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舉辦版權轉化運用促進高質量發展研討會—— 找準“版權+產業”切入點,聚智增效
“知識產權轉化運用促進高質量發展”是今年知識產權宣傳周的主題,也是知識產權領域未來一段時間的工作重點。具體到版權領域,如何加快版權轉化運用,如何通過版權轉化運用促進高質量發展?對于一個城市而言,又該怎樣通過城市文化IP的打造,實現文化的傳承與發展?這些都是需要深入思考和探索的話題。
由重慶市版權局指導、重慶市版權保護中心主辦的版權轉化運用促進高質量發展研討會日前舉行。研討會以“聚智慧、增質效”為主題,以期通過業界的實踐探索、學界的深度思考,找準“版權+產業”的切入點、突破口,把握版權工作發展的趨勢方向,提出加快版權轉化運用的思路對策,通過有效推進版權創造、保護和運用,加快構建新質生產力,有力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助推新重慶建設。
版權是新質生產力的催化劑
今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要求重慶市要主動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奮力打造新時代西部大開發重要戰略支點、內陸開放綜合樞紐,在發揮“三個作用”上展現更大作為,不斷譜寫中國式現代化重慶篇章。
“版權工作是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衡量社會法治環境和營商環境成熟度的重要指標,也是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制度土壤,在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中肩負著重要的使命和責任?!敝貞c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新聞出版局(市版權局)局長馬然希一語道出版權在推動社會經濟創新發展中發揮的重要作用。
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版權產業增加值達8.97萬億元人民幣,占GDP的比重為7.41%。2023年,我國著作權登記數量增幅較大,全年的著作權登記總量超892萬件,同比增長40.46%,版權轉化運用成果豐碩。近年來,國內部分沿海發達地區通過強化版權保護,極大地激發了城市的創新活力,通過加強版權保護,營造出優良營商環境,助推了產業加速發展。
馬然希提到,包括版權在內的知識產權是重要的生產要素和財富資源,一頭連著創新,一頭連著市場,既是創新成果的保護網,也是新質生產力的催化劑。從生產到生活,從企業到個人,從產品到IP,版權正在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版權產業已成為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
“在創新驅動發展的背景下,版權作為知識產權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轉化運用是實現創新成果轉化的關鍵環節。只有將創新成果轉化為實際生產力,才能真正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在重慶郵電大學網絡空間安全與信息法學院副院長、市知識產權研究會常務理事黃東東看來,加強版權轉化運用,不僅是保護創新者合法權益的需要,更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
版權對于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有目共睹,事實上,在我國版權產業高速發展的背后,當前國內文化建設依然面臨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資源需求與不平衡不充分的文化資源供給之間的矛盾,版權轉化與運用仍面臨巨大挑戰。“比如,我們需要及時回應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技術對版權制度的挑戰;我們需要加大版權保護力度,以促進版權交易市場的發展;要加大對古籍、非遺、紅色資源等開發利用的保護力度,依靠版權的內在驅動和有力支撐激發文化創新創造活力、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黃東東說道。
建立起發展版權產業的市場運行機制
作為一座歷史文化名城,厚重的人文積淀為重慶的版權事業發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根據統計,重慶市2020年版權產業增加值為1606.78億元,占全市GDP比重達6.43%,預計到2025年占比將達7.18%,版權產業經濟貢獻率將不斷提升。全市著作權登記數量自2019年突破10萬件至今,仍在不斷增長,重慶版權領域展現出前所未有的創新創造活力。
重慶出版集團黨委委員、副總經理邱振邦以圖書出版的幾個案例為縮影分析了如何推動版權轉化運用。據了解,近年來,重慶出版集團引進版權《冰與火之歌》,輸出版權作品《三體》,還通過國際合作打造了《重慶之眼》《小乾坤》等原創作品。而電影《流浪地球》更是成為重慶出版集團版權創造、轉化、運用的典型代表,電影中的三款比例模型產品(AI機器人“MOSS”、機器狗“笨笨”、數字生命卡)僅用一個月的時間就實現眾籌過億元,衍生品的開發非?;鸨?,供不應求。邱振邦認為,對于重慶圖書版權產業而言,全版權運營非常重要。在這個過程中,要堅持專業主義和長期主義,提升版權產品價值,與作者構建命運共同體,拓寬轉化形式與渠道,建立版權投資體系。
