新亮相人物都為游客帶來驚喜。
中國文旅市場的現狀與未來
中國文旅市場近年來呈現出快速發展的態勢,但同時也面臨著諸多挑戰。一方面,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消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文旅產品的需求日益多樣化;另一方面,市場競爭也愈發激烈,國內外主題樂園紛紛搶灘中國市場。
未來,中國文旅市場需要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提升:
產品創新:不斷推出具有創新性和吸引力的文旅產品,滿足游客的多元化需求。
文化融合:將本土文化與文旅產品深度融合,打造具有獨特魅力的文旅品牌。
服務質量:提升服務質量和游客體驗,增強游客的滿意度和忠誠度。
市場營銷:加強市場營銷和品牌推廣,提高文旅產品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結語
迪士尼600億美元的投資計劃雖然令人矚目,但也反映出了主題樂園市場的競爭與挑戰。對于中國文旅企業和政府相關部門來說,可以從迪士尼的成功與失敗中汲取經驗,不斷提升自身競爭力,推動中國文旅市場的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