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非標商業大盤點
不同城市性格孕育出的非標商業氣場皆不相同。
重慶,這座山城的地形落差消除著各式建筑的形態界限,曲折巷道的移步穿梭承接著多樣景觀,是非標商業天然的孵化地。爬坡上坎之中,平添別樣趣味。
基于重慶獨特地形與城市建設的歷史背景,重慶的非標商業項目有2大集結地:歷史文化深厚的老街/抗戰遺址,承載城市記憶與市民生活的老廠區/社區。
據贏商網重慶分站不完全統計,渝中區、江北區、南岸區,是重慶非標商業項目數量最多的“三巨頭”。為展示重慶當下非標商業百態生機,筆者拜訪了重慶非標商業項目的一線操盤手,從他們的視角中洞察重慶非標商業的獨特基因。
龍門浩老街·下浩里
- 以“策展”思維介入運營
每一個初來乍到龍門浩老街·下浩里的人,都會先被入口步道旁的景象“驚”到;菩薩、土地公、土地婆等多尊神像整齊排列,接受善男信女的香火供奉,“神仙歡迎你”的場景十分魔幻。
緊接著,當你開始爬坡上坎,看見地上醒目的標語:“重慶會懲罰每一個不愛運動的人”,才恍然大悟:這一切發生在重慶,合理。
龍門浩老街·下浩里位于重慶南岸區南濱路、東水門大橋北側,前身為百年老街——下浩(下龍門浩)。19世紀末起,這里洋行別墅林立、商賈云集,抗戰時期大量使領館、內遷學校入駐,一時風起云涌、形成龐大的中西風格融合建筑群。
2017年,下浩里老街更新計劃啟動,需要修繕的老街區域總占地面積約35.7畝,總建筑面積約1.7萬平方米;2023年9月28日,采用“城市針灸”模式,通過“原址原建、原面積、原高度、原風貌”4個原則進行修繕建設后的龍門浩老街·下浩里( 下文簡稱“下浩里”)全域開放。
用文化藝術共創運營團隊用“策展”思維介入下浩里,讓煥新后的老街繼續在城市中自然生長。
下浩里運營團隊總負責人薛薇曾是重慶原美術館的館長,團隊伙伴的工作背景都和藝術文化策展相關,并非“科班出身”的商業地產人。
具備跨界能力的運營團隊選擇用文化藝術共創的方式更新老街:比利時當代漫畫·中國西南青年藝術家聯展,聯動重慶、成都兩地十三家知名書店舉行“漂流書展”,啟動“城野共振計劃”帶來樹下音樂會、音樂藝術雅集、城野療愈市集、國內首個新能源越野摩托車城市障礙賽……
在原生空間特色與藝術文化碰撞下,下浩里年輕、先鋒、有趣的氣質逐漸成形。
孵化重慶在地創新品牌招商上,聚焦更具設計、場景、更懂重慶的本土品牌,營造更有記憶點和場景力的文化商業氛圍。這里既有原老街上迄今百余年的品牌“段氏奇香花生米”,同時引入一批具備藝術、設計等文化藝術創意背景的重慶本土創新主理人品牌,包括“重慶中式下午茶之光”和山茶食店、重慶折耳根專門店“來折里”……
錯落交織的特色店鋪,共同構建出下浩里人文融合創新的“氛圍感”,也讓這里成為重慶在地創新品牌的孵化地。
截至今年2月,下浩里共招募了新消費及主理人品牌40余家,包含品牌民宿業態2家,文創產業機構14家,出租率80%。其原創文化及策展內容平臺-下浩人文事務所,在2023年共舉行藝術策展等各類活動126場——包含設計論壇、藝術展、攝影展、畫展、音樂會等,共計27萬人參與,8000萬次媒體曝光。在這個過程中,運營團隊練成了“六邊形戰士”:既要搭臺豐富的活動,又要協助主理人們解決經營問題,還要負責不斷改善維護建筑空間,對原住民們開設的店鋪還要進行視覺、品牌建立上的指導......“和入駐商家共同成長”,下浩里負責人薛薇這樣描述團隊工作的日常。
