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賦能文化高質量發展,還得看北京這個地兒……
11月26日,北京市海淀區文化建設大會舉辦,標志著海淀區文化建設進入了全面提升、加速提質的新階段。大會發布《海淀區推進文化強區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5年—2027年)》,提出力爭用3年時間建成文化內核鮮明、精神品格彰顯、人文氛圍濃厚、城市品質躍升的全國一流文化強區。
2024年12月3日下午,2024海淀文化創意大賽總決賽暨頒獎典禮在海淀區中關村國際創新大廈隆重舉行,大賽是在中共北京市海淀區委宣傳部的指導下,由北京市海淀區文化發展促進中心主辦,“三川匯文化科技”作為大賽的主要承辦方之一,全程參與了大賽的組織與推廣工作。
本屆海淀文化創意大賽共收到2025份作品,分別來自三大賽道和一個主題賽區,它們是“海淀有禮”賽道、AI海淀&文化強區賽道、大學生原創賽道,以及第四屆圓明園文創大賽主題賽區。
探索文化科技雙輪驅動,“AI海淀”探索文化+AI融合發展路徑
科技創新一直都是海淀區的優勢,海淀區也是國內人工智能領域科研基礎最好、研發創新能力最強、產品迭代最活躍的地區。當前,海淀區按照國家人工智能戰略部署和全市統籌安排,正在加快推進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人工智能產業高地,重點聚焦算力、數據、技術、應用、生態等方面強化布局,推進人工智能產業占先發展,積極培育打造新質生產力。
大賽專家組長、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向勇院長在總決賽賽后專家點評中說到,通過海淀文創大賽AI海淀&海淀有禮賽道的項目路演,我們非常強烈地感受到了這些企業在文化與科技融合,在藝術與商業的平衡,在本土與國際化的交匯方面,都做出了非常好的探索。未來,我們希望海淀在AI賦能相關領域的發展當中,一方面進一步探索文化與科技有效融合的內在機制,另一方面也在關鍵技術研發、平臺的打造、數據的共享,以及商業邏輯上進一步進行探究,推進可持續發展,加快將海淀建設成人工智能創新策源地和產業高地。
海淀文化創意大賽評選出的多個科技創新優質項目不乏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科技服務等領域的產業先鋒,這些項目為文化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與服務,為業界提供了文化和科技有效深度融合的實踐示范,有利于激發行業持續創新和突破。通過這些項目也可以看到,人工智能已成為文化生產的新要素與重要驅動力,人工智能賦能的文化產業新范式,包含創意提煉、內容制作、多內容轉換、產業鏈條融合等,清晰顯現出文化產業未來創作趨勢。
挖掘一村三山五園資源,激發文旅活力,“海淀有禮”彰顯海淀新風采
“海淀有禮”賽道的設計機構、設計師們,為海淀“一村三山五園”的文化資源挖掘不斷貢獻著設計與創意,大賽充分挖掘和利用區域文化資源,借助創意設計等手段,形成IP或具有產業價值的文化項目。這些極具區域特色的文化資源稟賦,均成為文化企業的靈感源泉和創意素材,誕生了一批批頗具辨識度的文創IP,彰顯了海淀文化的獨特魅力。
本次獲獎作品有多個都是高度聚焦海淀文化資源,有以中關村雕塑《生命》的造型為主體設計元素的雙螺旋組合徽章、香氛擴香石;也有將西山輪廓與海淀建筑景觀巧妙融合的西山天際線紙雕燈;也有以海淀館藏文物“花鳥紋菱花形銅鏡(唐代)”為元素的花蝶芳菲香薰等等。
這些優秀文創作品在大賽總決賽現場進行了展示,也得到了到場嘉賓、觀眾的熱切關注。中央美術學院圓明園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吳曉敏在看完這些文創作品后總結了大賽“海淀有禮“賽道相關作品的特點,認為這些參賽作品既注重海淀文化符號的提取,突出了海淀區的整體形象和文化特色,又注重海淀文化的融合互聯,全方位覆蓋了海淀形象、歷史文化、紅色文化,參賽者靈活運用各種材質、形式,且出現了多個成套系的作品,彰顯了海淀新風采。
海淀文化創意大賽自2022年起已經連續舉辦三屆,通過多個賽道征集創新創意項目,這些項目涵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文化產業融合發展、文化數字化、文化內容創新、文化消費新場景等多個主題,充分體現了在傳統文化傳承創新上,堅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賦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新的時代內涵和現代表達形式,運用數字技術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保護、傳播、轉化、創新,以及發展數字化文化消費新場景,形成線上線下融合互動、立體覆蓋的文化供給體系,更好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