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城市精神”發布:堅韌、忠勇、開放、爭先
12月26日,市委宣傳部舉行重慶城市精神新聞發布會,正式宣布“堅韌、忠勇、開放、爭先”成為重慶城市精神表述語。這也是直轄以來,重慶第一次提煉、發布城市精神。
城市精神集中體現一個城市的文化品格和集體人格,是文化軟實力,更是發展內生動力。“堅韌、忠勇、開放、爭先”的重慶城市精神,植根重慶歷史、彰顯重慶文化、順應時代要求,體現了3400萬巴渝兒女的集體心聲,凝聚了全市干部群眾的集體智慧。
自今年3月18日“重慶城市精神”表述語征集提煉工作開展以來,9個月時間里,共有社會各界112萬人次參與,6次專家論證會、6次研討會,專家學者、基層干部、高校師生和企業家等各階層代表廣泛討論。集眾智、合眾力、聚共識,廣開言路、集思廣益提煉出如今的重慶城市精神表述語,“堅韌、忠勇、開放、爭先”每一個詞都可謂寓意深遠。
“堅韌”彰顯重慶在險峻自然環境中,在接續奮斗的歷史長河中,堅韌奮發、自強不息的意志品質;“忠勇”彰顯重慶忠誠勇敢、重信守諾的城市品格;“開放”彰顯重慶傳承歷史、面向未來,開拓進取、兼容并包的城市胸懷;“爭先”彰顯重慶敢闖敢干、敢為人先,唯實爭先、力爭上游的城市氣質。
凝聚城市精神,為城市精準畫像,不僅是為了找尋重慶人的文化之根、精神之魂,更是為了指引大家共同向著美好的未來不懈奮斗。推動重慶城市精神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將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重慶篇章注入強大精神動力。(記者 卞立成)
相關新聞:
內聚廣泛共識 外樹嶄新形象
——“重慶城市精神”表述語解讀
雄奇壯麗的重慶山水、源遠流長的重慶歷史加上熱情豪爽的重慶人,會孕育出什么樣的精氣神?如果有人問起,你會如何作答?如何表述?
12月26日,匯聚最廣大民意、凝聚最廣泛共識的重慶城市精神表述語揭曉——“堅韌、忠勇、開放、爭先”。
8個字,4個詞,新鮮出爐的重慶城市精神表述語言簡意賅卻又微言大義。新聞發布會上,市委宣傳部副部長(主持日常工作)、重慶廣電集團(總臺)黨委書記、臺長管洪,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委文明辦主任趙德明,重慶社科院黨組書記、院長劉嗣方,紅巖文化中心黨委書記徐光煦,重慶史研究會名譽會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周勇進行了全方位解讀。
“四個詞”“四個契合”展現鮮明重慶辨識度
“重慶城市精神體現了共性和個性的統一,具有鮮明重慶辨識度。”管洪表示,此次發布的表述語中,“堅韌、忠勇”回答了“我是誰”,“開放、爭先”回答了“我要干什么”。
堅韌——彰顯重慶在險峻自然環境中,在接續奮斗的歷史長河中,堅韌奮發、自強不息的意志品質。重慶山環水繞、江峽相擁,重慶人生活在大山大川之間,逢山開路、遇水搭橋,創造了悠久的歷史文化,積淀了優秀的人文精神,孕育了堅韌的意志品質。堅韌是流淌在重慶人血液里的精神基因。
忠勇——彰顯重慶忠誠勇敢、重信守諾的城市品格。早在3000多年前,巴人就憑其堅毅勁勇的精神在此筑就新城。戰國時期,巴蔓子將軍“割首留城”,忠肝義膽。抗戰時期,重慶成為“愈炸愈強”的英雄之城。劉伯承、聶榮臻、楊闇公、趙世炎等先輩以赤子之心尋求救國真理,江竹筠、陳然、王樸等英烈以如磐信仰澆鑄紅巖精神。新時代、新征程,我們牢記囑托、感恩奮進,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重慶篇章,都是對“忠勇”的最好詮釋。
開放——彰顯重慶傳承歷史、面向未來,開拓進取、兼容并包的城市胸懷。重慶是一座移民城市,先后經歷“湖廣填四川”、抗戰遷移、三線建設內遷和三峽百萬大移民等多次具有重要影響的大規模移民,造就了重慶兼收并蓄的文化特質和開放包容的城市性格。經過直轄27年發展,中歐班列、西部陸海新通道聯通歐亞,110多個國際航班通達全球五洲四洋,319家世界500強企業在渝投資興業,重慶已由向海而生蝶變為陸海共生,成長為內陸開放綜合樞紐。開放已經成為重慶的鮮明標識。
