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以習近平文化思想為指引 擔負起新聞輿論工作使命任務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文化建設擺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并作出一系列重大戰略部署。習近平總書記在新時代文化建設方面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內涵十分豐富、論述極為深刻,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形成了習近平文化思想。黨中央召開全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會議正式提出習近平文化思想,在新征程上高舉起了我們黨的文化旗幟。持續深入學習宣傳和貫徹落實習近平文化思想,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新聞輿論戰線的一項重大政治任務。作為新時代的新聞工作者,要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文化思想,深刻把握這一重要思想的豐富內涵、精髓要義和實踐要求,修黨性之本、明方向之要、悟科學之法、筑能力之基,做到政治過硬、本領高強、求實創新、能打勝仗,更好擔負起新聞輿論工作的使命任務,為鞏固壯大主流思想輿論、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作出更大貢獻。
堅定黨性觀念。黨的新聞輿論工作是黨的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性原則是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的根本原則。黨管宣傳、黨管意識形態、黨管媒體是堅持黨的領導的重要方面”“堅持黨性,新聞輿論工作才能有明確的立場和指向”,強調“堅持黨性原則,最根本的是堅持黨對新聞輿論工作的領導”“堅持黨性,核心就是堅持正確政治方向,站穩政治立場”。作為黨的新聞工作者,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必須堅持以黨的旗幟為旗幟、以黨的方向為方向、以黨的意志為意志,時常對標對表,及時校正偏差;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對黨絕對忠誠,始終做到在黨愛黨、在黨言黨、在黨憂黨、在黨為黨。要毫不動搖堅持黨對新聞工作的領導權,旗幟鮮明、理直氣壯講黨性,堅持黨媒姓黨,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以實際行動堅定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要毫不動搖站穩政治立場,牢記“國之大者”,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時刻與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對標對表、自覺看齊,做到黨中央提倡的堅決響應,黨中央決定的堅決照辦,黨中央禁止的堅決不做。要毫不動搖堅持“政治家辦報”,所有新聞報道、評論理論文章和融媒體產品都要體現黨的意志、反映黨的主張,高標準高質量宣傳好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
提高理論素養。“一個民族要想站在科學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沒有理論思維。”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我們提高判斷能力、把握傳播規律、做好新聞工作的“總鑰匙”。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新聞觀是新聞輿論工作的靈魂。山無脊梁要塌方,人無脊梁會垮掉。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必須挺起精神脊梁”,強調“全黨都要加強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學習和運用,提高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是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是推動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不斷向前發展的科學指南,是我們做好新時代新聞輿論工作的強大思想武器。要堅持不懈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特別是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文化思想,堅定自覺用以武裝頭腦、指導新聞實踐。要在真學真懂真信真用上下功夫,堅持先學一步、學深一層、多悟一分,努力做到知其言更知其義、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要在深化內化轉化上下功夫,把這一重要思想的世界觀、方法論和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轉化為自己的科學思維方法,用以掌握新聞輿論工作的內在規律,用以提升新聞報道、評論理論、媒體融合、業務管理水平,把理論思維貫穿到每一篇稿件撰寫、每一個產品制作、每一個版面審看之中。