薛薇表示,下浩里的招商標準實際是內核共振,運營團隊期待和三觀同頻的主理人相遇,一起為大眾提供一個城市的多樣切片。
重慶開埠遺址公園
- 功能復合型的立體融合空間
重慶開埠遺址公園,是重慶市級重大建設項目,位于南濱路8公里人文岸線的中心節點,由重慶市地產集團旗下全資子公司重慶渝地遠見文化產業有限公司傾力打造。占地5.03公頃,整個項目以立德樂洋行舊址群為基礎,順應山地地形而建,有8處文物保護建筑,2處優秀歷史建筑和7處復建建筑。就算歸類到非標商業項目行列,重慶開埠遺址公園的業態也豐富到有些復雜:它集歷史陳列館、市民公園、城市會客廳、夜間經濟、品質消費等多重功能為一體。
運用自然空間打造網紅打卡點
項目運營方表示,運營開埠遺址公園的難點有三處:一是如何保留中西建筑風貌,又要滿足商戶使用需求;二是如何展現國際化、城市會客廳的定位;三是如何在商業端將多重需求整合。面對如此復雜的空間形態和需求,公園操盤團隊找到了屬于重慶開埠遺址公園的運營之道。
區別于其他城市更新商業街區,開埠遺址公園擁有約15%建筑密度的中西碰撞建筑群+65%綠地率。項目在原有的建筑基礎上進行修繕和復原,一磚一瓦重現中西交融的建筑風貌;同時以尊重歷史和文物活化利用為導向,運用不同自然空間,結合時代審美元素,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觀光打卡點位。
例如,利用三層坡道竹編裝飾打造了特別的場景,使其成為重慶熱門網紅打卡點。
“低、中、高”一體的消費場景
依據山形地勢,項目規劃呈現了強“立體感”的消費場景:
臨江低區以重慶開埠歷史陳列館為主(在立德樂洋行倉庫舊址上打造)充分挖掘內部空間,利用藝術化與科技化的整合與創新,利用藝術與科技的整合與創新,以聲光電打造沉浸式場景互動體驗、講述重慶百年之變。
中區引入了東西壩壩茶、青年文化空間、威士忌吧、茶飲、咖啡館、火鍋、滑板等業態,超大的觀景臺承擔起市集、城市秀場、市民休閑等功能。
高區則以多棟獨立建筑為主要空間,引入品質餐飲、民宿、酒店、演藝中心,肩負起展現城市國際化、品質消費的責任。
重慶開埠遺址公園像是一個立體的城市生活舞臺,游客在陳列館里領略百年歷史,年輕人們在滑板公園騰挪轉移,周圍社區的居民在觀景臺休閑,這片百年建筑場域煥發新生。
TESTBED2貳廠文創公園
- 文藝范重塑工業遺存
TESTBED2貳廠文創公園,前身為建立于1937年的“中央銀行印鈔廠”的貳廠,2017年煥新亮相,既保留了老廠房舊樓風貌,又融入當代藝術設計,是年輕人熱愛的文藝潮流聚集地。
“TESTBED2貳廠文創公園”之名,是相對于倫敦泰晤士河東岸的TESTBED1園區而言,兩者都是出自英國著名建筑設計師威廉·愛爾索普(Will Alsop)。
“小眾+大眾”的文藝范
誕生之初,貳廠就集結了一批最早的主理人店鋪,例如治愈系貓咖“玄武的貓”、承載跨國愛情故事的“MINT冰淇淋”等,至今仍在園區中運營。隨處可見的涂鴉墻,以及星羅棋布的創意工作室、藝術展覽,釋放著小資“文藝范”。
據貳廠文創公園總經理王飛介紹,疫情期間,“文藝”“設計”的商業路線難以為繼,項目選擇將地理位置優勢最大化,引入面向大眾的品類和品牌,從特立獨行走向了大眾親民;推出自有廠牌“TESTMART試集-夜游神試集”打造一個集藝術、互動、市集為一體的場域。