管洪說,“堅韌、忠勇、開放、爭先”的重慶城市精神,是廣大市民選出來的,是廣大網民投出來的,是深入研究提煉出來的,集中了大家的智慧,來之不易,有最廣泛共識度、鮮明的重慶辨識度,體現了“四個契合”的鮮明特點。
首先是與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論述高度契合。表述語充分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對重慶人堅韌頑強、開放包容、熱情豪爽個性和文化的高度概括,體現了落實總書記要求,“以敢為人先的勇氣”全面深化改革的精神狀態。
其次是與紅巖精神高度契合。重慶是紅巖精神的發源地,紅巖精神的核心是“堅如磐石的理想信念、和衷共濟的愛國情懷、不折不撓的凜然斗志、堅貞不屈的浩然正氣”。表述語很好地體現了紅巖精神的本質。
然后是與巴渝優秀文化高度契合。表述語彰顯了重慶作為山水之城、人文之城、英雄之城、開放之城、創新之城,與生俱來堅韌頑強的意志品質、忠誠勇敢的城市品格、開放包容的城市胸懷、創新爭先的城市氣質。
最后是與群眾共識高度契合。根據大數據及百度AI分析,“創新、開放、包容、堅韌”,“忠勇、唯實、爭先、豪爽”等都是排名靠前的高頻詞。所以,最終確定的重慶城市精神表述語,體現了最大程度的公認度、共識度。
“六種文化形態”繪就重慶城市精神底色
重慶城市精神,從城市的歷史和文化中生長,在城市發展的現實需要中提煉。那么厚重的歷史文化賦予了重慶城市精神哪些要素?
周勇表示,在重慶3000多年的城市發展史中,居于主體地位的是巴渝文化、革命文化、三峽文化、移民文化、抗戰文化、統戰文化六種形態。重慶城市精神從這六種文化中汲取了精神的養分。
其中有以古代歷史上的巴蔓子、歌樂山犧牲的烈士們為代表的,為國為民、舍生忘死的“忠誠”;有近代史上鄒容提出資產階級革命綱領并向往社會主義,和黨的早期組織重慶共產主義組織為代表的,登高涉遠、勇立潮頭的“先鋒”;有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四任省委書記(楊闇公1927年犧牲、傅烈1928年犧牲、劉愿庵1930年犧牲、穆青1930年犧牲)為代表的共產黨人前赴后繼、矢志不渝,短短四年,全部血灑重慶大地的“堅韌”;有楊闇公、劉伯承、朱德、陳毅發動瀘順起義,和血雨腥風中,在共產黨員已經被斬盡殺絕的情況下,外地回來的共產黨員高舉革命旗幟,成立重慶救國會繼續革命,他們所展現的敢作敢為、屢仆屢起的“頑強”;有以周恩來、南方局為代表的共產黨人,創造培育偉大的紅巖精神,為爭取抗戰勝利和為新中國奠定政治基礎而海納百川、萬眾一心的“團結”;更有毛澤東同志來重慶談判,指點江山、擘畫新局的“豪邁”……我們要傳承弘揚城市精神,首先就要學習城市的歷史和文化。
進入新時代,奮進新征程。周勇認為,重慶歷史文化被賦予新的時代意義,通過城市精神指引我們的行動。我們要用“堅韌”的精神,進一步激發全市人民實現夢想、攻堅克難的精氣神。以更加“開放”的胸懷,在中華民族走向世界舞臺中心的進程中,建設一個中國的重慶、世界的重慶。要進一步淬煉重慶人“忠勇”的品格,走出小我,忠誠于黨、忠誠于祖國、忠誠于人民,堅定不移地踐行“兩個維護”,在新時代新征程上甘于奉獻,敢于挑戰,努力有大作為。要鼓起“爭先”的勇氣,持續奮斗,拒絕“躺平”,持續打造西部領先、全國進位和重慶辨識度的標志性改革成果。
周勇說,國歌中高唱“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需要“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就是要求我們居安思危。我們今天賦予重慶人的“爭先”品質以新的時代內涵,就是要為創造人民向往的美好生活而努力奮斗。
“堅韌”“忠勇”生動詮釋重慶城市精神的“根”與“魂”
“重慶是紅巖精神的發源地,紅巖精神植根于重慶悠久的歷史文化和光榮的革命傳統,植根于偉大建黨精神。”徐光煦表示,重慶城市精神中的“堅韌”和“忠勇”,集中體現了紅巖精神科學內涵的核心內容。
