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點滴思考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明確提出“健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體制機制”,這是對當前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的最新要求,是重慶扎實推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的總方略和總遵循。這里,就理解把握“健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體制機制”的深刻內涵,總結反思重慶文旅融合發展的諸多不足,健全重慶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體制機制等問題,談談個人的點滴思考。
準確理解深刻內涵,推進文旅融合實踐
準確理解“健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體制機制”的深刻內涵,是推進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發展的重要前提。
文化的本質特征是人的變化,凡因人而帶來變化、能夠給人帶來變化的一切存在,都屬于文化的范疇?;谖幕吐糜紊疃热诤习l展理念的文化,并非只是黨委宣傳部門和政府文旅部門管理的意識形態、新聞宣傳、公共文化、文化遺產、文化產業等狹義文化,而應該是指人們經過社會實踐而獲得的物質、精神的生產能力和創造的物質財富、精神財富的總和,也就是廣義的文化。除去天然存在且有利用價值的自然財富,凡是經過人們勞動而形成的物質財富、精神財富的創造能力和創造出的物質財富、精神財富的成果總和,都是文化?;诖耍N植業、林業、牧業和漁業等第一產業,采掘、制造、電力、煤氣、水生產和建筑業等第二產業,科學技術、交通運輸、通訊、商業、餐飲、金融、教育、公共服務等非物質生產部門組成的第三產業,都屬于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中的文化范圍。
旅游的本質特征是精神愉悅,是基于外出旅行、以游覽觀光為主題的休閑性、享受性、體驗性綜合消費行為,包括但不限于吃、住、行、游、購、娛等消費方式。旅游作為消費行為,以三大財富作為基礎保障。一是自然財富,即土地、山巒、礦藏、植物、生物、溪河、海洋、氣候等具有旅游價值的自然資源,是一切物質財富、精神財富的原料來源和布局場所。二是物質財富,即能夠滿足人類衣、食、住、行、游、購、娛、用和教育、健康、繁衍等需求的各類物質載體。三是精神財富,即人們從事智力活動所取得的成就,包括但不限于哲學、宗教、文學、史學、藝術、歷史遺跡、非遺項目和科學技術等各類精神產品。
基于對文化和旅游本質特征的理解可知,文化本身具有旅游屬性,旅游本身依靠文化支撐。提倡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就是要將物質財富、精神財富與自然財富(自然資源)融合起來,形成文化+旅游的聚集模式,實現文化的旅游化,增強旅游的文化性,強化文化和旅游本就存在的天然聯系,讓文化和旅游雙向奔赴、聚合裂變,發揮出更多更好的文化和旅游價值,為人們提供更加豐富多彩的精神享受??墒?,基于文化+旅游的融合發展還不能滿足消費者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還必須走“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的路子。所謂“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就是文化和旅游發展,要融合面更廣,融合量更大,融合度更深,融合質效更優,將原來的文化+旅游提升為文化×旅游,實現文化和旅游融合從聚集效應到乘數效應的轉變。
健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體制機制,是當前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的重中之重。所謂健全體制,應當是健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的管理體系、管理制度和管理形式。所謂健全機制,應當指健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的內部管理方式,目的是推動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落到實處,拓新境界,收到成效。
完整把握全新要求,總結反思發展短板
按照“健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體制機制”的總體要求,總結反思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中存在的不足之處,是重慶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的基礎工作。就全市而言,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主要存在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是文旅融合內涵存在認識偏差。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這個概念大家耳熟能詳。但是,這里的文化,包括哪些內容,這里的旅游,指的哪些方面,這是的融合,具體是什么要求,人們未必完全清楚。更多的人,習慣于把文化理解為宣傳部門和文旅部門管理的狹義文化,而沒有想到文化應當是除自然資源之外的物質財富與精神財富的總和。認識上的偏差,往往導致人們在文化和旅游融合中的視野和思維受限。
二是文化資源挖掘梳理沒有到位。從各個區縣反映的情況看,單就狹義文化而言,目前對文化資源的挖掘梳理還沒有到位。有的資源雖有挖掘,但挖掘深度不夠,特點沒有提煉出來。有的資源,本來很有旅游開發價值,但挖掘梳理完全沒有涉獵。從廣義文化而言,農業、工業、建筑、科學技術中的文化元素和旅游價值,往往沒有引起應有的重視,更不用說挖掘梳理。