如今的貳廠文創公園里,既有奇丑的猴子咖啡、喧鬧東方大氣茶、大王油茶、馬登工裝等重慶本地原創品牌,也有大口堡、霸王茶姬等連鎖品牌,以及調性十足的酒店民宿融入其中,既有小眾趣味、也有大眾享受。
“文藝范”也在不斷回歸,貳廠內的T2國際當代藝術中心聯動第三方不間斷舉辦豐富的藝術共創活動和展覽,為大眾帶來不同的藝術之旅體驗。
強文旅屬性不斷加持強文旅屬性,為貳廠文創公園注入不一樣的發展動力。電影《從你的全世界路過》曾在此取景,電影中的同款天臺“愛情天臺”至今仍是貳廠最受歡迎的網紅打卡地,可以俯瞰渝中區乃至對岸的一線景色,720度感受嘉陵江沿線美景。
今年4月,德國總理朔爾茨參觀了TESTBED2貳廠文創公園,讓這個已經擁有穩定大流量的非標商業項目又一次成為焦點。德國國務秘書甚至還在貳廠園區的文創店【來都來啦】內,購買了文創胸針,說“要給女兒帶一個”。
轉型后的貳廠文創公園里,在最艱難的時候穩住了客流和消費基本盤,也摸索出了第二生長曲線,成長為重慶商業地標。2021年被確定為第一批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2022年,獲評為國家工業旅游示范基地;2023年入選第二批國家級旅游休閑街區名單……
北倉&北倉里
- 用商業溫度“活化社區”
北倉文創街區,位于重慶千億級商圈“觀音橋商圈”,地處龍湖重慶北城天街、九街兩大繁華潮流聚集地之間。
項目占地兩萬余方,前身為建造于上世紀60年代的重慶江北紡織倉庫,目前整個街區公共文化空間與文創商業空間各占50%,公共圖書館、藝術展覽空間、文創市集與近150家品質商戶落戶其間。
2016年,改造后的北倉文創街區正式開放,一批特色文創品牌和小店陸續在街區內以及周邊多點開花。2023年,北倉設計團隊在政府的牽頭與支持下,開始主導啟動街區周邊塔坪社區的首輪更新,以「北倉里」的新形象展現在大眾眼前。
“北倉里”改造涉及房屋44棟、72個單元、近13萬平米的社區空間,北倉文創街區總負責人李傳波建筑設計師出身,帶領團隊將日常出行、公共空間、產業運營、文化植入等諸多維度納入考量,打造出了一個“寶藏社區”。
在公共空間上,項目團隊在政府支持下對車行道的硬化鋪裝、建筑外立面、人行道改造、導視系統、公共景觀、公共線網都進行了優化提升。在商業運營上,咖啡店、甜品店、餐飲店、古著店、手作商店、雞尾酒吧、創意料理、異國料理散落在社區的各個角落。
據統計,近一年,北倉里新增了近50家店鋪,改造區域已累計新增約2000個就業崗位、區域文商旅綜合產值達到2億元。
由此,“北倉+北倉里”開啟打造青年友好、鄰里友好、人人友好和諧型街區的積極探索。酷暑時,小紅書×新重慶市民影像計劃×北倉文創街區攜手天友,給重慶市民發高溫補貼;北倉×小紅書發起重慶老街的「小美City Walk」,跟著門店地圖解鎖北倉店鋪;春節時在社區里擺“百家長桌宴“、舉辦”藝術年貨節”……社區生活與商業運營,同頻共振、活力共生。
N37橋角角夜光營地
- 山城獨有的橋下潮流聚集地
橋角角夜光營地,是橋下“灰空間”的再利用,位于“橋都”重慶的嘉華大橋和石門嘉陵江大橋之間的馬路下,是一個集運動、美食、江灘步道為一體的年輕潮流消費目的地。在社交媒體上搜索“橋角角”,關聯的都是最受年輕人歡迎的游玩消費場景:野歌音樂會、江邊火鍋、野灘灘BBQ酒場、陸沖板、極限飛盤......
