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的“場景化時代”
所謂場景化文旅,就是通過將旅游所在地的空間、文化、價值觀和生活方式等諸多元素融合在一起,形成具有沉浸感、體驗性、互動性,便于新媒體等媒介進行傳播的場域和情境。場景化文旅作力一種新的旅游消費形態,跨越了歷史與現代、現實與虛擬,讓游客在想象的世界中感受樂趣,比單一的風景游更有吸引力。
一、文化賦魂
常說文化是靈魂,旅游是載體。場景一定要有靈魂,這就是在地文化、主題文化,以及直擊人心的文化I。文旅新場景不再是簡單的觀覽過程,而是通過多線性、多重性的體驗和參與,讓旅游者體驗和享受到迥異的文化浸潤、故事情景和角色身份,使游客產生強烈的代入感、參與感,獲得更有品質的文化體驗,并愉悅地為品質體驗和享受“買單”。如山西的《又見平遙》以行走式演藝講述地域文化,以“帶入感”的情境演繹歷史故事,把晉商文化和百年平遙古城演繹得活色生香,讓游客在一場場沉浸體驗中產生情感共鳴,互動體驗,愉悅消費。
二、業態賦形
文旅新場景是業態、產品、服務的立體化集成,作為一種生活體驗方式,必須要有多元化的消費體驗業態(形態),也就是常說的“內容為王”、“產品為王”。新場景,鑒當把與生活密切相關的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購娛”都場景化而已,如“吃”的場景、“住”的場景、“行”的場景、“游”的場景、“購”的場景以及 “娛樂”的場景;
而且根據消費需求和消費喜好,選擇適當的業態和業態的配比,并不斷實行產品迭代和業態創新。比如,杭州西溪濕地的漁夫之旅,在原有的景區里創意設計了一些微體驗點,如乘船、捕魚、摘菜、游客用自己獲得的食材做一頓飯......新業態,接地氣,旅游者樂此不疲。
而許多鄉村民宿正在通過“特色吃、品質住、智慧行、個性游、創意購、潮玩娛”的業態創新,成為人們喜愛的鄉愁體驗新場景、美好生活新空間。
三、科技賦能
以VR、AR為代表的虛擬現實、增強現實、人工智能、光影技術、5G、元宇宙以及數字技術、聲光電技術的深度運用讓沉浸式體驗成為可能,并為文旅新場景的體驗品質賦能。通過科技和藝術的完美結合,旅游者呈現心靈震撼的視聽盛宴。《重慶1949》采用炫酷的舞臺科技與紅色故事完美結合;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運用5G+VR、投影技術、紅外技術打造大運河文化沉浸式體驗場景,非常火爆。張家界的《又見大庸》以科技講述故事,以創意演繹場景,運用創新技術和環境營造打造出與劇情相符和情境,全方位調動觀眾的“視、聽、嗅、味、觸”五感體驗,體驗更為生動、更為深刻。無錫華萊塢景區則以影視產業+元宇宙技術,營造了一個虛實結合、身臨其境的數字文旅新場景。
四、創意賦新
新消費催生新玩法,新場景成就“新物種”。
適應新一代消費者從“看”到“玩”的需求和喜好,劇本殺、文旅+音樂、文旅+電競、文旅+定向、文旅+研學以及非遺市集、書茶雅集、國風國潮、露營房車等新型的休閑娛樂方式的等“新玩法 “,讓場景更好玩、體驗更沉浸、消費多樣化。而空間“微創新”,在原有的物理空間,疊加一個新的體驗內容,成就一個 “新物種”。如長安十三時辰,在原有的商業地產中還原唐朝市井場景,讓游客換裝進入體驗,體驗盛唐穿越之旅。而無錫黿頭渚景區則“切割時間換空間”,一個賞櫻產品,創意做成了晨賞、午賞、暮賞、夜賞四個場景,不僅做成了品牌,還有效地提增了消費。
五、生活賦美
旅游消費不僅走向體驗經濟,而且已經進入“顏值經濟”、審美新時代。一個引人人勝的場景,一定是一個美輪美奐的盛境,一場美滋美味的盛宴,引入旅游美學、生活美學、城市美學、鄉村美學,描繪一個畫面,講述一個故事,營造一種場景,讓旅游者走進這個故事,喜歡這個場景,且成為故事和場景的參與者、體驗者和共享者。文旅新場景,本質上就是高顏值、高品質的生活場景,就是創造和引導消費的生活場景。“從文化進去,從旅游出來,從旅游進去,從生活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