堅守人民立場。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宗旨,是黨的新聞工作者必須堅守的價值取向。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黨性和人民性從來都是一致的、統一的”“堅持人民性,就是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以民為本、以人為本”“只有堅持黨性原則,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才能確保新聞媒體始終為人民服務,而不是為少數人服務”。新時代以來,廣大新聞工作者在脫貧攻堅的主戰場躬身實踐,在抗疫、抗洪、抗震第一線逆行出征,在創新發展、鄉村振興、文化傳承等領域深入調研,用一篇篇沾泥土、帶露珠、冒熱氣的新聞作品為人民的偉大奮斗和火熱生活鼓與呼,這正是堅守人民立場的生動寫照。要堅持從習近平文化思想中汲取智慧和力量,進一步站穩人民立場,滿腔熱忱為人民抒寫、為人民抒情、為人民抒懷,始終心系人民、謳歌人民。要把筆觸和鏡頭對準人民群眾,讓基層百姓始終成為新聞報道的主角,及時把人民群眾創造的經驗和面臨的實際情況反映出來,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要走好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積極主動地深入基層、深入群眾,通過駐村蹲點等實踐平臺和工作機制,多同廣大基層群眾交朋友,和群眾坐到一條板凳上,了解群眾的所思所想所盼,讓報道真正做到上連黨心、下接民心。
增強創新意識。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也是黨的新聞工作者必須始終具備的職業素養、始終堅持的工作志向。新聞輿論工作立于時代潮頭,引領風氣之先,是最需要創新的領域。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守正創新是我們黨在新時代治國理政的重要思想方法”“對文化建設來說,守正才能不迷失自我、不迷失方向,創新才能把握時代、引領時代”“宣傳思想工作要把握大勢,做到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當前社會輿論錯綜復雜,傳播形勢瞬息萬變,價值觀念多元多樣,要在激烈的輿論斗爭、觀點交鋒中贏得主動,在媒體競爭、話語權爭奪中贏得優勢,關鍵還是要靠守正創新。守正,就是守住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守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個根脈,守住長期實踐中形成的政治優勢、成功做法、寶貴經驗,歸根到底是守住正確政治方向、價值取向、輿論導向。創新,創出來的是新思路、新話語、新機制、新形式,加快轉變不適應創新發展要求的那些思想觀念、思維方式、行為方式和工作方法,在緊扣時代主題中創新,在解決實際問題中創新,在強化科技賦能中創新。要把創新意識融入稿件策劃撰寫全過程,從策、采、編、發各環節全流程發力,下大氣力改進文風,努力推出更多叫得響、有深度的精品力作。要勇于走出舒適區,克服思維慣性和思維定式,大膽探索、大膽嘗試、大膽突破,讓創新成為一種思想自覺、行為自覺。
踐行“四力”要求。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這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明確要求,是新聞工作者提高本領、履職盡責的重要途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宣傳思想干部要不斷掌握新知識、熟悉新領域、開拓新視野,增強本領能力,加強調查研究”,強調“各級宣傳部門領導同志要加強學習、加強實踐,真正成為讓人信服的行家里手”。當年范長江跋涉數千公里、走遍大半個中國,真切感知人民困苦,創作出力透紙背的《中國的西北角》《塞上行》等經典作品。我們要撲下身子、邁開步子,練好調查研究的基本功,多到基層一線抓活魚、找實料、取真經;增強望聞問切的功力,善觀大勢、見微知著,既能見人之所見,又能見人之所未見;勤于思考,勤于動腦,善于從繁雜問題中把握事物規律性、從苗頭問題中發現事物趨勢性、從偶然問題中認識事物必然性,深入挖掘現象背后的本質;把寫好文章當作本分,在語言表達上精益求精、永不滿足,“精神到處文章老”,對自己出手的文字負責。全媒體時代,新聞工作者就要堅持全方位鍛造自己,涵養高素質、全媒型、復合型的真本領,掌握十八般武藝,這樣才能在主戰場上發揮主力軍作用。
樹立國際視野。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聞工作者要當好黨的政策主張的傳播者、時代風云的記錄者、社會進步的推動者、公平正義的守望者,必須具有國際視野。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開放包容始終是文明發展的活力來源,也是文化自信的顯著標志。中華文明的博大氣象,就得益于中華文化自古以來開放的姿態、包容的胸懷”“我們要強化問題意識、時代意識、戰略意識,用深邃的歷史眼光、寬廣的國際視野把握事物發展的本質和內在聯系”。新時代新聞工作者肩負著聯接中外、溝通世界的職責,必須秉持開放包容的心態,以海納百川的寬廣胸懷打破文化交往的壁壘,為推動文明交流互鑒、營造良好國際輿論環境貢獻媒體力量。要涵養胸懷天下、放眼世界的境界,保持對世界變局的敏感,及時掌握世界形勢發展變化、世界上出現的新事物新情況,以廣闊的國際視野汲取國外的經驗教訓和有益成果,用更多優秀新聞作品引導人們更加全面客觀地認識當代中國、看待外部世界。要始終堅守中國立場、中國視角、中國關切、中國擔當,善于運用國外受眾聽得懂、愿意聽的話講好中國故事,堅持融通中外、貫通古今推進話語創新,在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中彰顯新聞工作者應有的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