獨特的空間感,讓橋角角夜光營地捕獲大量關注,但也有一些傳統商業場地無法想象的困難:全戶外、汛期風險、水電氣設施.....每一件都是新的挑戰。
橋角角負責人為了找到應對汛期的方案,自主研究成了半個“汛期抗洪專家”。“做了十多年盒子商場,現在都要從頭開始。”負責人表示。但也正是因為擁有大量盒子商業運營經驗,橋角角也有了更多可能。
民主村
- 新潮主理人品牌相映成趣
民主村社區,建于上世紀50-90年代,是國營建設廠的家屬區,常住人口8000多人。這里曾有150多棟老居民樓,最長的房齡超過70年。隨著建設廠搬遷、年久失修,社區環境破舊臟亂,配套功能缺失。2021年11月,九龍坡區正式啟動民主村片區城市更新項目。通過微改造,在保留原有建筑、街巷肌理、歷史記憶的同時,完善居住功能,提升人居環境品質,原生生活肌理和節奏被完整留下。
大量的年輕人涌入這個生活氣息濃厚的社區,帶入更多潮流、創新、新鮮的生活方式。據了解,民主村一期,目前入駐近70個主理人品牌,店鋪藏在社區里,咖啡館、面包店、服裝買手店與菜場、肉店、五金商店們和諧共處,處處都有反差感帶來的驚喜感與趣味性。
紫薇路
- “煙火氣+時尚范”融合共生
紫薇路商業街,位于渝北區龍塔街道,千米長的街道兩側集聚了墨西哥餐廳、東南亞風情酒吧、精釀啤酒、烘焙飲品、精致中古店等150多家特色商鋪。
早在2019年以前,這里是一條以副食零售、汽修汽配、農貿市場為主要商業形態的老街。面對周邊社區環境,以及觀音橋城市級商業街區巨大的競爭和影響力,紫薇路提出了“無特色不引進 非精品不薈萃”的招商標準,既有煙火氣,又具時尚范。
2024年4月重慶紫薇路通過全國社區商業街示范評審,成為全國社區商業街區建設出色案例。
三洞橋PARK
- “洞天”主題景觀吸睛
三洞橋是重慶江北城現存至今的文化遺址,2023年在此基礎上修建的三洞橋PARK正式亮相。
項目處于重慶“兩江四岸”核心區——江北嘴中央商務區,由4.9萬方開放式特色商業街區與4萬方城市公園共同組成,以“橋洞”、“連廊”、“退臺”、“步道”構筑而成,從中國古典拱橋藝術中汲取靈感打造三洞空間&穹頂廣場&洞天觀景臺等多個“洞天”主題景觀空間。
開業之時帶來一大批新興品牌:例如騰勢汽車西南首店以濱江獨棟的城市展廳亮相,還有INGSHOP潮流買手店西南首店、Specialized閃電騎行俱樂部西南首店等。
戴家巷
- 懸崖邊的百年老街
戴家巷街區,緊鄰洪崖洞景區,面朝嘉陵江、位于懸崖之上,占地面積約45畝,曾是熱鬧的商賈往來之地。隨著碼頭運輸的衰落,逐漸從繁華的商業中心沒落為懸崖邊的破舊棚戶區。
2021年更新改造后的戴家巷老街區對公眾開放,現已成為集文創市集、精品酒店、藝術展覽、渝味餐飲等為一體的都市人文新地標,并在2023年榮獲由住房城鄉建設部辦公廳頒布中國人居環境獎。
山城巷歷史文化街區
- 經典老建筑“變”夜經濟示范區
山城巷位于重慶“九開八閉”城墻保護中南紀門至金湯門段,有臨崖棧道的吊腳樓、明清時期的石朝門、海派風格的石庫門建筑厚廬、法式教堂。山城巷沿崖而上,依山而建,共同構成了傳統的山城人居空間。
在業態方面,既留下了原有的燒餅鋪、熨斗糕鋪、老茶館和火鍋店,還引入餐酒吧、咖啡、文創店、創意共享空間等多元業態。2023年,山城巷歷史文化街區榮獲重慶市商務委發布的市級夜間經濟示范區榮譽。
針對“非標商業”,一線操盤手們都有個共識:非標商業,本質依然是商業,需要遵循商業的基礎運作邏輯。空有“非標”概念,而缺乏經營思維,難以生存。
筆者認為,當下非標商業如火如荼,但遠沒有到總結方法論,形成“標品”的時候,這個領域依然處于群雄逐鹿,乾坤未定的初創階段。不過,一些行業內總結的運營共性已經浮出水面:
尊重原生空間特性是非標商業得以生長的基礎。
非標商業運營必須與品牌方深度連接,必須拋棄只收租金的房東思維。
審美和社群將成為非標商業的核心競爭力。
在地性和公共性將成為評判非標商業能否走得更遠的重要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