“堅韌”,在紅巖精神中表現為堅如磐石的理想信念和不折不撓的凜然斗志,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堅持真理、堅守信仰”,始終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和共產主義的信念。紅巖精神誕生于中國共產黨長期在國統區的革命斗爭實踐中,黨在國統區斗爭環境極其復雜艱險,共產黨人既要經受生死考驗,又要面臨各種誘惑,但他們做到了“出淤泥而不染,同流而不合污”,始終堅守黨的政治信仰,堅定政治立場,在國統區這一特殊戰場上傳承和弘揚了偉大建黨精神。
“忠勇”在紅巖精神中表現為忠于黨,忠于人民,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不怕犧牲、英勇斗爭”,不畏艱險、百折不撓,敢于斗爭、善于斗爭的革命斗爭精神。紅巖革命先輩們的“忠勇”是在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斗爭實踐中淬煉出來的。抗戰時期,為打敗日本侵略者,實現民族獨立,中共中央南方局共產黨人站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斗爭最前線,與國民黨既聯合又斗爭,以斗爭求團結,始終維護著國共團結抗戰局面直至抗戰勝利。抗戰勝利后,為爭取新中國的光明前途,毛澤東以彌天大勇親臨重慶與蔣介石談判。解放戰爭時期,為建立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戰斗在重慶的共產黨人浴血奮戰,屢仆屢起,在監獄中與敵人展開了堅決的斗爭,展現出了頑強的斗爭精神。
如今,“堅韌”和“忠勇”作為重慶城市精神的重要內涵,尤其需要我們深刻感悟黨的創新理論的強大力量,自覺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堅定信仰者和忠實實踐者,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傳承紅巖精神,真正做到對黨和人民絕對忠誠,堅決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要增強憂患意識,堅持底線思維,發揚斗爭精神,在敢于斗爭、善于斗爭的偉大實踐中攻堅克難、開拓進取,不斷奪取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新勝利,在新時代新征程上奮力譜寫建設中國式現代化重慶篇章。
“開放”“爭先”彰顯重慶發展的“時”與“勢”
“城市發展不斷塑造著城市精神,也需要強大精神力量的支撐。”劉嗣方表示,城市精神彰顯了城市的個性品質和文化特質,是城市軟實力的內核所在,具有鑄魂塑形、凝心聚力,引領、催生和滋潤城市發展的重要作用。“堅韌、忠勇、開放、爭先”作為重慶的城市精神,既有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更有豐富的時代內涵,必將在傳承弘揚中賦予重慶邁步新征程的精神動力。
以“開放”來講,從歷史和現實來看,重慶歷經八次大規模移民,是全國最早對外開埠的內陸通商口岸,也是改革開放后最早的內陸開放城市之一,孕育了重慶人熱情豪爽、開放包容的性格特質,也造就了重慶放眼天下的格局、海納百川的胸襟、兼收并蓄的氣質。開放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標識,重慶地處“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的聯結點,肩負著打造內陸開放綜合樞紐、推動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建設內陸開放高地等重大戰略使命,尤其需要順應時代潮流和世界大勢,以開放之姿聚發展之勢,以包容之態融多元文化,向世界展現中國式現代化的重慶生動實踐。
