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投新征程|重慶文投集團舉辦“重慶之眼”重慶大劇院廣場迭代升級文化沙龍
為貫徹落實重慶文投集團“三攻堅一盤活”改革工作,高效盤活重慶大劇院存量資產,豐富城市文化供給,提升城市文化建設,更好滿足市民對文化生活的多元化需求,8月1日下午,重慶文投集團邀請文化、演藝、歷史、建筑等方面的專家學者,在重慶大劇院時光里書吧舉辦“重慶之眼”大劇院廣場迭代升級文化沙龍,重慶文投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冉斌出席,黨委委員、副總經理高嶺主持。
重慶大劇院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倩對“重慶之眼”大劇院廣場迭代升級方案作講解介紹。重慶大劇院擬在高效盤活現有存量資產的基礎上豐富城市文化供給,進一步提升城市文化建設,融合周邊城市夜景營造一體式休閑體驗空間,形成開創性的都市休閑新玩法。整體打造方案將分成三期進行,第一期將著力打造大劇院-2層國潮文化街區和市民休閑承載區,具體為文創IP快閃區、文創IP區、live house區、“日茶夜酒”景觀休息區以及市民音樂市集“江畔小歌會”五個區域板塊,并以“1+N”的方式實現市場化運作。“江畔小歌會”將以周、月、半年及年度為周期邀請本地專業歌手舉辦活動,與“江畔音樂會”IP形成互補,達到推廣重慶本土音樂,發現重慶音樂資源,暢享重慶文化故事的目的。
重慶市城市規劃學會顧問、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學術委員會名譽主任何智亞說,重慶大劇院的優勢在于區位最好、視野最廣、背景最靚、夜景最美、標識性最強,也是重慶市十大社會文化事業項目中最有影響力的項目。大劇院及外部廣場還有很大的潛力空間,可以結合長江嘉陵江交匯處的壯闊山水景觀為“江畔小歌會”重新賦名,提升格局和政治高度。何智亞建議,一是利用大劇院內部場館現存的大量閑置空間,與室外廣場迭代升級聯動產生更大效益,二是減少不必要的限制,營造為大眾休閑娛樂服務的輕松環境,三是先行確定部分意向性的入駐商家,根據文化內容和入駐商家類型來制定設計形式和建造手段形成街區特色,四是在外部廣場設置藝術裝置,豐富廣場空間,在增加文化屬性的同時作為引流旅客打卡,五是聯動江灘公園、三洞橋等區位資源,在與江灘公園整體空間中形成互動互補,六是提質增效,實現軟硬件的同步提升,引流打卡的同時提升文化消費水平,將人流量轉化為實際經濟效益,七是注重可逆性和可變性,街區、舞臺搭建的臨時建筑易于改動以適應不斷變化的需求,八是繼續深化文化方面的研究和策劃,發掘江北古城墻、教堂、明玉珍墓等江北城歷史記憶。
重慶史研究會會長周勇說,重慶大劇院既是外界了解重慶、讀懂重慶、推廣重慶的展示之窗,也是重慶從城市文化的角度去觀察中國、觀察世界、觀察中外文化交流的窗口,這就是“重慶眼”的含義。要打造“重慶眼”為重慶文投集團戰略性、引領性投資城市文化的大IP,大劇院則作為“重慶眼”IP的第一落點和標志,引領集團整體文化產業項目。在大劇院廣場的整體風貌上,要融合巴渝特色與時尚表達,在客流增加的同時關注車輛承載量的問題。音樂概念既是迭代升級方案中的核心內容,也應該成為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大劇院自有的高端文化演出、江畔音樂會與江畔小歌會要在不同層次上滿足市民音樂需求,整體性打造本土音樂品牌,在“江畔小歌會”的打造中不斷發掘民間音樂能量,創作宣傳重慶、歌唱重慶、傳播重慶、耀眼重慶的歌曲。
重慶大劇院籌建組專家成員傅南寢說,重慶大劇院與悉尼大劇院在地理位置和文化定位上均有相似之處,在迭代升級中要著力打造國家乃至世界演出最高水平陣地。要統籌資源,將劇場內部活動與外部空間相結合達成更大規模的活動效果,實現游客從游覽到消費的轉換,提供各類附加服務,為不同需求的來訪觀眾推出量身定制的觀影游玩套餐,達成資產最大化、商業利潤最大化,完成演出和文化旅游的高度融合。重慶大劇院提檔升級應當與重慶城市更新相結合,爭取政府相關政策支持,聯動交通、文旅、通訊、城市規劃等多部門實現外部資源調配,在履行重慶大劇院文化高地職能的同時兼顧創造商業價值。
