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3-05-15 09:00:00
斯卡拉歌劇院芭蕾舞團《巴黎圣母院》
時長:95分鐘(共兩幕,無中場休息)
錄制時間:2013年
亮點:編舞大師羅蘭·佩蒂對維克多·雨果史詩般悲劇小說的濃縮
由傳奇設計師伊夫·圣·羅蘭親自設計服裝
主創團隊:
指揮:保羅·康奈利
編舞:羅蘭·佩蒂
作曲:莫里斯·賈爾
服裝設計:伊夫·圣·羅蘭
演出團體:
斯卡拉歌劇院芭蕾舞團
斯卡拉歌劇院管弦樂團
演出陣容:
愛斯美拉達:娜塔莉亞·奧西波娃(Natalia Osipova)
卡西莫多:羅伯托·波雷(Roberto Bolle)
演出團體
當今的斯卡拉歌劇院芭蕾舞團絕對有資本為他們輝煌的過去而驕傲,這座歷經了兩個世紀滄桑的歌劇院落成于1778年,是最舉世聞名的劇院之一。一代代頗具影響力的歐洲編舞家,如法國芭蕾大師讓·喬治·諾維爾、意大利編舞家加斯帕羅·安吉奧利尼和薩爾瓦多·維加諾等,從舞團的前身斯卡拉皇家舞蹈協會,到1813年斯卡拉歌劇院芭蕾舞團正式成立,都曾為舞團享譽世界做出過杰出的貢獻。自意大利舞蹈理論權威、著名舞者、編舞家卡羅·布拉西斯將芭蕾舞帶入浪漫主義時期起,他的個人風格和對芭蕾技術的創新貢獻,對日后全世界芭蕾舞的發展都產生了深遠影響。在俄羅斯,恩里科·切凱蒂就因推行了意大利芭蕾舞的學術體系,使得謝爾蓋·佳吉列夫領導下的俄國芭蕾舞團提升到了一個全新的發展時期。
20世紀三、四十年代,中歐盛行著自由形式和表現主義舞蹈,歐瑞·米洛斯受當時接手斯卡拉歌劇院的指揮大師阿爾圖羅·托斯卡尼尼所托,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后重建散落的芭蕾舞團。得益于他的聲望,他不僅集合了眾多優秀的音樂家、知名的舞美師,而且請來了包括喬治·巴蘭欽在內的大師擔任客座表演。到了五、六十年代,斯卡拉大劇院成為了全世界舞者夢寐以求的舞臺,1963年,羅蘭·佩蒂的首次亮相就在這里,七十年代的莫里斯·貝嘉,以及魯道夫·努里耶夫等眾多芭蕾明星先后獻舞于此。總而言之,自1965年起,史卡拉大劇院逐漸成為名符其實的“米蘭的榮耀”。
近年來,斯卡拉歌劇院芭蕾舞團開始更多地“走出去”表演,先后亮相于巴黎歌劇院,莫斯科大劇院,馬林斯基劇院等,演出足跡遍布美國、德國、土耳其、巴西、西班牙、墨西哥、中國等多個國家。舞團始終代表著芭蕾舞界的最高水準,吸引了芭蕾巨星斯維特蘭娜·扎哈羅娃、羅伯托·波雷、馬西莫·穆魯的鼎力加盟,與眾多優秀的客座舞者、首席舞者和新晉簽約的獨舞演員一道,組成了星光熠熠的強大陣容。為了讓這支二十世紀最具影響力的舞團永葆青春活力,舞團秉持著極為嚴苛的舞者選拔標準,在復興傳統優勢的同時,也為年輕的編舞家提供了更多銳意創新的機會。他還邀請了很多音樂界名宿蒞臨指導,不僅讓歌劇演出日臻完美,也讓斯卡拉歌劇院博大精深的音樂傳統更多地惠澤于芭蕾作品。
作品介紹
自1965年首演以來《巴黎圣母院》憑借羅蘭·佩蒂特酷炫的卡巴萊式編舞和伊夫·圣·羅蘭別致服裝設計,一直是現代芭蕾的熱門作品。偉大編舞家羅蘭·佩蒂特對維克多·雨果史詩般的悲劇性小說進行了巧妙的濃縮,這部芭蕾舞劇以其輕盈、創新和富有表現力的編排,稱為一部經典的編舞作品。
《巴黎圣母院》由當今芭蕾時代的兩位明星羅伯托·波雷和娜塔莉亞·奧西波娃演繹。在羅蘭·佩蒂特于2011年去世后,這部作品這是對他的驚世之才的致敬。
劇情簡介
羅蘭·佩蒂通過豐富的畫面描繪了維克多·雨果小說中豐富多彩的人物。觀眾將在舞劇中看到內心高尚的卡西莫多、美麗的吉普賽姑娘愛斯美拉達、陰險狡詐的弗洛羅和善變的菲比斯。