新征程上,我們要秉持開放包容姿態,立足西部、服務全國、放眼世界,發揮比較優勢、后發優勢,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加快構建國際國內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持續放大國家戰略疊加效應,既要“引進來”也要“走出去”,還要“走進去”“走上去”,聚天下英才而用之,集多元文化而融之,在西部地區帶頭開放、帶動開放。
從“爭先”上看,“爭先”是極富重慶辨識度的精神特質。重慶人歷來具有勇為敢闖的膽識,不缺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魄力。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重慶時強調,要以敢為人先的勇氣,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重慶人民牢記總書記殷殷囑托,對標新時代新征程黨的中心任務和黨中央賦予的使命,力求“西部領先、全國進位”,全市上下建功新時代、創造新業績氛圍更加濃厚。建設現代化新重慶還面臨不少挑戰,更加需要涵養昂揚奮發的精神氣質,弘揚敢為人先的勇氣、舍我其誰的豪氣、攻堅克難的膽氣、追求卓越的銳氣、蓬勃向上的朝氣,更好肩負黨中央賦予的神圣而光榮的歷史使命。
新征程上,我們要感恩奮進、唯實爭先,整巴實,不吹殼子,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擺脫思維定勢、打破路徑依賴,探索首創性、差別化改革,爭當排頭兵、勇做先行者,發揮帶頭帶動、示范引領作用,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貢獻更多重慶力量。
將重慶城市精神轉化為真實可感的城市建設成果
重慶城市精神凝聚了社會各界的智慧與心血,能夠起到內聚人心,外樹形象的重要作用,那么接下來,我市又將如何把重慶城市精神轉化為真實可感的城市建設成果呢?
趙德明表示,“堅韌、忠勇、開放、爭先”的重慶城市精神,體現了重慶人的根和魂,彰顯了重慶發展的時和勢。我們將用好重慶城市精神,推動人人踐行真善美、弘揚新風尚、傳播正能量,展示重慶精神立德、人文立城的文明形象,具體將從4方面著手:
推動德耀巴渝,塑造城市凝聚力,將重慶城市精神轉化為鮮活可見的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大力培育選樹更多的時代楷模、道德模范、感動人物、最美重慶人,讓大家在見賢思齊、崇德向善的社會環境里建設美麗家鄉、追求幸福生活。
推動移風易俗,展示文明新形象,將重慶城市精神有機融入文明培育、文明實踐、文明創建,融入“小案小事”治理,大力培育時代新風新貌,提升廣大市民的文明素養,展示新重慶的文明形象。
推動文脈傳承,提升文化軟實力,將重慶城市精神轉化為實實在在的文藝作品,體現為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落地為文化事業振興、文化產業發展的重大文化項目,讓重慶這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煥發新時代的青春活力,彰顯底蘊深厚的文化魅力。
推動實踐養成,激發發展內生動力,將重慶城市精神轉化為各行各業的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和教育家精神、科學家精神,轉化為平凡崗位上的學雷鋒標兵,轉化為奮進新征程、建設新重慶的強大精神力量,讓每一位巴渝兒女在重慶這塊英雄的土地上,人人都敢為人先、唯實爭先,人人都創新創造、奮勇爭先,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重慶篇章。(記者 卞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