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響北疆文化品牌 推動文化產業發展
文化產品和服務是北疆文化的重要載體和具體展現形式。加強文化資源開發轉化,結合北疆文化基本特征,打造更多體現北疆文化內涵特點的產品和服務,是傳承文化根脈、展現文化魅力、打響文化品牌的應有之義。
賡續中華文脈,展現連續性和傳承性。北疆文化連續性、傳承性的基本特征,為文化資源轉化提供了“富礦”、涵養了“水源”。當前,全國各地積極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盛唐文化、敦煌文化、古蜀文化等品牌已成為地方最具代表性的文化金名片。北疆文化時間跨度長、地理空間廣、文化元素多,必須加強文化資源梳理和文化符號提煉,披沙揀金、疏源浚流,方能使“富礦”更富,“水源”更豐。一方面,要通過調動區內外專家學者、基層文化工作者、民間文化愛好者等力量,按照文化元素、時間脈絡、地理分布等分類梳理潛力資源,建設北疆文化IP“資源轉化庫”,為下游轉化環節提供優質文化內容支撐。另一方面,建議舉辦以北疆文化IP轉化為主題的文化創意設計大賽,鼓勵有條件的本土文化企業、設計團隊建立北疆文化IP“產品孵化庫”,打通內容遴選、創意設計、研發生產、營銷推廣等關鍵環節,打造穩定成熟的北疆文化IP轉化產業鏈和人才鏈。
堅持守正創新,加快數字化和智能化。北疆文化創新性、時代性的基本特征,為文化資源轉化提供了基本方向和主要路徑。傳承和弘揚北疆文化,最根本的目標之一是提煉其中蘊含的時代價值,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助力內蒙古經濟社會發展。文化數字化是推動文化傳承創新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北疆文化轉化過程中時代性與創新性的重要結合點。當前,與廣東、上海等發達地區相比,我區在文化數字化方面的基礎較為薄弱,相關企業和項目較少,亟需加快文化產業數字化布局,讓北疆文化以現代表達融入公眾日常生活。一方面,要強化基礎數據整合,建立北疆文化數據庫,將文物古籍、遺址遺跡、非遺技藝、文藝作品、傳統紋樣等歷史文化資源進行數字化存儲和管理,方便公眾查詢和使用。另一方面,拓展數字資源應用場景,鼓勵本土企業開發以北疆文化為主題的數字化產品和服務,在博物館、文化館等公共文化場館和旅游目的地建設北疆文化數字體驗空間;與國內頭部文化科技企業合作,開發包含北疆文化元素的VR全感劇目,多渠道、立體化展現北疆文化的時代價值和創新成果。
立足多元一體,彰顯統一性和認同性。北疆文化統一性、認同性的基本特征,為文化資源轉化明確了主線任務、厚植了獨特優勢。推動北疆文化建設是自治區黨委立足全方位建設模范自治區提出的重要決策部署,在資源轉化、產品打造、品牌營銷等各個環節,都應緊扣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條主線進行謀劃,這是最基本的價值取向,更是北疆文化的特色和優勢??v觀中華文明演進歷史,鮮有邊疆省區像內蒙古一樣,自戰國時期便納入中原政權管理體系,在擁有亙古悠長的文化脈絡的同時,又擁有燦爛多元的民族融合歷史,這樣多元一體的文化特質,使北疆文化既有“詩和遠方”的神秘感,又有“文脈歸一”的認同感。在圍繞紅色文化和草原文化、農耕文化、黃河文化、長城文化打造文化產品、規劃文旅項目時,既要呈現每種文化一脈相承的發展路徑,更要講好不同文化融合交織的演進歷程。如紅山玉龍中所蘊含的原始宗教禮制因素、匈奴鷹頂金冠背后的胡漢交流融合、蒙古族服飾對中原傳統服飾的影響等,這些直觀生動的文化交融例證能夠豐富產品內涵,增加故事感、話題度和感染力,于無聲處浸潤人心、成風化人。
推動跨界融合,提高輻射力和帶動力。北疆文化包容性、多樣性的基本特征,為文化資源轉化提供了廣闊的應用路徑。內蒙古地域遼闊,在不同區域內形成了多種多樣的地域文化類型,在各個時期持續吸收不同文化元素,造就了豐富多樣、兼容并包的北疆文化,這種包容性、多樣性為文旅產品打造提供了無限可能。一方面,要厚植地域優勢、優化配套服務。我區各盟市文旅資源獨特、產業基礎扎實,但優質資源較為分散、單一地區游客吸引力不足。要在北疆文化大框架下,基于多樣性文化資源,提煉興安盟紅色文化、河套農耕文化、“幾字彎”黃河文化等特色化地域符號,打破地域界限,串聯相似文化內容,做精代表性文化產品和項目,優化配套基礎設施和服務,設計北疆文化特色旅游線路,提供更加豐富、獨特的文化體驗。另一方面,要推動北疆文化特色融入更多行業產品和服務中,如將北疆文化元素融入家居用品、服裝、建筑、景觀等工業設計領域,增加產品轉化的多樣性和豐富性,將北疆文化的影響力擴大到更多領域,輻射帶動其他業態高質量發展。
暢通內外循環,增強競爭力和影響力。北疆文化和平性、開放性的基本特征,為文化資源轉化提供了充足的市場空間。作為我國向北開放重要橋頭堡,內蒙古地域狹長、內連八省區、外接俄蒙的區位特點,為北疆文化產品和服務“走出去”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一方面,要大力拓展國內市場,做好北疆文化品牌體系建設和營銷推廣,及時解讀當下流量密碼、流行趨勢,打造特定“爆款”,瞄準電競、二次元、潮玩、國風等不同消費圈層,在社交網絡平臺定向宣傳推廣;支持文化企業與國內知名文化企業、文博單位合作,聯合設計具有北疆文化內涵的聯名產品,提升產品附加值和競爭力;主動搭建展示窗口和合作平臺,辦好自治區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遴選優質企業和品牌產品參加深圳文博會、長三角文博會等知名文化展會,提升北疆文化品牌知名度。另一方面,要更加重視國際市場,大力發展對外文化貿易和跨境旅游,結合北疆文化特色培育一批對外文化貿易集聚區和國際旅游品牌;組織拳頭產品和企業參加中國—蒙古國博覽會等境內外重要國際性展會和文化交流活動,推動北疆文化產品和服務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