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官微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化产业智库 > 正文

文旅新质生产力系列之十三——什么样的研学旅游才是文旅新质生产力?

发布时间: 2024-07-24 10:35:57
来源: 旅游互联网研究院
字号: [小] [大] 【分享正文】

研学这一概念,有两个来源,一是来自西方国家,在17世纪欧洲工业革命大背景下蒸汽机在交通工具领域上的大量应用后,在新的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兴起的“study tour”、“school trip”、“educational tourism”等概念;二是来自日本的“修学旅行”,日本《明镜国语辞典》中对修学旅行定义为,由老师带着儿童、学生到文化、产业等重要基地参观,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以及陶冶情操的旅行。而20世纪60年代,修学旅行被纳入日本教育大纲,鼓励中小学生“修学旅行”。

6403
纪录片《孔子》中孔子见老子镜头,图源芒果TV视频节录

我国自古就有游学一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认知。1993年12月,在南京召开了第一届中国修学旅行研讨会,会上中日双方进行了修学旅行的交流,由于大量日本修学旅行团到中国进行修学旅行,为国内的修学旅行提供了参考经验,国内的修学旅行逐渐兴起。2013年,国务院发布《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中首次提到研学旅行,提出要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鼓励学校组织学生进行寓教于游的課外活动,健全学校旅游责任保险制度。国内各省市也开展了研学旅行的试点工作,以学校作为组织者,学生作为参与者的研学旅行活动兴起。

此后,经过一系列研学旅游相关政策的刺激,包括2021年的双减政策,都极大刺激了面向青少年群体的文旅产品发展需求,进而直接导致了2023年迄今的研学旅游热潮。然而,在这热潮中,也催生了一系列乱象。

1.研学旅游的乱象

2023年和2024年都出现了大量关于研学旅游乱象的报道,主要聚焦于研学机构和从业人员良莠不齐、研学产品货不对板、产品粗制滥造等一系列现象,甚至打着“研学”的七号,既不“研”,也不“学”。

依据澎湃新闻的报道,今年暑假伊始,“教育+研学”的研学游热度再次攀升,研学旅行面向的主要群体一般是中小学生,年龄阶段为6-16周岁,研学内容多维旅游观光+部分学习体验。从家长的角度理解,“多多少少都会有收获”、“融入一个群体肯定不一样”、“至少锻炼饿了独立性”。以至于今年早在4月份,就有很多家长向旅行社咨询暑期研学游的相关事宜。今年北京、西安等地的研学游路线比较受欢迎,国外则是新加坡、意大利等地的亲子研学游。根据研学线路产品的不同,时间也各有差异,一般在5-8天左右。今年相对于往年的研学游价格略有上涨。

但不少研学项目缺乏教育性和实践性,存在虚假宣传、乱收费的情况。一些研学旅游项目,大都是同行之间相互抄袭、缺乏教育性和实践性,和以往的春游、秋游差不多。部分人均收费数千元的国内研学团产品,参观的其实是一些免费开放的博物馆、著名大学的分校区,而聘请的专家讲师,其实只是一些不具备青少年培训经验或资质的成年人培训机构的员工。

6401
曾经甚嚣尘上的儿童国学研学班。甚至曾经一些国学研学班弘扬所谓“女德是社会良药”、还有一些以惩戒、严管的名义进行驯服教育。2019年教育部叫停了这类国学研学班。图源智谱AI生成。

目前我国在研学游产品设计和运营方面也缺乏相应的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服务标准不统一、研学课程缺乏教育理论支持、团队建设不完善现象一直存在。目前社会上有很多以夏令营、素质提升为名义的研学机构,在专业资质、人员素质方面参差不齐,相关管理水平也千差万别,各地政府对研学机构的登记、核查以及运营情况都缺乏有效的监督措施。导致一些机构打着教育研学的名义,将青少年群体带到旅游景区景点,实质上却还是观光游项目,却比以往的观光游收费增长50%甚至100%,名副其实的“游大于学”,甚至“游而不学”、既不“研”、也不“学”。还有一些研学团的老师也没有充分的准备和培训,对景区的文化内涵讲解甚至还不如普通导游水平。

