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深度融合 推動重慶文旅高質量發展
節假日是一個地方觀察經濟的最佳窗口。根據重慶市文化旅游委消息,端午期間全市累計接待國內游客701.44萬人次,同比增長9.5%;實現旅游總收入41.23億元,較2023年同比增長17.9%。這系列數據足以說明端午假期,重慶文旅市場正強勢復蘇,文旅消費正釋放巨大潛力,文旅融合正展示出廣闊前景。
端午假期,重慶文旅市場強勢復蘇,展示文旅融合巨大潛力。端午節,是我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文化內涵,是中華民族傳統節日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端午佳節,重慶市沙坪壩、榮昌、潼南等各區縣開展“我們的節日·端午”主題活動,特別是組織開展龍舟賽、非遺展、民俗演出等,讓市民游客充分體驗傳統文化。端午期間,重慶市共開展群文活動250場,吸引78.11萬市民游客參與;博物館、紀念館推出56個臨時展覽、75項社教活動,接待觀眾35.45萬人次;開展傳統文化體驗展示展銷活動156場次,100余名非遺代表性傳承人、160余項非遺代表性項目向觀眾展示非遺文化的魅力。這各具特色、豐富多彩的端午節文化活動,也讓各景區迎來了游客高峰,激發了重慶市文旅消費活力。端午假期,重慶實現納入重點監測的旅游景區接待游客223.8萬人次,按可比口徑增長10.7%……各個景區在文化活動加持下,消費熱情高漲、消費場景熱鬧,這充分展示了文旅融合的巨大潛力,在這種融合中正涌動著重慶文旅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無限活力。
推動文旅深度融合,重慶還需“融”出發展新境界。重慶端午期間火爆的文旅市場背后,也是重慶一以貫之地推動文旅融合發展的結果。近年來,重慶各景區都更加注重文旅融合發展,注重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努力形成“1+1>2”的倍增效應。不過也應看到,重慶近年來在文旅融合上作了諸多努力和探索,但要想“融”出發展新境界,更好為文旅經濟高質量發展增添動力,還有很長的路需要走。比如重慶在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做得還不夠,一些項目就保護而保護、就建設而建設,或者就文化講文化,沒有把傳承創新、展示體驗、觀光旅游、休閑娛樂等做成一篇文章,群眾精神文化獲得感不強,對社會和經濟帶動溢出效應不明顯。這些都需要重慶加快思維模式的轉變,進一步找準兩者相容性、契合處、聯結點,確保“融”得自然、“合”得協調,確保真融合、融真合,不斷實現優勢互補、相得益彰。當前,重慶就是要以加快建設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為牽引,更好地傳承、發展好文化,繼續挖掘、利用好人文資源,創新旅游業態,豐富旅游供給,讓重慶旅游的“文化味”更加濃厚,讓巴渝優秀的傳統文化和紅色文化通過旅游市場,走進人們的心靈深處,遠播四海九州,從而形成“1+1>2”的倍增效應。
端午佳話年年說,文旅融合更不同。這一個有“文化味兒”的假期,讓我們看到文旅融合正展示出廣闊前景。在推動文旅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背景下,期待重慶繼續縱深推進文旅融合,加快建設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加快打造新時代文化強市,讓充滿活力的新重慶奔騰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