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沙龍分享|文化可以成為最大的亮點和賣點
在董宇輝的直播演講過程中,最值得關注的不僅僅是口才,更不是顏值,而是表達過程中無處不在的文化魅力,這也是文化產業區別于其他產業的魅力。文化產業分為文化的產業化與產業的文化化。文化的產業化,是將諸如圖書、音樂、戲劇的文化形式做成產品,形成產業,這是文化的產業化。而產業的文化化,是挖掘其他產業中的文化元素,用文化加以包裝賦能,這就是董宇輝在干的事情。通過董宇輝的講解,重慶的火鍋、小面、菜刀也變成了文化載體。聽了董宇輝的直播再吃這碗小面,追求的已經不僅僅是感官享受,而是精神享受。我們文化產業從業者從中得到啟示的是,應該拓寬思路,用文化的角度去觀察、賦能、開發身邊的所有產業,讓身邊的產業因為我們講的故事變成文化產業,讓越來越多的產業文化化。
那么多的文化人在做直播,為什么董宇輝最成功。一是他演講的內容特點。董宇輝最大的優勢是出口成章,引經據典。中國傳統文化是每個中國人骨子里的文化基因,當聽到董宇輝在賣一袋大米的時候都能引用唐詩宋詞,我們骨子里的文化基因就會被喚醒,情不自禁地被吸引,原因是每個中國人都會被我們的傳統文化所深深吸引。二是董宇輝擁有講好故事的能力。董宇輝在直播時的狀態仿佛一位身邊隨處可見的鄰家小伙,沒有距離感。他談吐間的深入淺出就像是閱讀一首白居易的詩詞,董宇輝的直播既得到了莫言、余華這樣的大作家欣賞,也是“全民丈母娘”的心頭愛,充分證明了他講述的故事不只是陽春白雪,也不只是下里巴人,而是雅俗共賞。三是董宇輝如何具備講好故事的能力。除開天賦,也得益于他幾十年來把讀書作為真正的愛好和習慣,得益于他在新東方課堂的歷練,得益于他在干這份工作的時候的真誠與熱愛。董宇輝多年前在新東方課堂上認真備課和演講的時候,一定并不知道未來會獲得什么樣的成功,但仍然非常認真地去對待每一次授課,每一次引經據典,出口成章。支持他這么做的,是對文化的熱愛,是對他所從事的事業的熱愛。
董宇輝的成功,有幾點值得我們文化產業從業者借鑒。一是要堅持文化賦能。要善用傳統文化,這是我們永遠的大IP,永遠可以把中國人的文化DNA喚醒。作為一名版權工作者,我要友情提醒大家,唐詩宋詞不受版權保護,因為已經過了保護期。使用李白的詩,蘇東坡的詞來講述文化故事,為文化產品賦能,既能獲得良好的效果,又能規避版權風險。二是無論營銷還是宣講,要學會董宇輝講故事的能力,追求傳播的親和力,用簡單的話表達復雜的思想。三是平時要積累文化厚度,厚積薄發,要發自內心的熱愛從事的工作和事業,像董宇輝那樣真正熱愛,堅持堅守,但行好事,莫問前程,成功反而會不期而遇。
技術變革和更新也給文化產業帶來了機會。現今社會的物質得到極大豐富,許多傳統產業反而失去了活力,出現了產能過剩的情況,因為傳統產業都是滿足需要的產業,是物質需求,人的物質需求能力是有限的。但文化產業不一樣,文化滿足的是人的愿望,是精神享受,人的愿望可以是無限的,一個愿望滿足了,新的愿望又產生。我之前在重慶大劇院觀看《驚夢》,覺得這樣優秀的精神產品,再多也不嫌多。去北倉藝術空間看重慶藝術大市場的展覽,也感覺這種藝術享受,再看也看不夠。從董宇輝直播就可以看出,善于運用文化的手段去傳播產品,文化可以成為最大的亮點和賣點。這是當代社會的發展趨勢,也是我們文化產業的機會。董宇輝利用文化給產業賦能,他抓住了這個機會,下一步,就看我們的了。
重慶市版權代理有限公司
魯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