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全力打造影視之城 每年安排約3000萬扶持資金
6月24日,2024年全市電影工作會暨重點項目發布儀式在永川區舉行。會議回顧了2023年重慶電影工作成績,并對今年的重點工作進行了部署。接下來,我市將從精品內容、培育主體、專班服務、打造平臺四個方面發力,抓好電影IP開發、影視配樂、電影評論工作,全力打造影視之城。
經過多年的發展,重慶已經成為全國影視拍攝的“天然攝影棚”,每年有電影、電視劇、網絡劇等100多個劇組在重慶取景拍攝。與此同時,一大批“重慶造”電影也已經在路上。
記者從會上了解到,抗戰題材動畫電影《火鳳重天》已被納入全國人民院線首批15部上映影片之一;都市體育勵志題材電影《沖·撞》、英模事跡題材電影《我們的名字》已完成拍攝,并順利取得了電影公映許可證;聯合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挖掘山火題材,順利完成了電影《山城騎士》的備案立項;電影《夜幕將至》獲第六屆平遙國際電影展“費穆榮譽最佳影片”。
截至目前,重慶在國家電影局注冊電影制片單位已達380余家,連續兩年增長超過10%。2023年備案立項電影項目53個,同比增長29%。電影扶垚計劃累計資助項目94個,落實資金4500余萬元。
重慶的電影產業鏈條也在不斷完善。永川區建成面積1萬平方米的科技片場,目前正在加速第二期建設,全力打造以數字攝影棚、展覽廳、錄音棚和置景車間為核心的“西部影視基地”;江津區建成公安、醫院、家庭戲拍攝場景1萬平方米;大渡口區建成集攝影棚、道具器材庫、錄音制作棚于一體的影視基地;巴南區建成10個實景影視棚;兩江新區建成有150余個實景拍攝空間的影視動漫文創園。
全市電影市場穩步發展。2023年發行電影396部,累計放映323.8萬場,同比增長33%;3017.4萬人次觀眾走進影院,票房收入12.14億元,同比增長66%,相關指標處于全國前列。此外,全市每年放映惠民電影15萬場,觀影群眾達1300余萬人次,電影公共服務不斷提升。
從推動影視示范基地建設到優化影視產業發展鏈條,近年來,重慶通過一系列舉措,推動電影產業高質量發展。尤其是資金方面,今年開始,市電影局將每年投入約3000萬元資金,專項扶持反映現代重慶特質、具有重慶煙火氣的現實題材電影項目和動畫類電影項目創作。
昨日的會議現場,永川科技片場、江津白沙影視基地、大渡口四號倉庫影視基地、重慶兩江影視動漫文創園、巴南影視基地、武隆天生三橋影視基地被正式授牌成為首批“重慶市影視基地”;由市委宣傳部、市電影局牽頭,聚焦影視產業打造的“文化·光影重慶”數字應用正式上線;多個重點電影項目進行了集中簽約,東方美之(北京)影業有限公司與重慶出版集團達成合作,本土青年作家陳泰湧的長篇小說新作《小乾坤》將被改編成同名都市題材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