在群舞演員熱烈地舞蹈節奏的襯托下,這些人物通過羅蘭·佩蒂的表現手法和風格化的視覺,表達了他們的強烈的愛、嫉妒等情緒。伊夫·圣·羅蘭設計的五彩斑斕彩色服裝讓人聯想到大教堂的彩色玻璃,演員的表演將把羅蘭·佩蒂的夢幻般、扣人心弦的世界展現在觀眾面前。
主演介紹
娜塔莉亞·奧西波娃(Natalia Osipova)
娜塔莉亞·奧西波娃1986年出生于俄羅斯莫斯科,8歲開始接受正規的芭蕾舞訓練,2004年畢業于莫斯科國立編舞學院,并于同年進入俄羅斯莫斯科大劇院芭蕾舞團任演員。2010年跟隨莫斯科大劇院在中國國家大劇院演出《堂·吉訶德》之后,在后臺直接被舞團藝術總監晉升為首席舞者。在莫斯科大劇院她還主演過《睡美人》、《舞姬》等劇目。
2013年,奧西波娃作為首席舞者加入英國皇家芭蕾舞團,出演了《羅密歐與朱麗葉》、《胡桃夾子》、《吉賽爾》、《關不住的女兒》、《奧涅金》、《曼儂》、《葛蓓莉亞》等劇目。
奧希波娃同時也在世界各地擔任客座主演,比如在美國芭蕾舞劇院客座演出阿列克謝·拉特曼斯基編舞的《火鳥》等。她在2008年及2009年分別兩次獲得俄羅斯戲劇最高“金面具”獎;分別在2007、2010和2014年獲得國家舞蹈獎;2008年和2011年獲得波西塔諾最佳女舞者獎;2008年獲得有“舞蹈奧斯卡”之稱的“貝努瓦”獎。
羅伯托·波雷(Roberto Bolle)
羅伯托·波雷出生于意大利皮埃蒙特,在家鄉接受基礎芭蕾教育后,12歲進入斯卡拉歌劇院附屬舞蹈學校學習。1990年,二十世紀最偉大演員及編導魯道夫·努里耶夫最后一次來到斯卡拉歌劇院排練時,注意到了只有15歲的波雷,并邀請他在《魂斷威尼斯》中演出塔奇奧。
在波雷20歲時,在斯卡拉歌劇院主演了《羅密歐與朱麗葉》;1997年他受邀在皇家阿爾伯特廳與馬林斯基劇院明星阿爾蒂娜婭·阿斯穆拉托娃共同演出演出有70只天鵝的《天鵝湖》,并在演出后受到了瑪格麗特公主和戴安娜王妃的接見;1999年,他受邀在英國皇家芭蕾舞團主演《胡桃夾子》,以慶祝皇家歌劇院修復后重新開放,同年他成為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親善大使;2002年,波雷作為唯一的意大利明星,在白金漢宮舉行的伊麗莎白二世女王上任50周年慶典中演出《天鵝湖》黑天鵝大雙人舞;2006年他參加了在皮埃蒙特舉行的冬奧會開幕式表演;從2000-2008年,“羅伯特·波雷與朋友們”已經在全世界各地進行多場演出;2009年波雷加入美國芭蕾舞劇院擔任首席,他成為美國芭蕾舞劇院的首位意大利舞者;2012年,他被意大利總統授予意大利共和國的榮譽勛章“意大利之星”騎士勛章;2018年他參加了在達沃斯(瑞士)舉行的世界經濟論壇開幕式,并世界首演芭蕾舞劇《四季》,同年獲得“意大利之星”將領勛章;2019年,波雷演出《曼儂》告別美國芭蕾舞劇院;2021年波雷獲得“意大利之星”高級將領勛章。
分幕劇情
第一場 愚人節
1482年1月6日,路易十一統治的巴黎,在巴黎圣母院、盧浮宮和夏特勒廣場間,人們聚集在一起參加愚人節的盛會。他們為了爭奪 "愚人教主 "的頭銜,拉拉扯扯,打打鬧鬧。忽然,一個丑陋的人出現了,他就是瘸腿駝背的巴黎圣母院流浪漢卡西莫多。當人們看到卡西莫多時,十分驚訝,宣布卡西莫多就是 "愚人教主"。一支怪異的隊伍誕生了,簇擁著這個可憐的瘸子。卡西莫多陶醉在自己可笑的稱號中,同時表現出他的快樂和放縱。
第二場 祈禱
慶祝活動被教堂主教弗羅洛的出現打斷了。他提醒聚集在一起的人群,生命是為了慶祝和保護,而不是為了娛樂和玩耍。羞愧難當的卡西莫多在弗羅洛面前卑躬屈膝,就像一條忠誠的狗)——他的生命屬于這個硬漢。卡西莫多是個棄兒,老婦人們認為他的丑陋帶有魔鬼的印記,因此準備把他扔進火堆,但弗羅洛收留了他,讓他做敲鐘人。