重慶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總工程師趙芾說,重慶大劇院在迭代升級的過程中要進行外生性擴展,梳理周邊環境配合內生性改造,達成商業效益與公益性的最大化。同時大劇院及廣場的城市景觀要與兩江四岸的其他景點達成互生性,通過結構性改造擴大室外廣場城市景觀規模,游客可以在許多城市觀景點肉眼觀看大劇院及周邊美景,借此擴大影響力。此外,大劇院可以借鑒飛利浦“燈光節”靈感,依托固定節日或日期舉辦活動表達固定主題,在市民心中將IP具象化,同時梳理大劇院附近交通資源,改善停車環境,將不利的交通狀況轉化為展現重慶獨特交通規劃魅力的窗口。
重慶市設計院有限公司副總建筑師王凱說,重慶大劇院地處江北城這一歷史文化非常豐富的空間,從地理位置上來說也是江北廳縣廳分治的文化起點。大劇院廣場迭代升級是用城市更新的手段對區域歷史規劃進行補充完善,可以通過商業設施和外部空間活動規劃搭建起城市與自然的連接面,完善重慶大劇院、城市濱水空間和城市內部空間的聯系,恢復城市邊界的生長性。此外,大劇院可以搭建起智能數據的管理系統,做好智能化應用,同時在外部空間投入運營的過程中,做好資源統籌,確保衛生、急救設施點的全覆蓋,排水、電力等技術設施的更新換代,注重周邊環境的改造布局,在“江畔小歌會”的打造過程中,塑造一個兼具自然、時尚和文化價值的IP。
廣州山水比德設計股份有限公司重慶公司副總經理陳明浩說,重慶大劇院廣場迭代升級可以借鑒韓國釜山歌劇院、挪威國家歌劇院等臨水歌劇院建筑設計,打造更多與水體高度結合的美陳裝置,為重慶大劇院建筑本身與江畔消落生態帶的自然景色起到空間上的關聯和柔化作用,在室外廣場平臺區域可以進行光影設計,與重慶大劇院本身的夜晚燈光形成聯動。大劇院作為市民休閑活動的場地,也應考慮小眾文化產業的導入,留住劇目入場、散場時產生的客流量,匯集眾多小眾文化,增添更多文化屬性。
北京千美奇智廣告有限公司創意總監徐歌說,“江畔小歌會”的舉辦場次可以配合國家層面重大事件、節假日的節點節奏,達到吸引中央媒體關注的目的。在“江畔小歌會”的舉辦過程中同步挖掘重慶自己的音樂符號,打造“成都”之于成都,“彩云之南”之于云南的流行曲目。此外,在街區運營中應該積極響應國家促消費政策,打造消費熱點,做到商業效益與公益性兼顧。同時,重慶大劇院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同時也要求在迭代升級的過程中更為注重安全問題。
冉斌在總結時表示,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建立優質文化資源直達基層機制,強調培育形成規模宏大的優秀文化人才隊伍,給集團以極大的鼓舞和激勵。重慶大劇院既是重慶的文化中心,也代表著重慶對外的開放形象,自成立15周年以來上演了4000余場演出,國內外精品劇目在此匯集,同時也是坐擁兩江四岸美景和江北城的豐厚歷史的水上明珠。“重慶之眼”包含了內容之眼、形象之眼、開放之眼、美麗之眼、數據之眼、歷史之眼、未來之眼、流量之眼等八個概念。在下一步迭代升級的過程中,重慶文投集團和重慶大劇院將首先注重內容為王,其次做到內外兼修,運用系統思維統籌資源,在大劇院廣場打造良好的文化形象,同時營造安逸、和諧的娛樂氛圍,消除安全、穩定和意識形態方面的隱患。在街區的建設中以必要必須為原則,避免布點堆砌浪費,構建兼顧商業效益與公益性、傳統歷史和時尚現代、為廣大人民服務的對外形象。
冉斌說,本次專家座談會是一場真正的文化盛宴,為重慶文投集團及重慶大劇院“重慶之眼”大劇院廣場迭代升級的工作提出許多寶貴意見。下一步,重慶大劇院將積極探索聯動周邊資源,提升建設文化演藝綜合體,發揮重慶大劇院的旗幟引領作用培養本土演繹團體,發掘優秀文藝作品,匯聚重慶本土文化靈氣,打造文化集散區,匯集音樂、雕塑、展陳等藝術元素,開發重慶大劇院研學基地。重慶大劇院將采納各位專家學者的建議意見,不斷完善迭代升級方案,在細化成熟的基礎上推動項目落地,切實發揮好市場機構的力量,將戰略研究與具體執行有機結合起來,推動重慶大劇院真正成為“重慶之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