為了更好地開展版權相關工作、統籌重慶市文化藝術版權資源,重慶文化產業投資集團于2019年年底全資控股市版權代理公司,2020年設立了重慶藝術版權孵化中心,希望能在做好版權保護工作的同時探索出一條通過版權轉化運用促進高質量發展之路。重慶文化產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委員、副總經理高嶺介紹,重慶文投集團在堅持做好版權登記代理公共服務的基礎上,積極挖掘版權價值,促進版權交易,探索構建完善的版權產業鏈。集團重點加強數字文化平臺建設。一方面,加快推動“版權多功能服務平臺”建設,規劃版權登記、展示、授權、交易、維權、孵化等主要內容模塊,實現版權工作標準化、便捷化、平臺化、協同化。另一方面,切實提升版權數字化水平,探索推進藝術版權、數字版權等區域性文化要素市場建設,為藝術和數字內容的確權、評估、匹配、交易、分發等提供專業服務。
作為重慶廣電集團中集版權媒資管理與開發為一體的核心職能部門,重慶廣電集團版權中心對集團內外優質版權資源進行運營,目前已基本形成“媒資管理與服務——版權權利管理與風控——侵權監控與版權維權——版權開發與內容運營”全鏈條的版權媒資立體協同體系。重慶廣電集團版權中心執行主任、重慶廣電英度傳媒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喻晶說,在媒資管理與服務方面,重慶廣電集團版權中心對重慶電視臺自1981年建臺以來的節目進行歸檔存儲。目前媒資庫存總量超過38萬小時,并以每年2萬多小時的數量新增。去年,重慶數字影像館全面籌備啟動,通過數字技術賦能媒資影像,積極推動版權媒資向數字資產的轉化。在版權資產的精細化管理與價值挖掘環節,重慶廣電集團版權中心著重依據被侵權情況、市場開發需求等進行專項內容確權和生產資源外購統籌。以2024川渝春晚為例,31個節目涉及20首音樂的不同版權方的不同權利。重慶廣電集團版權中心以專業的內核、市場化的方式協助藝人、伴舞團隊、錄音錄制方等進行了授權鏈條的確定和多類版權合同的簽訂,力爭節約版權成本、防范版權風險、保障品牌產品的版權安全和后續開發安全。
此外,在全面拓展版權運營開發模式上,重慶廣電集團立足珍貴影像,打造重慶記憶品牌,“CBG重慶影像庫”自有平臺、第三方平臺全覆蓋,海內海外平臺多點開花。在自產內容有限的情況下,代理優質節目內容,深耕區縣市場,拓展海外合作,積極開發數字藏品,發展圖片經濟等新市場。
“版權產業與文化、數字產業深度融合、交叉,版權產業也在數字經濟條件下出現了新業態?!秉S東東認為,版權強國的核心要義在于不僅要促進版權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更要建立起培育和發展版權產業的市場運行機制。
深入挖掘中國傳統文化特色IP價值內核
新時代的重慶,是一座充滿文藝氣息的城市。在2023年舉辦的第九屆中國國際版權博覽會現場,重慶展團用聲、光、電及多媒體等科技藝術手段,充分展示了近年來重慶在版權領域的特色亮點,呈現出了“新時代新征程新重慶”的城市形象。
“版權激發文化的創新創造活力,推動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助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版權需與產業、金融、貿易、資本相結合。”重慶理工大學研究生院院長、重慶理工大學重慶知識產權學院教授蘇平認為,高質量的版權創造是促進版權轉化運用的前提。他建議,通過規劃引導、市場培育等方式,大力打造版權創作基地和版權產業集群,為版權產業集群建設發展創造條件和提供便利;全面推動版權數字化發展;促進版權產業與相關產業的深度融合。例如,將解放碑、洪崖洞等重慶地標元素融入文創產品,拓展版權作品的應用場景和市場空間。
重慶新華書店集團黨委委員、副總經理程鋒也有同樣的思路。他認為,在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大背景下,版權產業發展迎來了良好的新機遇,想乘勢而上,需注重爆款產品的打造,建立版權“爆款產品”市場化的打造機制;注重版權場景的建設,打造與城市建設結合的小而美的小景觀,增加體驗感、代入感,讓版權流轉、運用起來;注重優質資源的開發,結合優質資源來進行重點開發。比如,巴渝文脈悠長,重慶大山大水形成的大美城市生態,就是極其豐富的“IP”,可以通過各種方式進行開發傳播和創意設計,提升城市氣質。
一個典型的案例是,重慶新華書店集團近期推出的《什么是重慶》一書,在新華系統已經成功發行13123冊。其順應了現代閱讀需求,創新了內容呈現方式,形成了良好的傳播效應,越來越多的人跟著這本書到重慶旅游。為了更好地開發其IP價值,重慶新華書店集團還根據這本書策劃了5條研學線路,在全市中小學推廣,不僅進一步拓展了書本身的銷售渠道,同時也進一步拓展其內容價值。
“隨著互聯網技術不斷發展和用戶群體的不斷精細劃分,IP呈現典型的互聯網化、文化類IP更具社群裂變價值?!盉站(重慶)公共關系部總監王夢筆以貓耳FM廣播劇為例提到,優質的IP必定是經過市場的檢驗與用戶的雙重篩選。作為內容創新型平臺,貓耳FM積極開展“聲音文化藝術季”“M計劃配音大賽”“聲音文化進校園”等多樣化的活動,堅持版權的文化生產力,深入挖掘中國傳統文化特色IP價值內核,充分運用平臺原創一體化制作優勢,加強優質文化作品創作生產,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用中國版權講好中國故事。
作為全國版權示范園區,招商蛇口重慶金山意庫文創園區依托共享服務中心平臺,打造版權服務體系,為原創版權產品搭建展示平臺,有效搭建了大眾與原創版權產品之間的紐帶。通過與設計師、藝術家合作舉辦展覽、開發產品、獨立銷售,原創產品累計銷售額超過30余萬元,幫助原創版權作者探索版權價值轉化模式。招商蛇口產業園區事業部重慶公司總經理吳光龍提到,未來,金山意庫將積極引入數字文化、數字版權相關企業,與園區企業共同探索版權技術與現代管理模式,提高版權價值轉化效率。
“版權轉化是連接創新與市場的橋梁,版權轉化的效率和效果直接關系創新能力和競爭力的提升?!鄙虾e\天城(重慶)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李章虎從律師實務經驗的視角出發認為,實踐中,版權轉化過程中存在著保護力度不足、轉化機制不健全、市場應用不廣泛等問題,這些都阻礙了版權資源的有效利用和高質量發展的步伐。他建議,通過健全版權保護體系、構建多元化的版權轉化平臺、促進版權國際化運用、加大數字化技術賦能版權轉化,更好地釋放版權資源的潛力,推動經濟和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