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施策開創新時代思政課建設新局面
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對學校思政課建設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不斷開創新時代思政教育新局面,努力培養更多讓黨放心、愛國奉獻、擔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思政課建設更是黨領導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新時代新征程,思政課建設必須要有新氣象新作為。
加強思政課教材建設
思政課不僅僅是傳授理論知識的場域,更是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主渠道和主陣地。當前,外部環境嚴峻復雜,思政課建設更需要不斷更新理念,及時將黨的創新理論融入思政課教學的全過程,引導學生廓清理論迷霧,筑牢理想信念之基,把穩人生航船之舵,推動其在學好用好黨的創新理論過程中成長為堪當大任的時代新人。
教材建設是國家意志在教育領域的直接體現,思政課教材體系建設應更加充分地服務國家戰略布局,更加緊密地跟隨時代發展潮流,更加精準地對接育人需求。首先,要堅定政治方向,明確思政課教材體系建設的價值導向。必須充分汲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最新成果,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核心內容,建設具有中國特色、詮釋中國精神的思政課教材體系;其次,加強思政課教材體系建設還要順應時代變化,提升思政課教材體系建設的創新水平。教材建設應與時代進步同頻共振,與社會發展相得益彰。因此,必須以開放心態加快推進教材數字化轉型,最大限度強化思政教育的靈活性與實效性;與此同時,加強思政課教材體系建設更要強化制度機制,尤其要注重健全教材使用監測、問題處理以及激勵引導等機制,為思政課教材體系的完善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
拓展思政課建設格局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推動形成全黨全社會努力辦好思政課、教師認真講好思政課、學生積極學好思政課的良好氛圍”。落實這一點,首先,要縱向貫通相互銜接的大中小學思政課體系,深入推進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建設;其次,要橫向融合專業課程思政元素,發揮思政課與其他課程的系統育人作用,實現“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同向同行;與此同時,還要積極調動社會資源和力量,在全社會搭建思政平臺,讓思政教育走出學校,走進社會,實現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拓寬思政課建設的視野和格局。
思政課不僅是一門政治理論課,更是一門涉及對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進行全方位培養的課程,因此,開創思政課建設新局面,離不開對其內容問題的深入探討。豐富思政課建設內容,首先應做到融入大時代,緊密結合新時代以來黨和國家事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生的歷史性變革,緊密結合脫貧攻堅、全面小康等生動素材,將正在發生的鮮活的時代故事、正在進行的偉大的時代變革融入日常教學之中,讓學生在感受時代脈搏中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做到“兩個維護”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其次,豐富思政課建設內容應善用黨史以事析理,將黨的百余年奮斗歷程、輝煌成就和寶貴經驗融入教學內容中,引導學生正確把握歷史發展的主線,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第三,豐富思政課建設內容應做到解讀大道理,生成因時而進、培根鑄魂、啟智潤心的思政課教學內容,增強課程的精準導向、深化理論內涵并強化思想深度,確保學生在這一過程中能最大限度地吸收理論知識并深刻地感受到精神熏陶。
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強化管理機制
強教必先強師,思政課教師的政治素質和道德水平直接影響著人才培養的質量,因此,加強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首先要從涵養其道德情操、夯實其專業功底著力,實現“傳道授業解惑”的“經師”和“人師”的統一;其次,加強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還要構建包括學生評價、教師自評、教學督導評價等多維一體的綜合評價體系,充分發揮其“指揮棒”功能,推動思政課教學質量的顯著提升;再次,加強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更要完善相應的激勵機制,增強思政課教師的職業認同感與責任感,鼓勵其發揮示范引領作用,推動思政課教師隊伍素質的整體提升。
強化思政課建設是一項基礎性、長期性、系統性工程,要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切實落實黨委的主體責任,推動建立健全黨委統一指揮、黨政齊抓共管、各部門職責明確、全社會協同合作的工作機制,確保思政課建設活動的順暢實施;還要優化思政課建設監管體系,建立健全組織架構,承擔制定思政課建設規劃藍圖的責任,組織開展思政課教學質量評估和教學評審等工作,監督思政課建設相關政策措施的有效執行;同時,要強化思政課建設的政策支持力度,依據國家政策導向和各級各類學校的實際情況,全力確保人員配置、設施配置、管理體系及待遇保障等關鍵要素的充分落實,為思政課建設的順利推進構建一個穩固的政策與制度支撐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