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歷史學家、重慶史研究會會長周勇:仲夏夜的寄語——寫在“重慶文化會客廳”揭幕之時
編者按:2024年夏日,重慶文投集團“重慶文化會客廳”揭幕。重慶歷史學家周勇教授發表即席講話,深情寄語“重慶文化會客廳”這株黃葛小苗。本公眾號征得周勇教授同意,首發他的這篇講話,以記載這一文化盛事。
仲夏時節,大雨初霽,氣爽天清。“重慶文化會客廳”好戲開場。
中山四路是重慶最美的街道,85號公館是最熟悉的地方。紅綢揭開,“重慶文化會客廳”熠熠生輝。
這是對重慶傳統文化的傳承,是其中國和世界價值的彰顯,也使它在新的時代有了新的定位。
“重慶”,這是我們共同的家園。這座江山之城,自有江山品格、江山豪情,三千年巴渝青史,八百載重慶美名,這是極具辨識度的中國名片。
“文化”,是最感溫暖、最持久的力量。文化體現城市的品味,人文精神是城市的靈魂。在這塊土地上,巴渝文化源遠流長,革命文化彪炳史冊,三峽文化享譽世界,抗戰文化可歌可泣,移民文化感天動地,統戰文化獨具特色。今天,在姹紫嫣紅的中華文化百花園中,重慶多彩多姿,魅力無限。
“會客”,是它的功能。重慶是一座移民的城市,造就了重慶人開放包容的精神氣質,廣交天下朋友。當年住在隔壁曾家巖50號的周恩來,就告訴從延安來的共產黨人們,要想在重慶站住腳、扎下根,離不開勤學、勤業、勤交友。
最后就是這個“廳”——今天的85號創意公館。打開大門,就連上了中山四路,它就是一個廣交五洲友、廣結四海緣的所在。
開埠以來,西方文化就在中山四路扎根生長。抗戰時期,這里的德安里是戰時中國中樞所在,毛澤東與蔣介石在這里歷史性握手,籌劃中國前途命運;曾家巖50號是中國共產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前哨陣地,毛澤東、周恩來曾在特園與各中間黨派商討建國大計,國共兩黨在桂園簽下雙十協定;求精中學曾是反法西斯同盟國美軍的總部,1945年8月10日日本宣布乞降,人民歡慶勝利的第一掛鞭炮在這里炸響。1949年11月30日,劉伯承、鄧小平率領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了重慶,當時二人就入駐德安里。修建成渝鐵路、大禮堂、文化宮、體育場,解放大西南、大西藏的決策,都產生在這里。1958年毛澤東主席視察重慶時也下榻在中山四路。可以說,中山四路匯聚了中國近代與現代、共產黨與國民黨、中國人與美國人、新中國與舊中國、中國共產黨第一代與第二代領導核心、新重慶與老重慶等眾多歷史因素,是一個具有極高歷史文化價值的歷史街區。
85號創意公館落腳于此,何其有幸。
我們在這重慶的風水寶地,以文會客,以文交友,共商文化大計,共建文化強市,“重慶文化會客廳”就是它的新名稱、新名分、新風貌。
在這個仲夏之夜,我們把“重慶文化會客廳”這株黃葛小苗,種植這里,讓它生長在中山四路的沃土之中,期待它夏日種植,蓬勃生長,成為重慶文化的又一棵參天大樹。
我更希望,它那優良的種子,播撒在8萬平方公里的重慶大地上。讓每一個重慶人都生活在文化當中,讓每一個重慶人都多一點書卷氣,我們就可以更好的來建設我們重慶這個文化強市。讓重慶成為重慶人的重慶,成為中國人的重慶,也是全世界的重慶。
2024年7月于十駕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