弗羅洛的外表下隱藏著一顆被激情吞噬的心,自從他看到吉普賽女孩愛斯美拉達在大教堂門前跳舞時,他就被激情吞噬。他試圖振作起來,但卻徒勞無功:吉普賽女孩的手鼓聲在他腦海中跳動,無論他如何努力,都無法忘卻。
第三場 愛斯美拉達
愛斯美拉達出現了,她是如此美麗,以至于 "上帝也會更喜歡她,而不是圣母瑪利亞"。她跳起舞來,第一支舞是對愛的呼喚。弗羅洛被激情沖昏了頭腦,命令卡西莫多綁架愛斯美拉達。
第四場戲 流離之所
對愛斯美拉達駭人聽聞的追捕開始了。夜晚的巴黎,黑暗中的人們--乞丐、瘸子、小販、馬夫——這些可悲的人,夜晚就是他們的國度。
第五場戲 絞刑架
愛斯美拉達被英俊的菲比斯上尉帶領的一隊弓箭手所救。吉普賽女孩看了一眼這個英俊的軍官就愛上了他。與此同時,弓箭手們把卡西莫多抓了起來,在人們熱切的目光中把他綁在了柱子上。只有愛斯美拉達被這個罪犯的痛苦所感動,穿過人群,給他喝水。這個女孩的憐憫之心和她的外表一樣美麗,讓敲鐘人感動不已。
第六場 士兵們
第七場 酒館
一小時后,愛斯美拉達已經忘記了卡西莫多的事。她對菲比斯充滿了愛,菲比斯在他的士兵帶領下凱旋而歸。菲比斯帶著愛斯美拉達來到一家酒館,他是酒館的老顧客。
兩人相處和諧,不久菲比斯就把愛斯美拉達抱在懷里。一旁的弗羅洛在暗處中看著他們,他被憤怒和嫉妒沖昏了頭腦,用匕首刺傷了菲比斯并消失了。人們跑了進來,愛斯美拉達被衛兵帶走了——所有情況都表明她有罪。
第八場 審判
第九場 絞刑架
愛斯美拉達被指控犯有淫亂行為、巫術和謀殺罪,她不能得到任何人的辯護,對她來說,只有一個結果:被絞死。
劊子手準備行刑了,這時卡西莫多突然出現:他沒有忘記這個吉普賽女孩的慷慨善良。他推開守衛,抓住愛斯美拉達,把她帶到了巴黎圣母院,在那里她可以安全地逃脫法律的制裁。盡管他怒不可遏,但弗羅洛還是試圖阻擋正在前往大教堂的人們。人群在空氣中發出快樂的呼喊:"Noёl! Noёl!(來自拉丁語,意思是出生)"
第二幕
第10場 鐘樓
卡西莫多開始巡視了一圈他的領地,在確定這里對他所救的美麗女孩沒有任何威脅后,他開始敲起了大鐘。
第11場 愛斯美拉達和卡西莫多
愛斯美拉達溫柔地向卡西莫多表示感謝。盡管卡西莫多為自己的丑陋感到羞愧,但他還是設法把她帶到了頂層,認真地帶她參觀了他的世界。
愛斯美拉達疲憊不堪,昏昏沉沉地睡了過去,敲鐘人在欣賞了睡夢中的女孩幾秒鐘后,認為她很安全,就離開了。
然而,大教堂也是主教的住所。弗羅洛趁卡西莫多不在,想把愛斯美拉達擁入自己的懷抱。女孩厭惡地把他推開了。
場景12 噩夢——大教堂的風暴
對權威的任何挑戰都是對法律和秩序的挑戰:他們不會容忍這種挑戰。根據議會的決定,大教堂為死刑犯提供避難所的權利被取消了。士兵們急于攻占圣母院。卡西莫多無奈地看著人群向前涌動。他想用滾燙的液體潑向人群,但這是徒勞的,因為人群數量太龐大了。
第13場 死亡
一支葬禮隊伍護送愛斯美拉達走上絞架——這一次,沒有什么能阻止劊子手們了。愛斯美拉達死后,她的手鼓聲也隨之響起,這聲音曾讓主教度過了許多個不眠之夜。
卡西莫多在痛苦中向弗羅洛撲去,他已經意識到這個人的權力欲望是多么邪惡,于是他掐死了他。當被詛咒主教的尸體落到通往絞刑架的臺階上時,卡西莫多抱走了他心愛女人的尸體。
很多年后,一些工人在保險庫中發現了兩具骷髏,這些骷髏被混在被判罪犯的尸體中。其中一具骷髏似乎正擁抱著另一具骷髏,從衣服殘骸來看,其中一具是女性,另一具是一個身形可怖的男性。當我們試圖把他們清理出來時,兩具骨架都變成了灰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