三是文化資源旅游轉化利用不力。重慶有很多標志性的文化資源,但至今沒有實現符號化、載體化和旅游化。如,以巫山為中心方圓300公里,是中國最早最大的古人類起源帶,但至今沒有一個古人類科普博物館;以巫山大溪命名的大溪文化,是新石器時代重要的文化遺址,但遺址遺物散失于民間,至今沒有一個遺址博物館進行展示;以巫溪寧廠鹽泉、彭水郁山鹽泉和沿江眾多鹽泉為代表,重慶是中國早期鹽業基地,但至今沒有一個鹽業歷史博物館;大禹治水傳說,知名度高,但至今沒有可供憑吊的遺跡,更沒有相關旅游產品開發;巴文化是重要的根柢文化,至今影響深遠,但圍繞巴文化,至今沒有一個真正能夠吸引游客濃厚興趣的旅游產品;李白、杜甫、白居易、劉禹錫、蘇軾、黃庭堅等文化名人,曾經在重慶留下足跡,創作詩篇,但至今罕有他們的歷史遺跡。
四是旅游景區文化賦能嚴重不足。相當一部分旅游景區,有山有水有田園,可是沒有文化賦能,缺乏人文內涵,因而游客覺得沒有嚼頭品頭,感到淡泊寡味。以巫山的巫峽神女景區和大寧河小三峽景區為例,講解員往往習慣于用各種動物形象來比喻山形水態,而對巫山特有的古人類文化、巫文化、鹽文化、棧道文化、神女文化、詩歌文化(楚辭與竹枝詞起源)、名人文化等,景區卻少有符號化呈現。以長壽湖西岸公園為例,長壽文化只用不同風格的“壽”字書法來呈現,又硬植入浪漫鵲橋、情人谷、情人坡等所謂愛情文化,而對當地特有的長壽文化、樂溫縣城遺址、荔枝道文化、水電文化、紅巖文化等能夠吸引游客的文化元素,卻沒有充分呈現,嚴重影響了游客的觀光體驗。而一些鄉村旅游景區,文化植入往往是清一色的農耕文化,呈現出來的東西大同小異,沒有新意,讓人感到審美疲勞,無法吸引游客眼球。
五是文旅融合體制機制沒有激活。文化和旅游合并組成文旅委之后,狹義文化與旅游融合得到有效推進。可是,目前的文化和旅游發展,宣傳部門和文旅部門都在管,兩者如何分工,各有側重,需要明確和完善。而廣義的文化和旅游融合,遠遠超出宣傳部門和文旅部門的職能,如何把相關部門和企事業單位統籌起來,需要提出更佳解決方案。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區縣除宣傳部、文旅委管理文化和旅游之外,還有文化旅游管理中心、文化旅游開發建設平臺公司、景區管理運營公司等層級,如何精簡程序,提高效率,有待研究改進。
做深做實融合文章,加快文旅發展躍升
重慶的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目前尚處于起步階段,還有很多需要拓展和提升的空間,為此提出幾點建議:
一是組織文旅深度融合發展專項調研。就全國而言,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至今大約十個年頭。十年來,重慶的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有哪些成績,有哪些典型,有哪些經驗,有哪些不足,未來有哪些構想和思路,很有必要組織專業團隊,深入區縣、景區、文旅相關事業企業和國內先進地區,進行一次專項調研,形成可供資政決策的調研報告。
二是重構文旅深度融合發展總體思路。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動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讓人們在領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靈之美”的重要指示和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健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體制機制”的最新要求,結合重慶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的成績與不足,學習借鑒全國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的經典案例與先進經驗,很有必要組織專門團隊,對重慶文旅深度融合發展的總體思路進行重構。
三是挖掘梳理可轉化利用的文化資源?;谖幕吐糜紊疃热诤习l展視野,分市級和區縣兩個層面,對全市廣義和狹義文化資源進行一次全面梳理,根據可供旅游轉化利用的價值大小進行排隊。對這些資源如何與旅游深度融合發展,提出建設性意見和建議,制訂轉化利用計劃,并提出轉化利用的項目清單。
四是開展文旅深度融合發展集中行動。對全市景區景點和吃、住、行、游、購、娛等旅游環節,進行一次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的集中行動。每個區縣,每個景區景點,每個旅游環節相關事業企業機構,都要提出集中行動任務計劃,該提升文化的立即提升,該植入文化的立即植入,讓全市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在較短時間內來一次較大的飛躍。
五是創新文旅深度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健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的行政體制,市級和區縣建立文旅深度融合發展聯席會議制度,凡廣義文化與旅游深度融合發展的相關部門主要負責人,都作為聯席會議成員,聯席會議負責落實市委、市政府和區縣委、區縣政府關于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的總體部署。處理好黨委宣傳部門與政府文旅部門的職責關系,處理好區縣宣傳部、文旅委、文化旅游管理中心、文化旅游平臺公司、文化旅游運營公司、文化旅游民營企業等機構之間的關系。健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的運行機制,通過理念強化、目標確立、內容選擇、模式探索、方法指導、過程監督、效果評價、考核獎懲等措施,建立能夠極大促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的全新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