以北京为例,近两年暑期涌来很多青少年儿童的研学旅行团,北京的知名高校、博物馆、公园甚至游乐园,都成为了青少年儿童的研学场所。然而,火热的研学活动背后,是研学团走马观花的拍照打卡,是良莠不齐的研学机构“开盲盒”式的日程安排。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大门前,一批批穿着各色统一服装的中小学生正在争分夺秒的合影,旁边的老师或者导游还时不时发生催促,”快点快点、点名了,看谁还没来“。在大门拍完合照后,研学团就被带到了清华校园点位的“平替”,清华艺术博物馆,博物馆虽然在校内,但开辟了校外通道对外开放,短暂参观完半小时后,就匆匆乘坐大巴开往郊区的酒店。

实际上,这些名校已经发布过相关公告,例如,清华大学“谢绝商业机构组织人员到校内开展‘一日游’活动”,“不得以营利为目的进行宣传拍摄,包括但不限于摄影、摄像、直播等”。虽然校园在暑期开放参观,但并不是指游客能够随意进出校园,而是需要提前预约,而且预约名额也是有所限制的,今年7月18日,北京大学微信公众号开始放出7月25日的入校参观名额,上午下午各有1500个名额,而在8点01分,已显示7月25日入校名额已满。网上一些“研学团”在宣传时会写有进入北大校园参观的项目,但是在备注中则会称,如果没有能够预约到北大或者清华的入校名额,会改到其他地方进行参观,或者只能在校外拍照。

一味卷价格、拼话术、耍花活的研学旅游终将成为文旅产业发展中的灰尘。

2.研学旅游的核心是获得知识的乐趣

对于青少年儿童而言,文化和艺术的乐趣、知识和探索的乐趣、创造和创新的乐趣,是帮助他们认知世界、学习知识的重要动力来源。

没有营造获得知识的乐趣的研学产品,不仅对于孩子,对于家庭甚至整个社会来说,都是失败。真正符合家长和孩子需求的优质研学产品,需要两个融合:知识与趣味融合、教育与实践融合。

知识与趣味融合

针对对不同年龄和学力的青少年儿童群体,选择具有吸引力的主题,包括科学实验、历史文化、自然探索等,设计互动性、知识性皆备的活动功能内容,利用故事化、游戏化的手法,并且规划多样化的活动形式,包括角色扮演、模拟游戏、团队竞赛等,寓知识于乐趣。甚也可以使用科技工具,如VR、AR等视觉拟真体验技术,搭建历史场景、科学实验场景、充分利用视觉装饰、音乐音效等互动方式,让整个研学游体验过程充满趣味性。

640
横店研学游产品海报。浙江东阳横店影视城近年来建设了国防科技园、红军长征博览城、圆明新园景区等20多个研学基地,专业研学导师队伍已经超过300人。研学课程设置丰富多样,涵盖了电影制作、戏剧表演、摄影摄像等多个领域。孩子们将在导师的带领下,学习如何拍摄短片、如何表演角色、如何使用摄影机等实用技能。“跟着影视学历史”精品研学线路是以五千年历史为主线,用沉浸式的影视体验手法,进行场景再现。该线路通过带孩子们走进历史现场,去秦王宫了解秦汉大一统国家的形成之路;去清明上河图解码宋代繁华、科技文明……追寻历史的脚步,开启一场奇妙的影视历史研学之旅。图源搜狐旅游。

教育与实践融合

开展研学旅游,是对课堂教育最好的补充。课堂教育本身在亲身体验和实践上的缺乏,通过研学游“身临其境”的实践和亲历,能够将课本上的知识更具象、更生动、更直观的呈现给孩子们,让孩子们突破课本的认知边界,以实践了解广袤中国文化。真正实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中国教育传承。

研学游是素质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具备教育和实践融合的优质研学游产品,在学员的实践能力培养、知识拓展和深化、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个性发展和兴趣激发、社会适应能力提升、批判性思维培养、学习方式的转变,甚至教育公平的促进等多个方面都具备极为重要的价值。

640
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基地的研学游产品宣传片。研学团正在渔政船上体验现代传播的智慧化操作。小学员们亲手触摸驾驶舱仪器设备、了解北斗导航系统的功能、聆听船长船员讲述岗位故事,小学员们在兴奋的体验中经历了爱国主义情怀的洗礼,同时也对国家发展航天事业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图源海南文旅频道视频。

3.写在最后

这个世界是我们的,也是孩子们的,而且这个世界终将是孩子们的。研学游产品的设计和运营中,需要文旅人对中国文化和祖国未来有敬畏之心,对孩子们和他们的未来有充分的善意。相信我国研学游会越来越好,为下一代提供更加广袤的发展空间和前景。